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张维迎造就真正的企业家有感 小河 所有制的问题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是一个热点的话题。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看起来很敏感,但是在1989年前的讨论却是难得的自由。今天来读张维迎的这篇文章,可以感觉到那个年代行文的一些特点不重数理严密的推导,但是说理清晰,论证有力,而且结合事实,语言活泼生动,这点是现在的学术论文所不能做到的。或许其中的原因是张维迎为兴趣而学术,而如今“皆为稻粱谋。 虽然讨论的都是今天在我们看来“显而易见的事实,诸如市场看不见的手、企业家精神,但是在那个思想交错的年代却是一个启蒙的炮响。我越来越觉得解放思想这句话岂是说说就能做到的呢。张维迎自己在企业家与观念现代化一文中也说: “
2、观念的变革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我们好些同志,包括我自己,在感情上也无法接受。这种感情上的折磨无法防止,我们要做好准备。看到别人富了,难免叫人眼红。如果我们做好准备,接受起来也轻松一些,毫无准备就会痛苦一些、无法忍受。 有些人至今尚未认识到这一点,整天松松散散的过日子,毫无节奏。他这样想:与其远离家乡干事业,不如全家团圆拜祖先;与其吃饱喝足听音乐,不如饿着肚皮唱山;与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如你给我送礼我给你请客。变革发生以后这些人的观念就跟不上了,痛苦由此而来。正因为面临这样的痛苦,我们的理论界、新闻界才会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思念过去、崇尚过去,认为我们搞大规模的改革还不如回到过去那种大家都穷
3、的日子,田园诗般的、温情脉脉的多美啊。你看过去的社会道德多高尚啊。现在呢。人人都在讲金钱,这还得了。有些小说家已经开始描写这样的个体户了人富了,良心却坏了,等等。另一种人可能给大家设计一个新的乌托邦,就像旧的乌托邦一样。 张维迎的这番话,并不是在鼓吹金钱至上论,他也不认为金钱可以代替道德。张的话,对今天我们社会依旧存在的一种复古倾向声声震耳。 话说回来,造就真正的企业家就是要说明一个问题。国有制度下不可能产生具有现代意义的企业家和产权制度。 我的理解,所谓一个均衡的产权制度的根本特征特征就是,谁承担全部的风险,就要得到全部的收益。当风险和收益不对等时,这样的产权制度必然在宏观上是无法平衡的。
4、八十年代经济界的普遍关心问题是:怎样在不改变国有制的情况下激发企业活力,使企业能够盈利,并注重长期开展的效益。人们先后提出了厂长承包,经理人等等方案。而张维迎的答复是:国有制度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是不可能建立的。 委托代理是现代股份制的根本特征。职业经理人接受股东的委托管理企业,经理人(职业企业家)要对股东负责,他的个人收益与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相挂钩。股东通过董事会和股票市场对经理人进行监督。 有人质疑这种委托代理机制不利于所有权的落实,老实说张维迎对这点的反驳不甚有力。他答复了委托代理在性质上可以起到保护所有权的作用,然而这一制度并不必然使得所有权得到保护。现代企业面临的经理层与股东的矛盾、大
5、股东与小股东的矛盾都说明,委托代理制度下由于信息不对称、法律不健全等原因依然存在所有权的保护问题。 然张维迎对于国有制下现代企业制度不可能建立之原因论证很有力。 究其根本,股份制企业所有者对经理层的监管的前提是,所有者必须对自己的利益有重大关切,并且有相应的监管手段。国有制度下,名字上财产的所有人是全体人民,但实际操纵者是政府或者直接说就是政府官员。 财产权利是委托代理的前提,有人拿日本公司股权比例较低的例子说股份比例越低效益越好,所以财产所有权不重要,这个结论明显是荒唐的。广义上,股权人,债权人都是公司的控制人,而且发债银行也是由股东控制的。 保护所有者权力关键在于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张维迎
