1、关于建立XX县区维护稳定长效机制的思考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经验。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建立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对维护稳定的工作常抓不懈,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政法部门面前的一项紧急而现实的重大课题。近日,我们根据地委政法委的安排要求,组织调研组就如何建立维护稳定长效机制深入基层进行了调研,重点对新时期各种影响稳定因素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梳理,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建立维护社会稳定长效机制的对策,供领导参考。 一、根本现状 XX县区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
2、是南疆交通咽喉地段,为古丝绸之路中道必经之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现为地区党、政、军和兵团农一师机关所在地,是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XX县区的稳定关系全地区的稳定,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XX县区的稳定就没有XX市的稳定,就没有全地区的长治久安。因此,近几年,我们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工作非常重视,始终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长抓不懈。通过这次调研,从总体上看来,我市当前社会形势比较平稳,各项管理机制和措施也在不断强化。 一是宗教事务管理进一步制度化、标准化。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在市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宗教例会制度、宗教人士培训制
3、度、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制度,每个月定期组织宗教人士集中学习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及时向他们传达地区、市上关于宗教事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大对落实“两项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联系的方式、人员落实等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对联系的次数、谈话的内容不定期进行检查。 二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根底工作进一步强化。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不断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狠抓“十户联防的落实,积极发动社会治安积极分子、民兵预备役人员开展治安巡逻、护村、查夜等日常防范工作,今年,我们在学习贯彻地区“两个现场会精神和总结以往群防群治网络建设成功经验的根底上,进一步加强了治安防范工作,在XX县区成立了余人的夜间巡逻队,积极配合公安派
4、出所开展夜间巡逻,有效防范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三是流动人口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层层建立了责任制,由乡(镇场)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与各村(居)委会主任、村(居)委会主任与各用工单位(人员)层层签订责任书,要求雇用流动人口的单位(人员)向村(居)委会担保,积极配合片区民警做好对流动人口的查证工作,切实做到了对流动人口管得住、管得好。 四是“维稳领导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各级党政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把稳定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维稳工作格局。在重大节假日前,各乡镇场党
5、委、政府,各街道办事处都及时召开“维稳工作会议,对领导责任制、领导带班、值班等工作进行认真的安排落实;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可能引发的群体上访事件提前进行摸排,制定有针对性的预案,并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切实加强了对重点人员的管理,按照“三个清清楚楚(即:人在哪里清清楚楚、在干什么清清楚楚、会不会出问题清清楚楚)的要求,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了人头,改变了以往“重点人口管理无重点的现象。 二、当前影响我市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当前影响我市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法宗教活动始终是影响当前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市始终把
6、打击非法宗教活动作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了打击和取缔力度,使非法宗教活动得了有效遏制,但非法宗教活动还是屡禁不止,时有发现,而且手法不断改变,更加诡秘地印刷、散发、投寄煽动性宣传品与我对抗。“三股势力打着宗教的旗号、披着宗教的外衣,继续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根本策略没有改变。同“三股势力作斗争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繁重的任务。目前,各类非法宗教法活动虽然不突出,但也不容掉以轻心。据调查了解,我市乡镇场和街道办事处局部地区信教气氛还比较浓厚,一些人对宗教极为虔诚且思想偏激,极易被“三股势力拉拢利用,成为影响全市社会政治稳定的不安定因素。 (二)群体性事件和集体上访闹事不断发生,涉及社会稳定
7、大局。近几年,由于企业改制和城市改扩建引发的群众矛盾,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这些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事发突然。一局部群体性事件活动情况不被外界觉察,组织参与者平时多秘密行动,当时机成熟便突然行动,造成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单位始料不及,工作被动。二是规模大、参与人数多。为了造大声势、扩大影响,向当地政府和领导施压,群体性事件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人数日渐增多,少那么几十人,多那么数百人。三是行为过激。群体性事件多因涉及参与者的切身利益,有的矛盾已积累到相当程度,一些参与者置法律于不顾,少数人那么无理取闹,围堵党政机关、堵塞道路交通,甚至采取过激行为。四是处置难度较大。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为了自
8、身利益实现,不达目的不罢休,一般的说服教育很难奏效,即使当时平息了事态,过后又经常出现反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分散党委政府抓经济、抓开展的精力,如不正确引导、加强控制,或被少数挑头扛旗的人煽动,极易形成连锁效应,将个性问题转化为共性问题,局部问题转化为全局性问题;处置不慎,甚至会导致矛盾升级、事态扩大,危及社会稳定。 (三)一些刑事犯罪活动相对突出,给社会安定带来持久压力。近几年来,我市始终保持了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严打整治斗争,控制了刑事案件高发的态势,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但随着经济的开展,改革的深入,经贸活动的频繁,刑事案件
