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向21世纪的人类社会 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走向 2023年12月26日强烈推荐 在中国崛起和中美关系重新磨合与定位的过程中,中美其实面对三大范畴的敏感问题,即: 一、中美意识形态差异; 二、中国崛起对国际政治秩序、经济秩序与和平环境的冲击; 三、中美价值体系良性互动前景。这是中央党校前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对9月21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有关美中关系演讲的回应,我们可以看作是中国政府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走向 中美关系对中美双方来说,都是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在今年上半年美国国内关于中美关系的大辩论中,布什总统、赖斯国务卿和一些美国政要坚持以中美双边关系的大局为重,务实地回应中
2、方的诚意和蔼意。佐利克先生关于中美关系的重要演讲,可以说是近年来美国高层对中美关系所作的一次明确的政治表态,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提纲挈领的有分量的表达。 要持久地促进中美双方沟通理解,一个带根本性的认识问题是怎样看中国共产党,怎样看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 我想从中国共产党同苏联共产党在1979年的不同作为说起。同样都叫共产党,在同一个1979年,各自作出了性命攸关的重大战略决策:勃列日涅夫的苏共在这一年决定出兵阿富汗,进一步走上了打着“世界革命旗号实行军事争霸谋求世界霸权的自取灭亡之路;而中国共产党那么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定,走上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
3、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经济全球化成全了中国的和平崛起,因此,中国共产党无意于挑战现存国际秩序,更不主张用暴烈的手段去打破它、颠覆它。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不必对外扩张和争夺殖民地去掠夺别国资源,而可以通过全球化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去获得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国际资源。当然,现存国际秩序也有许多不合理之处,但是我们主张用改革的方法而不是别的什么方法来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三点,现在中国共产党奉行的内政外交的核心理念就是。对外谋求和平,对内谋求和谐,对台海局势谋求和解。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走上和平崛起开展道路以来,中共
4、就始终坚持把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国家以及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我们的经验说明,民主与法制是密不可分的,不要法制的所谓“大民主只会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而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那么会给中国人民带来福祉。 中共与苏共之所以走了不同的道路,深刻的根源就在于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不同,就在于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就在于对自己民族和人民愿望的深切理解和把握上的不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对内是开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对外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所认知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是和为贵、和而不同,是讲信修睦、善待邻邦,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
5、国共产党对自己民族和人民愿望的深切理解,就是要摆脱贫穷落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所以,一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二要实现开展和现代化,这两大历史性追求,就成为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几代人前进的最深层动力和最崇高目标。中国共产党所以有力量,归根到底就因为她是中华民族这两大历史性追求的最忠实代表。因此,那种想当 然地认为,既然叫做共产党,就必然会走勃列日涅夫的苏共那种对内专制、对外扩张道路的观点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凤凰卫视:层层解开中美核心敏感点 三个开展阶段中,中美在上述三大范畴中的思维磨合和对话,双方观念从模糊到清晰,从有距离到接近,正呈现出良性互动的态势
6、。 在第一个范畴(即意识形态)里,美国的传统顾虑是:作为共产党国家,中国将会步苏联后尘,走对内专制和对外扩张道路,并以此形成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峙局面。这一阶段,美国内部的鹰鸽两派经历了剧烈交锋,终于形成9月21日佐利克演讲的基调,即:美国对中苏两个共产党国家的政策有所不同:美国当年对苏政策主要是隔离、遏制,而最近30年对中国的政策一直是希望能够将中国融入到国际社会;与前苏联不同,中国不寻求传播激进的反美意识,目前虽然没有实行西方的民主体制,但也不认为自己正在与全球民主制度和资本主义进行搏斗。对此,郑必坚在11月22日的文章中明确表示,中共不会走苏共道路,中苏两党在1979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
7、决定,苏共决定出兵阿富汗,而中共那么决定改革开放,因此由苏共经验推导出中共会步其后尘的思维不正确。 第二个范畴(即中国“崛起的全球影响)是中美磨合的最关键之处,其又可分为三个局部,即国际秩序、经济秩序和台海问题。在国际秩序方面,美国决策层之前一直认为,中国“崛起会对美国构成威胁;佐利克演讲已适度修正了这一观点,认为中国领导层开展经济,不以挑战美国为目的。对此,郑必坚上周的文章明确表示,中国不会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亦即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更不会用暴烈的手段去打破它、颠覆它。 在经济秩序方面,美国之前一直担忧中国将因“崛起而重复所有大国崛起的老路,即掠夺全球能源,佐利克在演讲中将中国近年四处寻
8、找能源之举称为“一举锁定全球能源供给;郑必坚在文章中回应说,中国开展是基于全球化给予的机遇,因此将透过全球化市场流动的方式获得能源,暗示不会在能源问题上对美构成挑战。 军力和台海问题是中国“崛起范畴内最敏感的问题。无可否认,对台海问题的处理恰遇中国开展的历史期,再加上北京不愿承诺放弃武力,因此两者相加很容易为外界解读为中国正在重复德日崛起之路。佐利克9月演讲再次提出这一质疑,并敦促中国使军力透明化。对此,郑必坚文章提出一个令外界评论纷纷的论点,即中国谋求台海和解。郑文既未明确承诺放弃武力,也未明确将台海问题定位成内政或国际问题,而是提出将“台海和解作为目标,至少在一个侧面尝试说明中国开展的和平
9、取向,以及台海问题并非一定与中国开展进程挂钩。核心价值观如何互动。 当然,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和最不确定的,是双方未来在价值体系上的互动。按照双方传统思维,中美核心价值观应当存在本质冲突。但佐利克9月演讲的“双刃剑效果在于,一方面表示“不想透过自由削弱中国,另一方面又以“股东或“伙伴责任的提法,暗示希望中国融入美国的自由价值体系;佐利克同时还要求中国开启“和平的政治过渡。 对此,郑必坚在文章中回应说,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和平开展进程以来,中共就一直将开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作为追求目标;中华民族多灾多难,中共目前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维护国际主权和领土完整,二是开展中国现代化,这也是目前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郑必坚的这一提法,一方面试图缩小在自由、民主、法治等价值观方面与美国的现存差异,另一方面也从历史开展角度解释中共实行现有体制的理据。这一解释后面的潜台词可圈可点,但中美在一系列最敏感问题和核心价值观念上展开公开、坦诚的互动,却值得人们高度重视。 附件: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