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规划草案的发言 这个草案说了很多难题,不只讲光鲜的,我对此很欣赏,它使我们的逻辑很清楚,就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锦上添花的事情,人们本性驱动会去做,不需要我们规划,规划是要解决开展中出现的失衡。 深圳的国家责任和示范意义一直是复合的、两难的,省里面有期待,国家有战略任务,从改革来说,最早使命就是先行先试,突破旧体制责任是多重的。 我想说的是深圳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实事求是的使命。深圳不断提醒世人,要说真话、说实话。30年前的改革,其实质是改说实话此前天天讲我们多么优越,但实际是“大逃港,所以深圳出现,就是要把这层窗户纸捅破,回归真实。 在这轮城镇化大潮中,深圳仍有必要坚守实事求是,在
2、人人都说城镇化时,我们要强调“因地制宜。在中国面积大于欧洲,人口是欧洲几倍的大国全面推行城镇化这样一个具体政策,我是有保存看法的,这是把大国当小国来治理。80年代改革的时候是有很多模式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顺德模式等等,包括特区,当时还是一个从特殊性、地方性开始入手,这个价值理念很重要。 关于二元社会,二元是怎么来的。其实不光是深圳,全中国都是二元的,深圳是全国的缩影。这个二元代表中国两种开展模式并行,一个是政府主导的开展,一个是民间自发的开展,这两种逻辑在中国并行,造成的就是二元分裂“半座城状态。政府主导的是大楼大道大广场,民间自发的是“城中村。民间自发的模式是最节约的,而政府主导的模式那
3、么经常浪费,从市政广场到产业园到大运工程,开发后的空间浪费严重,科技园晚上下班之后一片漆黑,无功能,而城中村或XX县区,一天三个8小时都热热闹闹,功能叠加,空间利用率很高深圳在新一轮开展中,要表达民间自发的力量,这方面我们是北上广深中最强的,这是深圳气质之所在,我们不能丢。 关于城镇化,我认为深圳可以不谈了,因为从户口上都已经完成了,剩下所谓“人的城镇化,究竟是什么,很难界定,永远争论本来80年代说的是“人的现代化,但现代化不一定必须城市化,欧美农业牧业都可以直接实现现代化。深圳的实质不是城市化,而是城市优化,优化就是让人幸福,但我们总是想改造人,城市化又要搞成改造人,问题是凭什么要强迫人家改
4、变。如果说是为了拉动gdp,那就更不应该了,涉及这么多人性人情之事,不该以如此功利的理由去做。假设真想让人幸福,就是越少强迫人改变越好。一个理想的城市,应该包容各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包括乡土的、草根的、杂乱的、随意的这才是城市的理想。 关于城市人口爆炸,有人总是想让“低素质人口离开,其实人口是需要一个结构的,如果低端人口都走了,高端人口也过不好。人口中很难分“素质上下,以什么标准。按学历来分。按道德来分。按创意来分。真能鉴别么。人口可以通过产业来调整,但从社会价值上说,不该说谁高谁低。 现在人口疯狂涌入大城市,还真不是市场造成的,恰恰是反市场化造成的。在真正市场化环境下,城市有胜有衰,假设城市条
5、件恶化,人口自然离开,但在中国现有体制和政绩观下,每个城市都只能繁荣,不能衰败,宁可借钱也一定要它“繁荣,因此造成很多虚假繁荣。北京永远人口暴增,因为北京集中了全国权力资源,权力带来无限机遇,人都要往北京跑。 自发性经常与官方主导发生冲突,比方环境问题,民间自发的环保力量一起来,就会影响gdp。又比方城中村股份公司改造,要改成现代企业。很难,因为股份公司本来就不是真公司,它是农会,是原村民利益组织,如果真被改成真企业,村民还要另搞一个组织,或者转为地下团伙,实现其实质功能。又比方社区建设中存在某些破坏市场原那么因素,市场本来可以完成社区层面绝大局部效劳功能,而且保证是最适用最低价的,但我们目前有越俎代庖之嫌。 我们近十年一直讲和谐,不讲矛盾,其实矛盾才是推进社会变革的力量。城市空间改造不仅要改造城中村,也可以改造深南大道,深南大道占了那么多空间,有人提议可以在上面建经适房,当然这是一个种想象的表态,但提示我们,规划中要给未来、未知留白,给自发的秩序和规划留出空间。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