6、提出:委托的每一层级都会削减约束力。最终对经理人的约束=初始关心值x委托层级x每一层约束力的削减系数。 在官僚中培养经理人或者“引进经理人的根本毛病就是,经理人并不对财产的实际所有人“全体人民负责,而且由于全体人民的基数太大,导致每个人对国有财产的初始关心值并不高。于是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地方越小、层次越少的国有企业经理人改革在所有权的保证上就更成功,乡镇企业对职工权利的落实比央企对全体人民的负责度要高。(虽然最后乡镇企业在竞争中败于民营企业。) 于是有人就提出这样一种方法:按照经理人的经营成果对经理人进行考核,给与相应的升迁时机或者经济利益。这样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1,经理人的任命是由官员任命
7、的,如果经理人经营不佳,官员是否要承担责任。如此向上追溯,是要追溯到国家主席辞职么。由此看,自负盈亏、权责统一的企业和层层对上负责的政府管理天然不能协调。 2,实施中对于效益的考察指标也是单一的。我们说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不准确的,企业追求的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利润,而不是最大的利润。除了钱,企业也追求名誉、关系等等。单一以利润为考察方式与经济原理相悖,会导致很多问题:如,经济衰退时削减产能是经济选择,但是为了追求利润,可能就会扩大产能造成积压。如,快马上工程,把本钱留在后期。学过企业管理的读者应该都知道,像这样辗转腾挪的手段是很多的。往往,最需要政府投资的工程因为没有利润而缺乏投资,这与“政
8、府应该投资公共事业的理论相悖。 3,在经营中,没有手段监督官僚经理人可以完成任务。官官相护的现象成为常态。官僚经理人只是以企业为跳板,谋求在仕途上的晋升。这让我想起了ted上李世默的一个演讲,他将中国特色的政府事业单位国企三位一体的晋升体制视为选拔官员的一大优势,理由是这样选拔出来的官员在各个行业都经过锻炼,他们的素质比西方的职业官僚素质更高。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竟觉得李世默说的颇有道理,现在想来真是可笑。 还有人提出了让知识分子帮助监督经理层的行为,因为他们认为知识分子可以为了“名誉做到公正。明朝二百七十年也就一个海瑞,新中国七十年能有几个海瑞呢。知识分子和企业没有半毛钱的利益关系,对知识分子的
9、监督也没有什么手段和标准,搞到最后结果可想而知。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推行也有大约20年了,结果都说明张维迎的预见是对的。 所以,国企假设不改变产权制度,那么现代股份制度必然失败。国有企业只有关停并转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破产,即使有,经理层也不会受到任何的惩罚。 前文已说,制约经理层需要董事会的约束和资本市场的用脚投票。在资本市场不兴旺的情况下,只有加大对经理层的直接约束,也就是官员加大对经理层的直接管理,这样就又回到老路上去了。即使今天资本市场规模已经很大,但是制约国有企业经理层依然不能通过这条路。 何况是对当时上百万家的国企呢。 我不由得想起来如今政府改革国企的思路。做大做强央企和国有企业混改。
10、 做大做强央企是为了集中资源,减少管理的难度和层级,简言之,就是通过官僚管理的精细化来弥补天生的智力缺陷。国有企业混改,试图通过引进民营资本和更加复杂的股权结构来制约国有资本。 然而我依然对此感到悲观。近期以来,一系列的宣传片如大国重器,都似乎说明央企改革的成功。但是我注意到,这些央企的实力背后是垄断对全社会的效率损失,而且就其利润率来说,也远远低于民企和外企,更不用说最后又有多少红利可以上缴国家,上缴国家的又有多少用之于民呢。 就混改来说,如果经理层依然由官僚经理人构成并由国有资本控股,那么根本情况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如果由民营控股,这似乎是政策所不允许的,民营控股的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么。最近的
11、一个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杭绍台铁路的51%股份由复兴集团控股,然而复星集团真的“控股了这条铁路吗。我对此是高度疑心的。即使国有资本占少数,就这局部的资本来说,依然存在委托代理的问题,甚至可能加上国有资产代理人与多数股东合流损害国有资产的事情。 张维迎的背后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他反对一切不必要的国有产权。我可以推测:他是支持私有化的。张维迎至今依然被视为最具有市场精神的经济学家。 在绝大多数人认为市场能管好的由市场管,管不好的由政府管的时候,张维迎已经在说:市场管不好的也不一定要让政府管,政府走开,政府不是万能的。 第二篇:读真正的幸福有感感受真正的幸福 读真正的幸福有感 幸福是所有人的梦想,但并
