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充分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精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确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
2、帜。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意识消失了多样化倾向。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必需更加坚决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进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在这个前提下,敬重差异、包涵多样,充分挖掘和鼓舞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所蕴含的乐观向上的思想精神,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分散力量,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需指出,敬重差异、包涵多样,绝不是允许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滋长,更不允许动摇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必
3、需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稳固和进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抱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抱负体现了人们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进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安排方式日益多样化,不行避开会消失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必需要有一个能够代表广阔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有效分散各个方面才智和力量的共同抱负。有共同抱负,才能有共同步调。这个共同抱负,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这
4、个共同抱负,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进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定性、广泛性和包涵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分散力。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宏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行、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行、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行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宏大成果,已经深
5、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勉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加快进展,由贫困走向富有,靠的也是这样的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雄伟目标,还是要靠这样的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底。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需以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和素养为根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标准相协调、与中华
6、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精确通俗的表达,它旗帜鲜亮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抗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推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供给了根本的价值准那么和行为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穿、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抱负,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底。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动经济社会进展中的巨大作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