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22.56KB ,
资源ID:1494131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4941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颂诗读书知人论世.docx)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颂诗读书知人论世.docx

1、颂诗读书,知人论世何 荣唐宪宗元和时期是唐王朝的中兴期,而所谓中兴,非仅指其政治与经济而言,亦指其文学创作。白居易在其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诗中提及宪宗元和诗坛云:“诗到元和体变新1,正是指出了是时诗坛的变化。而白氏所谓的“体变新正是其本人与挚友元稹等人共同努力倡导之结果。元、白诗歌创作重写实、尚通俗,清人赵翼云:“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2。陈寅恪先生亦曾指出:“乐天之作新乐府,乃用毛诗,乐府古诗,及杜少陵诗之体制,改良当时民间之歌谣实那么乐天之作,乃以改良当日民间口头流行之俗曲为职志3 (元白诗笺证稿新乐府)。他们都对白诗之特

2、点予以中肯评价,指出其诗歌创作“尚实、“浅易之特点。白氏著有白氏长庆集,现存诗二千八百馀首。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值得注意之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与诗歌创作,及其对通俗性、写实性创作的突出强调与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白诗于唐代诗坛之特殊地位及其诗歌之特点,历来研究白诗之人为数众多,研究成果中亦不乏优秀之作。但不可否认,成就虽有,却不免宥于一隅,少有突破与创新之见解。今得蹇长春老师白居易论稿一书,如卞孝萱先生为其作书序中所言,此书乃是蹇老师“以数十年的精力,专心致志于白居易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文。今自选二十余篇,编成一集4而得之,故此书为蹇老师数十载之研究成果,乃其心血之作。

3、捧书细读,于书中对于白居易之研究成果慎思之,其中不乏精细独道的见解,使人大悟,有振聋发聩之成效。白居易论稿一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白之生平与思想,其中包括对白氏之生平、思想以及其创作道路的论述、探讨了白居易思想之分界、白居易的江州之贬与王涯的落井下石、白居易的“中隐观念及其影响、白居易的佛教信仰以及三教论衡简析。中篇乃对于白之诗论与创作之研究,其中对于白居易诗歌创作理论及其诗歌创作有诸多论述,就其篇章而言有:试论白居易对永贞革新的态度及新乐府运动的历史背景、新乐府诗派与新乐府运动、白居易讽谕诗的人生道理、长恨歌主题平议、以声写情的千古绝唱琵琶行、试论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白居易诗论的

4、美学意义及从“有所作而为的主张到“为人生的艺术观。下篇那么是白集杂论,此局部论述内容乃是独立于白诗创作之外的白文创作,其中论及了历来研究白氏不被重视之内容,为历来研究之薄弱之处。其研究有:百道判及其学术价值、唐人为什么重视判的写作、关于白氏六帖事类集、从不致仕看白居易的廉退思想、白居易失婢诗考辨及也说“青衫与“江州司马。本书三篇内容虽为各自独立之局部,但实为有机整体,环环相扣,互为表里。其中以上篇白居易之生平与思想为全书之主导,中、下篇的论述乃是在此篇根底上得以展开。蹇老师之白居易论稿在研究白氏著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研究成果主要表达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人物与时代紧密结合,力求做到“知

5、人论世,将人物的思想与活动放置于历史的原点当中加以考察。对于文学的创作主体而言,时代之安宁与纷扰、国家之繁盛与衰歇、个人之荣辱与浮沉,自然感之于心,形之于文。于其文便可见出其人之情,缘其情便可寻求其生活遭际,进而窥及色彩斑斓之社会一角。故而研究文学,不可限于文学本身,而应将其视野扩大到诸多领域,从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等社会大文化背景中诠释文学之真谛。此乃蹇老师于本书之中一以贯之的精神,于书中不乏其例。如论及白之生平、思想以及其创作道路时,著者将白氏之创作与其生平、思想紧密结合,提出白氏倡导之“为民而作之诗歌理论,乃其处于特定历史时期之“激进民本主义思想的根本内涵这一论点。又如其在论及白居易对

6、于三教持调和平衡的中庸主义立场时,著者以人为历史之人、社会之人为研究出发点,认为白氏之所以持中庸主义立场,除了与其个人遭际相关联的主观因素之外,还应认识到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动因。再如论及白居易的江州之贬与王涯的落井下石时,著者提出全新见解,认为分析此原因不仅仅要从王涯的性格和人品的层面去探究缘由,更应联系到王涯同永贞内禅的密切关系,从而结合元和初期新旧两派势力锋利对立的错综复杂之政局中去深入探讨。任何一场革命与革新之于研究,都应立足于文学、历史、政治三个根本层面之综合研究。而对于唐代永贞革新之研究,学术界历来仅是顾其一而忘其余,迄今尚乏立足于文学而将三者加以有机整合之著作。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

