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校合作新农村建设启示 。XX市通过与浙江大学的市校合作,特别是利用浙江大学的技术创新能力,不仅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和农产品研发缺乏的短板,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收入打下了根底;而且实现了XX市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扭转了工业污染给XX市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改善了XX市城乡生产和生活环境,推高了XX市的环境承载力,为XX市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条件,并为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市校合作;新农村建设;湖州模式;启示 XX市地处浙江北部,国土面积5818平方公里,是一座拥有257.89万人口的历史文化名城。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761.02
2、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29527元,折合成美元为人均3690元。同年XX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33元,两项指标在XX省11个地市中处于中游水平。2023年,为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开展一体化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XX市与浙江大学决定发挥湖州“三农工作根底与资源优势和浙江大学强大的人才、技术优势,举全市和全校之力合作共建湖州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十年来,市校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成员不断增加,合作形式不断丰富,合作内容不断深入,合作势头不断加强,合作成果不断涌现,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城乡协调开展,以及增强湖州全体人民开展“获得感方面,践行了“创新、协调、绿色
3、、开放、共享理念。城市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全面开展、生态环境全面优化、生活质量全面改善、文明素质全面提高、民主管理全面推进、公共效劳全面覆盖,城乡开展一体化全面形成。 1市校合作互利共赢 2023年以来,在XX市和浙江大学共同推动下,市校合作成绩可圈可点,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性开展格局。 1.1推动XX市经济社会快速开展 市校合作以来湖州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开展。一是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23年的8333元增加到2023年的2442023元,年均增速12.16%。二是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23年2.11缩小到2023年1.731,实现开展成果城乡共享。三是农
4、村贫困全面消除。针对人均年纯收入低于4600元以下的农村人群,XX市制定了精准帮扶方案。到2023年底,全市低收入农户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1174元,全面消除了贫困现象。四是农村根底设施水平显著提升。在农村播送电视、 、道路、公交村村通的根底上,62%的行政村实现了居民生活污水治理,98.4%的行政村建有农村社区效劳中心。五是社会保障取得新突破。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并轨,居民参保率达97.8%,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率提高到75%。六是城乡统筹开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2023年XX市统筹城乡开展水平综合评价92.67分,比2023年提高1.87分,居全省地级城市第3位,比2023年上升2位
5、。 1.2提升浙江大学效劳地方经济社会开展能力 市校合作在推动XX市经济社会开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浙江大学产学研水平的全面提升。一是促进了科研成果创造和转化。市校合作以来,浙江大学通过设在湖州的技术转移中心,共向湖州转让技术工程994项,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XX市对科研成果和技术的强烈需求。之后,浙江大学又在全国各地建立了78个技术转移中心,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效劳地方经济社会开展。截止2023年底,浙江大学累计获得有效专利14480项,专利授权连续多年在高校中名列前茅。二是提升了教师效劳地方开展的能力。市校合作为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不仅可以使教师所学和科研成果用之于实践,而且还可以
6、从实践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发现,找到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着力点,更好地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三是通过建立高层次人才到XX市、县(区)主要部门挂职制度,提高教师了解现实开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推动产学研基地建设,为科研人员科研和学生实习创造条件。 2市校合作“湖州模式主要内容 搭建一个平台、建立二项制度、深化三项合作、推动四个转变,是市校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和坚持十年的重要推手,也是“湖州模式的主要内容。 2.1搭建一个平台 市校双方围绕建设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不仅搭建了一个开放程度高、社会参与充分的合作平台,而且还打破了以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单纯进行科研成果和技术转让、合作周期短和合作难以拓展
7、、合作形式不深入以及合作难以“落地的困局,为浙江大学全面介入XX市经济社会开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建立的“政府+平台+工程+产业化的运行模式,厘清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平台建设、平台与工程、工程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确保政府在市校合作上的作用到位和不缺位、不越位,确保合作工程符合湖州经济社会开展需要,提高工程实施的针对性,确保合作工程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开展,让合作工程尽快惠及民生。 2.2建立二项制度 制度建设是推动市校合作不断前行的保障和可持续开展的基石。在制度建设上,市校合作双方重点抓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在组织制度建设方面,XX市和浙大各自建立了市校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双方书记、校
8、长和市长出任领导小组正副组长。此外浙大成立了地方合作处负责市校合作的协调工作,还成立了负责执行和落实合作工作的新农村开展研究院和XX市南太湖农技推广中心等机构。XX市成立新农办,负责协调全市合作工作,同时还成立了由副市长出任组长的工程协调小组;县(区)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从上到下一级抓一级的组织领导机制,保障“一张合作蓝图绘到底。在工作制度建设方面,市校双方主要抓了工作磋商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建设。年会、季度和月度工作会议是磋商制度的核心内容,通过年会磋商制度对当年工作进行总结与会商,制定下一年合作大政方针、目标和工程;通过季度和月度会议磋商制度,对工作进展及工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及时