12、不是所有的人都幸福。不幸福的也大有人在。一个人幸福与否,取决于我们对幸福的定义,还有我们是否知道怎样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真实的幸福这本书就用一种通俗而不失科学严谨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它就像其他自助心理学书籍那样教给我们“要宽容别人的错误、“要积极地看问题、“要注重心灵的修养这种简单、枯燥的教条。读完却觉察不是,真实的幸福并不是一本心理学的教科书,而是生活实践中的幸福体验。塞利格曼从心理学的角度将精神和物质结合,提出关于幸福的新理念:只有当你的精神投入带来了生命的蓬勃和丰盈时,你才会觉得幸福。书的内容很丰富而且有许多心理测试题,我就简单把它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
13、局部来写:幸福的定义、幸福的公式和获得幸福的方法。 一、幸福的定义 关于幸福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作者在真实的幸福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对幸福的测量标准,那就是生活满意度。他认为,真实的幸福包括积极情绪、自主的投入和对生活意义的追求这三个核心元素。塞利格曼认为,幸福的内涵应该涵盖所有人们在追求的东西,包括人际关系和成就。作者说,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却随着精神的投入而有着不同的蓬勃程度。当人生丰盈时,才会充满生机和快乐的情绪。实现幸福人生应该具有五个元素,要有积极情绪、要投入、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做的事要有意义和目的、要有成就感。这五要素不仅能帮助人们笑得更多、感到更满足,还能带来更好的
14、生产力,更多的健康以及一个和平的世界。 二、幸福的公式 如果说幸福可以衡量的话,作者给出了这样一个幸福公式,就是 h=s+c+v 。h是幸福的持久度,s代表幸福的范围,c代表生活环境,v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就是说,我们的幸福持久度=幸福的范围生活环境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幸福持久度越高,代表我们越幸福。 三、获得幸福的方法 (1)用设计情绪练习提升幸福感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以及怎样使用两种情绪。 消极情绪包括恐惧、悲伤和愤怒,它们是我们应对外界威胁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使我们进入战斗准备。研究说明,遗传偏向于消极情绪,那些能感受到最强烈消极情绪的祖先,一定是争斗中的最正确幸存
15、者。 积极情绪包括愉悦、狂喜、入迷、温暖、舒适等。积极情绪在进化过程中也有它的目的:它扩展了我们智力的、身体的和社会的资源,增加我们在威胁和时机来临时可动用的储藏。 也就是说,消极情绪就像“这里有危险的警报系统,而积极情绪像一盏“这里有成长的霓虹灯,它使你在社交上、知识的吸收上和身体健康上更成功,获得更多的收益。 了解了两种情绪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设计情绪,并根据要进行的工作来选择思维方式,从而选择适宜的情绪。消极情绪需要批判性思维的工作匹配,比方,研究生入学考试、校对编辑、在竞争剧烈的运动竞赛中做决策。如果你在下雨天,坐在安静无声的房间内做上面这些事时,不安的、悲伤的情绪对你不但没有阻碍,反而可能使你的决策更敏锐。 相反,任何需要用到创造力、想象力和广泛思考的工作,例如,设计销售方案、想方法增加生活乐趣、考虑一项新事业、进行创意写作等就需要积极情绪的配合了。你应该找一个会提升你积极情绪的地方来做这些事,比方,空气清新的户外或是咖啡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有时还可以听着悦耳的音乐。 了解了两种情绪的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