7、之顺宗实录与续玄怪录从揭示唐代宫廷斗争之秘出发,从而澄清唐代顺宗、宪宗时的一些历史悬案。著者于书中利用陈先生之研究成果,将宪宗之立与阉寺之扶持紧密结合,从而联系白之被贬江州与王涯之落井下石,历来牵绊学术研究之问题迎刃而解。由此,著者提出了古代文史研究中仍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之课题如何结合时代背景,历史地具体地把握古代作家的心路历程,实事求是地评价其作品和思想文化遗产,力求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歪曲和误解。二、始终以历史唯物主义观为出发点,将白居易之思想与其诗论、创作紧密结合,以顾全人、顾全篇为精神要旨,以此来探讨白之创作。陈寅恪先生之元白诗笺证稿是其以诗文证史的代表著作。著者于陈先生之研究方法获得非常

8、启示,而此便是于本书之中,值得注意之一大特点。著者于此书中始终不遗余力地学习陈寅恪先生之学术研究观点,形成其“以史征诗之研究方法,实为陈寅恪先生之思维逆向运用。论文学须有史之佐证,只有在翔实的材料根底之上,方可真正做到不为凿空蹈虚之论。著者在研究白氏诗论与创作时,大量援引历史文献,力求从第一手文献着手,复原诗人之历史原貌,突破前人研究之局限从而获取全新研究成果。如书中将白氏之对于永贞革新之态度与其大力倡导之新乐府运动紧密结合,于此著者援引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中成果,认为白氏之所以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运动与其所处时代密不可分。从而指出时代特征导致白氏思想特征之形成,进而

9、形成白氏诗歌理论。白氏在其新乐府序中明确指出其作诗标准:“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4,其目的即在于起到“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讽谕效果,并希望得以“泄导人情。三、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我国历来对于文学作品的品评都建立于单一主题说之桎梏中,从而导致对作品不同程度地误解与歪曲。在白居易论稿一书中,不难看出著者对于陈寅恪先生以史为据之研究要旨的学习与贯彻,但其亦不囿于陈先生之研究成果。其主题平议一文中,著者既不局限于前人言论亦不限于一家之言,对长恨歌主题说提出质疑,建立新观点。应当指出,著者于此所提出的新观

10、点并非虚妄之说,而是有正确之文艺观指导。书中,著者援引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一文中对于主题概念的界定,从而大胆提出打破单一主题说之桎梏,建立分层次的多重主题统一并存体系。在此根底上,著者指出历来探讨长恨歌之所以有多种理解原因,指出了文学观念与研究方法之局限这一问题,从而使得对于长恨歌的研究取得又一新进展。由其文之探讨研究亦可指出,这一理论体系不仅仅可以用于像长恨歌这样题材特殊、表现手法独特、创作主体思想矛盾这类作品之解读,亦可用于其他文学作品的品评与理解。四、大胆假设、守正出新苏东坡题西林壁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诗从哲学角度探讨人生,庐山之欣赏

11、角度不同,其风貌自然又别具一格,而如假设跳于庐山之外,其欣赏会更接近真实与完整。山水揽胜,可随视角变化而赏玩殊异之景象,而这于我们研究文学,亦是一不可或缺之方法。本书在研究白氏著作中便敢于跳出前人窠臼,提出不少大胆假设。在此需指出一点,即著者所提之假设亦是建立于大量历史材料的筛选根底之上。以丰富的史实考订和细致的文本分析为研究根底,故而著者时有所获,或得前人所未言,或秉承前人略言而后细入之,或据前人之言论而予以辩证。如著者在试论白居易对永贞革新的态度及新乐府运动的历史背景一文中,不仅继承了陈寅恪先生之观点,亦于文中加以大胆假设,即将为人上宰相书中“主上践祚未及十日而宠命加于相公者,惜国家之时也

12、;相公受命未及十日而某献于执事者,惜相公之时也。著者于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等记载中援引大量历史文献,提出假设即将白文中“践祚一词不仅仅理解为“登基之意,而应按历史事实将其理解为“临朝视事,由此历来研究停滞不前之问题得以解决。由此,可以看出蹇长春老师之白居易论稿一书之精细独创之处,亦可看到他在学术研究中所一再秉持之精神。其研究方法、态度及精神值得广阔从事古代文学研究者学习。诚然,此书中亦有缺乏之处,如其从“有所为而作的主张到“为人生的艺术观白居易诗论的现代意义一文中,著者虽指出两者之关系,提及白居易诗论中的“为民、“为事的“有为而作。但是对于现代文坛的“为人生的艺术观的论述却很少,二者的联系与比照

13、不够鲜明。再者,本书下篇白集杂论中,著者有及其学术价值兼论白居易早期思想一文及唐人为什么重视判的写作一文,二文都提及到判词写作在唐代科举考试中之重要性。而前者论及白氏在其前期文学创作中重视判词创作,实为寄希望与科举考试,以便进入仕途,从而兼论白氏早期之思想。由此可见,后者对于唐人于判词的重视之论述实为前者之根底,二者实可合为一篇,不宜于一本书中反复论说。【参考文献】1谢思炜校注.白居易诗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2赵翼著,胡主佑,霍松林校注.瓯北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3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M.北京:三联书店,2001.4蹇长春.白居易论稿 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22.(作者简介:何荣,文学硕士,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讲师)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