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14KB ,
资源ID:1464690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4646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浅析索绪尔的比较语言学.doc)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浅析索绪尔的比较语言学.doc

1、浅析索绪尔的比较语言学浅析索绪尔的比较语言学 摘 要:索绪尔对十九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首先区分了两种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正视法”和“回顾法”。肯定了语言重建的科学性同时又纠正了施莱歇关于语言演变的理论;关于语言变化的原因,索绪尔也有自己新的见解同时肯定了类推的重要性。文章将从以上几个方面介绍索绪尔的比较语言学理论。关键词:正视法;回顾法;语言演变;类推 比较语言学又称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把有关各种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语言的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进行历史比较,以找出它们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对应关系

2、。利用这门科学,一方面可以研究相关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缘关系,另一方面,可以找出语言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导致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and de sausure)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虽然索绪尔的突出贡献是在普通语言学方面,但他同时又是比较语言学家和历史语言学家。他多年从事历史语言学研究,对十九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对整体语言学学科的性质有相当全面而深入的思考。索绪尔对十九世纪的比较语言学有自己的见解。他说:“比较语言学派,尽管它在开辟一个新的、有益的领域方面有毋庸置疑的功绩,但并没有建立语言学的真正科学研究。他没有明确其

3、研究对象的性质。”“纯粹的比較法造成了一些错误观念。由于没有事实为依据,这些错误观念不能反映语言的实际情况。”一、索绪尔的比较语言学(一)“正视法”和“回顾法”索绪尔首先区分了两种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一是“正视法”(prospective method),一是“回顾法”(retrospective method)。“正视法”就是以文献考证为基础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一种语言历史。只审查对比每一个时期的文献即可。因为需要有无数的、不同时期的文字记载,所以往往难以做到。“回顾法”就是通过比较来重建一种语言。比较形式越多,推理就越准确,重建的语言就越可靠。“正视法”是由古至今,“回顾法”是借今溯古。如用“正

4、视法”,我们会问拉丁语的 变成法语的什么音?(二)语言的重建 关于语言的重建,索绪尔说:“重建的唯一方法是比较法,比较的唯一目的是重建。”但是一种重建的形势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整体,其每一部分都可能需要重新审查,再做修改。重建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恢复一种形式,而是为了加以综合,从每次的研究结果中得出一些合乎逻辑的结论。总之重建的目的是记录研究的成果。不过重建的语言形式有助于纵观语言的整体和类型,预示着一些普通的语言事实。但是重建可靠吗?索绪尔提出了三个因素来确保重建的可靠性。第一,我们可以清楚的区分一个词的因素数目,即一个序列中有几个成分,这是肯定的。如原始印欧语中 k wos 有五个成分。第二,每

5、一种语言都有一定的音素数目。在原始印欧语中,最不常出现的音素也至少出现了十几次,最常出现的大一千次,它们都已得到考证。第三,我们无需描写出因素的音质,只要把它们看作不同的实体就够了。(三)语言演变的理论 索绪尔还纠正了施莱歇关于语言演变的理论。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不断变化的:一种语言不总属于一个语言类型,同一个语系的语言也不一定属于同一个语言类型。有些语言的特点可以长期保留下去,而有些语言的特点会发生很大变化。比如闪含语系中的语言(包括阿卡得语,腓尼基语,阿拉美语等)长期保留了自己的特点。这些语言没有复合词,派生词也很少,曲折变化不发达,但次序有严格的规则。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每个词根有三个辅音。如

6、希伯来语的 qatal,qatla,qtol,qitili 和阿拉伯语的 qataka,qutila。辅音表示词义,元音交替和前缀后缀表示语法关系和人称变化。相反,印欧语系的语言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始印欧语的特点是:语音系统简单,没有双辅音或复杂辅音丛;构成复合词和派生词十分容易;名词和动词的曲折变化很多;语法结构相当自由,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很少等等。然而这些特点没有原封不动的保留在印欧语言中,其中有几条特点已经在某些语言中完全消失了。有的语言如英语和爱尔兰语已经变成另一种语言类型。在同一语系中,有些变化之影响到其中一部分语言。如,印欧语言的曲折变化大都逐渐消弱减少,而英语的曲折变化几乎全部消

7、失。索绪尔的这些观察完全可以说明,施莱歇用语言类型来解释语言演变过程是不正确的。关于语言变化的原因,索绪尔提到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他基本同意新语法学派的观点:“语音规律无例外论”。根据这条原则,新语法学派认为,语音变化完全受特定的语音环境的支配。一旦发生了某个语音变化,那么同一语言地区中处于该特定环境中的音全都发生变化,不应该有例外现象出现。语言学界最初对他们提出的这条原则普遍持怀疑态度,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语法学派的观点终于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索绪尔同样认同新语法学派的观点,他认为音变和类推是促使语言变化的两大因素。索绪尔精辟的论述了类推的形成和作用。他说:“类推形式是以一种或多种

8、其他形式为模型,按一种特定的原则而制造出来的一种形式。”音变往往产生不规则现象,而类推恰恰相反,总是产生规则现象。拉丁语 honor 是类推产生的。起初它是 hons:honsem,后来 s 变成了 r,成了 honr:honrem,这样次根就有了两种形式:honr 和 honor。然后根据 rtor:rtrem 的形式推理,honor 代替了 honos.这个公式可以写成为:rtrem:rtor=honrem:X X=honor 这样就是不规则的东西变的规则了。早期语言学家不理解类推现象的实质,称之为“错误类推”。他们认为造出 honor 这个词是个误会,有损于语言的纯洁性。索绪尔说“是新语

9、法学派首先明确了类推的真正意义,类推和音变是语言演变的基本力量。”但是索绪尔又认为,类推形式并不是语言变化,而是语言创造。从 hons 到 honor 不是 hons 变成了 honor,因为两个词可以并存一段时间;hons 的消失也不是变化,因为它的消失可以以 honor 为转移。索绪尔指出,类推一方面有革新作用,一方面又是保守力量。每种语言的历史都积累了个中类推现象,它们对语言的变化作用鼻音变作用还要大。但类推作用又有保守一面。因为语言的变化多是利用自己的成分构成新的组合。使旧的成分保持不变是类推的特殊的保守作用。类推能使语言保持稳定。类推形式的产生,索绪尔认为首先产生于口语。一个说话人由

10、于不留心偶然用出了这种形式,但是它之所以能用出这种形式,是因为他知道一定的语法关系。第一次把 hons 说 honor 的人一定知道文字形式 rtor,还知道 rtor 和rtrem 的语法关系。所以说一种类推形式在口语中出现时,它只是最后的表现形式,其基础是以前准备的。这样看来,类推主要是一种语法现象。这是类推与音变的根本区别。二、结语 索绪尔对历史语言学的贡献是十分突出的。他比其他历史学家观察得更细致,分析根深刻,方法根科学,结论根有普遍性。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在研究个别语言时不忘人类语言的整体结构,在研究语言历史时不忘记普通语言理论,既不不忽略语言事实,又不被一叶障目。现在语言学界普遍认为索绪尔是最伟大的语言学家之一。参考文献 1 R.H.Robins A Short History of Linguistics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05).2 刘润清.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06).3 刘润清,封宗信.语言学理论与流派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9).4 吴安其.历史语言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2).作者简介:姚姝,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