9、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工作考核制度建设方面,XX市制定了乡镇(村)工作指标评价体系、县区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并以年度为单位,对参加市校合作的部门、领导进行考核,对有突出奉献的部门、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浙江大学建立了带有差异化的教学、科研、农技推广考核制度,以及出台“推广教授职称晋升政策,提高参与市校合作工作教师考核的绩效权重,维护这局部教师的权益,调动他们参与市校合作的积极性。 2.3深化三项合作 深化市校合作不仅表达了市校合作的与时俱进,而且也可以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产生新的合作需求,保持合作的旺盛生命力和动力。第一,顺应开展环境变化要求深化产业合作。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开展进入新常态的变化,市校合
10、作也从单纯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养殖模式合作,向产品和技术标准建设、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品牌建设、研发建设、产业链建设和“互联网+建设的合作开展,向培育湖州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合作开展。合作开展的转变,有利地促进了湖州经济从中高速开展迈入中高端水平开展、以及由“大到“强的转变。其中在农业技术推广供给侧改革方面形成的产学研联盟技术推广体系,即由“1个浙大技术专家团队+1个地方科研和技术推广团队+假设干数量企业的“1+1+n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由于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受到农业生产者的欢迎,这一模式不仅在浙江全省推广,而且也受到全国关注。第二,顺应小康社会建设要求深化社会事业建设
11、合作。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全面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开展差距,XX市启动了以医疗卫生、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市校合作行动方案。湖州中心医院与浙大医学院在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学术研究、临床手术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全面提升了湖州中心医院的医疗水平,满足了湖州老百姓在提升医疗效劳水平方面的期盼。在人才培养上,开展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成人教育及科普教育等全面合作。特别是在浙江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地级城市的农民大学,形成了“学历+职业+技能+创业的四位一体办学模式,为XX市“三农开展培养创业和创新人才。第三,顺应绿色开展理念要求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合作。X
12、X市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顺应绿色开展理念要求深化市校合作的指导思想,一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将局部环境治理合作深化为全市整体推进、全面治理的合作,大力加强居民生活污水治理,实行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扎实推进城乡公共环境建设,实施整村、整镇、整河、整路和区域性连片环境整治,并在此根底上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湖州模式,美丽乡村建设的“湖州标准和国际乡村旅游的“度假胜地品牌。二是在绿色经济建设上全面推进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以及引进各类新型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实现生态农业向生态效劳业的转型,打造湖州农业升级版;大力推进传统工业改造,开展新材料、新能源、环保
13、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XX市绿色经济比重,全面践行绿色开展理念。 2.4推动四个转变 XX市与浙江大学从培育合作内生动力和提升湖州科技创新力出发,主动求变引导合作开展:一是推动政府主导型合作向政府效劳型合作转变,发挥政府与市场两个积极性;二是推动公益效劳型合作向培育内生动力型合作转变,鼓励科研成果和技术有偿转让,尊重合作双方物质利益诉求;三是推动产品和技术引进型合作向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型合作转变,培育科技创新载体、凝聚创新资源、形成人才聚集高地,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四是推动“关系型合作向制度型合作转变,顺应市场经济开展规律,通过组织化和制度化形式来开展、稳固市校合作关系,为市校合作的可持续
14、开展打下扎实根底。 3市校合作“湖州模式的启示 市校合作采取的做法,特别是形成的经验,为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城乡开展一体化,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如何提升中小城市创新力,如何让大学更好的效劳地方经济社会开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3.1为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城乡开展一体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XX市与浙江大学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的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驱动创新美丽乡村建设制度,从体制机制上保障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开展;以生态建设为抓手推进美丽乡村环境建设,提高环境承载力,为经济社会开展提供环境容量;以民生开展为优先推进美丽乡村公共效劳建设,缩小城乡公共效劳差距,让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优质的公共效
15、劳;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根底推进美丽乡村产业建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党政善治为前提推进美丽乡村基层治理建设,构建和谐社区;以市校合作为保障推进美丽乡村科技支撑建设,夯实湖州创新能力根底的市校合作,为中国其它地区和城市在建设美丽乡村、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开展一体化方面提供了重要启示。 3.2为如何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湖州通过市校合作缩短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养殖模式研发和引进周期,加快产品和技术更新速度,提升产业竞争力;建立以需求为纽带、联盟为载体、利益为根底的“1+1+n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及利用“互联网+推进农业与其它产业融合、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和效劳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3.3为如何提升中小城市创新力提供了重要启示 对于大多数像湖州这样的城市来说,由于缺少必要的创新载体,创新能力和整合创新资源的能力薄弱。如何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构建具有可持续开展能力的创新型城市,是摆在这些城市面前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XX市借助浙江大学提升创新能力,建立科技园区和企业研发中心聚集创新资源,开展素质和技能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做法,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3.4为大学如何效劳地方经济社会开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通过市校合作平台,为大学全方位效劳地方经济社会开展翻开一扇门,架起一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