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四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申请 加快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xxxx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快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开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为了全面做好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按照科学开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xxxx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效地促进农牧民增收。 一、xxxx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情况 xxxx总人口7.14万人,其中农村牧区人口4.41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62%,农村牧区劳动力资源2.19万人,占农
2、牧区人口的50%。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牧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牧区充裕劳动力将与日俱增,农牧区充裕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相当繁重。近年来,我旗通过龙头带、民营安、个人创、往外输、政府推的举措,推进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全面、协调、稳定开展。同时,加强了对旗、苏木镇、村三级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了“中长期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开展规划,开发适合农牧区劳动力的就业效劳工程,在旗就业效劳局建立了旗就业效劳大厅,在XX市、XX省等劳务输出人员比较多的地区,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站,全面提高效劳质量和效率。20222023年,全旗 累计转移农牧区劳动力9036人,其中就地转移2267人,异地转移6769人,人均
3、打工年收入5300元,仅打工一项农牧民人均增收440元,占农牧民纯收入的12%,农牧区充裕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尽管我旗在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思想观念陈旧。目前,我旗相当一局部农牧民以农为本的小生产观念和故土难离的旧思想依然存在,恋土守土意识比较浓厚。 、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性较差。由于受土地制度、进城就业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农牧区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是“留鸟式流动,即平时在外务工,农忙时那么回到农村,未真正演变为“迁徙式就业。 、技术性、智力型
4、转移就业虽有所增加,但是以“苦力型为主的根本格局还没有根本性转变。从文化程度看,农牧民工流动就业人群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高达80%,高中文化程度占15%,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5%。农牧民工总体文化水平偏低。从技能培训看,接受技能培训的占28%,未接受过任何培训的仍占七成以上。 三、xxxx加快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 农牧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切实加快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开展步伐。 、围绕一个中心、营造两个气氛,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xxxx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围绕“农牧民增收这个中心
5、,努力营造两个气氛:一是良好的政策支撑气氛。进一步改善农牧民进城就业环境,取消对农牧民进城和跨地区就业的不合理限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机制,积极推进就业、保障、教育等多方面的配套改革,使农牧区劳动力进城进企就业具有与城市居民同等身份。为促进和引导农牧民转移二是良好的社会气氛。要大力宣传报道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典型事迹激发广阔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性,转变农村牧区劳动力的就业观念,形成全社会关注农牧区充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良好气氛,让转移就业成为广阔农牧民无风险、无投资而增收的现实途径。 、构建三大体系,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效劳水平。 1、加强就业效劳体系的建设。以提高就业效劳质量效率
6、,提高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为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效劳理念,加强旗、镇、村、社四级就业效劳网络的建设,广泛收集就业信息,逐步建立起“信息灵敏、数据集中、效劳下延、全旗联网的信息网络效劳系统。xxxx目前已在全旗4个苏木镇和81个嘎查村分别设立劳动就业效劳工作站,配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96人, 全面加强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 2、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体系建设。按照“农民培训、政府买单的方针,坚持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带培训的方法,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实效性、职业性和技能性,以旗就业培训中心为依托,采取就业培训与社会培训、企业培训、基地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提高农牧区劳动力的就业素质和劳动技能,使其能够实
7、现长期稳定的就业。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订单培训和企业出岗位、部门负责培训的“1+1培训,注重加强对城乡劳动力的就业指导和择业教育,鼓励城乡劳动力勤于学习,努力掌握新技能。20222023年,旗就业局培训中心共转移培训农牧民2951人,培训后就业2267人。 、拓展五大就业空间,增加就业岗位。 1、拓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带来的就业空间。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通过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开展特色产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支持其加快开展,从而以点带面、分类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促使全旗劳动力转移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产业群,专业社和专业村的格局。 2、拓展工业企业、城镇建设的就业空间
8、。继续依靠龙头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开展来消化农村充裕劳动力,引导和扶持这些企业上工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同时要鼓励农牧区种养加大户、经营业主就近就地使用农牧区富 余劳动力。要依靠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转移劳动力,向农牧民翻开城门,努力使一局部具备条件的农牧民由常年性外出打工转变成稳定性居民。 3、拓展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按照第三产业开展的整体规划,发动和支持农牧区充裕劳动力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开展农产品流通业等活动,鼓励农牧区劳动力自主创业,使农牧民变为商人、企业家。 4、拓展劳务输出的就业空间。继续采取“走出去考察、请进来洽谈的方式,外引内联,稳固和扩大劳务输出基地。加强与国家正规劳务输出机构的联系,积极向国外输出农牧区劳动力,扩大输出范围。加大市场调节就业的力度,鼓励非政府劳务输出行为,实行全程跟踪管理效劳制度,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牧民走向市场、实现自我的大胆尝试,是解决温饱后农牧民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和向往。因此,我们要坚持“两手抓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一手抓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另一手抓农牧业产业化开展;一条腿走向城市转移,另一条腿走本地向非农产业化转移农牧区劳动力的道路,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实现xxxx农牧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开展。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