9、呈逐年增加之势,刑事犯罪边打边冒。分析我市犯罪形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呈上升趋势的杀人、伤害等七类案件已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重大隐患。二是以盗窃为主的侵财性案件,特别是入室盗窃案件的上升,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平安感。三是流窜作案犯罪,给打击犯罪带来了新的难度。随着交通的便利和犯罪分子反侦察能力的提高,犯罪分子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甲地作案、乙地销脏、丙地挥霍。由于各地公安机关之间的协作性不强和信息不畅,使流窜犯罪出现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局面,这也是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之一。四是可防性案件不能得到有效防范。一些机关单位设有保安(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和值班工作人员,但
10、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可防性案件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功能的弱化,还没有完全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还没有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案防不胜防。目前,犯罪人员刑满释放时监狱及有关单位既不把刑满释放人员送回原籍,也不向当地有关单位通报情况,将其放流社会,导致对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的教育管理失控。从破获的案件分析,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案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方面为生活所迫,重新走向犯罪道路。另一方面是对社会和其它人不满,进行报复行为,重新犯罪。二是私营企业对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识逐步弱化。一些企业改制为私
11、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后,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讲经济,不讲政治,把治安稳定工作推向社会,对开展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关心、不配合、不落实,而现在的管理体制对企业根本没有约束力。如一票否决权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对私营企业没有实际作用。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理,才能保持社会长治久安。三是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有效管理措施不健全。通过对近几年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分析来看,流动人口作案比较突出,但是目前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虽然街道办事处实行了流动人口登记、注销制度,但是还根本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把登记和注销制度落到实处,不能发挥应有的管理作用。 三、影
12、响社会稳定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思想文化阵地占领意识不强。多年来,我们始终抓住民族宗教事务管理不放,保持了宗教界的稳定,但“、“门徒会等邪教组织近年来开展比较快,究其原因主要是少数人精神空虚,盲目寻找精神寄托,是等非法邪教组织乘虚而入的根本原因。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呈出复杂化、多元化趋势,在剧烈的社会变革面前,原有的思想价值观念被打破,一些人无所适从,出现了信仰危机,精神无所依托,便在歪理邪说、封建迷信中寻找抚慰,逃避现实,久而久之,深陷其中,难以自拨。而我们在思想文化领域占领意识这些年来还比较滞后,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作用发挥不够;另外,
13、这些年来,政法部门对邪教组织及时发现、及时控制的对策、方法不多,阵地控制能力缺乏,也使一些邪教组织非法活动开展蔓延和非法宗教迷信等糟粕沉渣泛起。 (二)诸多因素促使群体性事件增多。首先,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热点问题增多,是诱发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的直接原因。由于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重大改革措施不断出台,经济活动愈趋活泼,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纠纷增多。企业改制、职工下岗,少数农村干部不民主、不廉洁、干群关系紧张,宗族势力矛盾、民事纠纷,都成为引发大量人民内部矛盾的直接原因。其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与法制观念、法律精神冷淡的错位,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许多群众
14、遇事不是积极寻求法律的帮助,不是依靠各级党委政府,而是一厢情愿地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盲目心理,企图把事态扩大,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再次,有关部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不到位,工作做得不深不细,发现不了苗头和潜在的不安定因素,有的对群众反映的情况,特别是涉及到他们切身利益问题漠然视之,或回避矛盾,或矛盾上交,或方法不当,使矛盾激化、扩大,酿成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最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企业职工下岗人数增多、农民农闲时无事可做等,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又一重要诱因。 (三)刑事案件不断上升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客观方面,随着人、财、物的大流动,社会治安动态化
15、趋势明显,刑事犯罪必然上升;外来人口增多又是刑事案件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暴力、流窜、团伙犯罪突出,犯罪手段翻新、技术型、智能化犯罪越来越多,都是导致刑事案件上升的因素。主观方面,主要是有效打击力度不够。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智能化,通讯、交通工具现代化,而公安机关警力缺乏、经费短缺、装备技术手段落后,直接影响了破案效率和质量。同时,一些深层次的“三股势力还没有被彻底挖出来;对新形势下刑事犯罪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缺乏细致全面的把握研究,满足于发一案破一案,主动出击意识不强;刑侦工作和基层根底工作还比较薄弱;追逃工作能力不强,快速反响机制不健全,对刑事犯罪高危人群控制不力等,也较大程度影响了对犯罪的打击力度
16、,使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未能够得到及时和应有的打击,从而加大了对社会治安的压力。 (四)治安管理和社会防范的长效机制建设滞后。目前,我市治安管控机制还不够完善。对流动人口、外来人员的管理还没有根本上找到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城乡结合部、特种行业等治安死角还比较多,许多犯罪分子藏匿其间;一些内部单位防范意识差、工作疏漏;社区建设进展缓慢,综合治理措施落实还不到位,群防群治网络还未完全形成;一些农村地区基层组织松散,治保会作用弱化,使一些农村地区的治安问题突出,这些都使犯罪分子有空可钻、有机可乘。同时,少数单位平安生产意识不强,只图效益,不顾平安,平安生产问题严峻。所有这些都亟待建立、完善社会治安管控机制,有效减少违法犯罪和各类平安事故的发生,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四、建立维护稳定长效管理机制的对策 维护稳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