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医院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专家、医生、护士, 同志们: 大家好。跟大家讲什么好呢。我也没有充分的准备,先从几个故事讲起吧。 大家知道,我们二院有位叫徐立的副教授,1990年退休。我看了一下介绍的材料,他经常到食堂里捡剩馒头吃,每天吃饭的生活费不超过五块钱,网上列了个单子,最典型的一天是2.6元。就是这么一位老先生,去世时82岁,他把钱全部捐献给了贫困学生。我算了一下,1990年退休,当时大概一个月能拿三四百元,他去世前每个月是4000元的退休金,并且他去世的时候,家里什么也没有,据说只有一个14寸的小电视机,几个破凳子破椅子,因此,他肯定捐了不少钱。这样一位很了不起的医生就出在湘雅二医院。
2、上次湘雅名医表彰的时候,我也很清楚的记得几件事情。有一件就是在湖南冰灾的那年,整个路都给冻住了。当时有位病人马上要生小孩,生命危在旦夕,需要做手术,有位大夫在家里饭都没吃完,甩下碗筷,就往医院的手术室赶。在上台阶的时候摔倒了,把腰给摔骨折了、尾骨摔断了。正常情况下,是无法站起来了,但这位大夫,自己慢慢爬起来,扶着栏杆走到手术室,叫两个人把她架起来,做了四个小时的手术,把这个产妇救活了,手术做完了,这位大夫自己也倒了。这位女大夫叫薛敏。我到现在一直还记得她的名字,前几天我去三院,问薛大夫的腰怎么样,他们说还好,没有摔断脊柱神经,但坐起来还是受点影响。 那次表彰会上,最受感动是一位女患者,上台抱住
3、左晓霞大夫,说:“教授,我想你啊,那个感情是非常真诚的,我相信那个片子感动了我们所有的人。左晓霞是湘雅医院治疗风湿免疫红斑狼疮的教授,来的最早,走得最晚,也非常敬业,确实实确非常感人。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内某企业老总在意大利有生命危险,湘雅二医院的舒畅教授马上就带了一位女护士,都没有回家收拾东西,拿着一个小包就上了飞机,几个礼拜一直就在意大利的那个小镇上。最后等到病人好了,两个人抱在一起相拥而泣。 这几个故事可以看出,我们很多大夫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病人,正应了我们对医生的要求。医生是仁者,仁者之心,仁者之术,一切从病人出发,一切为病人着想。除了大夫之外,我们还有一支很了不起的护士队伍,
4、护士某种程度上讲比医生更辛苦,她们需要24小时值班,要上晚夜班,工作非常辛苦。今天看长沙晚报,说长沙表彰了十位最美女护士,其实我们湘雅系统,也有一支非常好的护士队伍,我们也应该搞最美护士的评选活动,而且我们不止十个,应该有很多。 虽然,我们湘雅有很多很好的医生,很多很好的护士,医院也开展得很好,但还是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一系列的问题,我初步大致罗列了一下。 首先,看看国内的大形势。现在卫生部与计生委合并了,叫国家卫生和方案生育委员会,医改进行得如火如荼,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而且对医改要求这么高呢。前几年有一个统计,我们在卫生事业上的投入,人均只有八毛钱,但这几年增加了,但数量不是很大。
5、美国等西方兴旺国家公共财政30%的预算放在医疗卫生事业上,与之相比,我们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教育投入占了百分之十几,不错了,但卫生仍然不够。 由于经济开展环境和人类生活节奏、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也发生着变化,造成疑难杂症不断增多。比方h7n9、sars,以前从来没听说过,但现在都出现了;还有像pm2.5,原来也都没听说过。虽然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增加,但疾病的量也在不断上升,人们到医院看病的次数、对医院的需求,特别是对好医生、好医院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我到医院去,有时候到门诊大厅转转,人山人海。我以前在北京的医院看到门诊大厅都是满的,到长沙一看也是这样,湘雅各医院都是这样
6、,什么时候去门诊大厅都是满的。另外,随着疾病的增加,市场经济的变化,群众对医院的不信任感在增加,患者到医院来,一方面是想看好病,另一方面他对看病的大夫不怎么信任。不是出钱出不起,而是怕把病看坏,怕接受不好的效劳。这种不信任感造成看病治疗的困难,也加大了医患矛盾。 医改进入关键期后,为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对民营医院实行了放开。医院的经营管理竞争更加剧烈,甚至在今后会进入白热化的阶段,现在还没有大量引入国外或海外医疗集团,只有上海、深圳少数地方在做。比方深圳就建了一家很大的医院,完全委托给香港医学院管理。如果国外的医疗集团进来管理,国内大型医院的管理水平各方面都会带来巨大的威胁,这种竞争态势
7、在增强。 其次是管理方面。中国最好的医院根本上都是大学附属医院,但在1999年中国大学大合并之后的这十几年期间,大学附属医院在管理体制上一直处于不顺的状态,或者说处于探索摸索阶段。原来都是卫生部管,后来有的划到教育部,有的下到地方。在医学人才的培养、医院的管理等方面一直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做法。究竟大学管什么,卫生部管什么,不是特别明确,包括医院在人才培养、医疗、科研的体制上一直是不顺的。对附属医院、医学院的管理用哪种模式比较好,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在这种形势下,医院还有医学教育,究竟应该怎么开展,才更加符合医院实际,或者说开展起来更快一点,更好一点,使得我们更顺一点。医院,还有我们政府部门都在认
8、真思考,一直在讨论。 这样就带来的很多问题,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从外部来说,首先是管理,我举几个例子,比方说定价,医院看病,无论是药还是挂号费、检查费,都由物价部门定。说药价矛盾表达在医院,实际上是外部环境造成的。但很多药本来不贵,为了把价压下去,把价格搞得很低,低到药厂没方法生产。没方法生产,东西还得要出来,减去检验环节,所以中国的国产药和进口药,同样的牌子,同样的配方,国产药的效果要差些,副作用大些。就是因为政府把有些药的采购价压得太低,最后厂方没有方法得到适当回报,所以就把很多中间环节省掉了,偷工减料,毒胶囊事件就是个例子。另外比方说看病的定价,我们的挂号就定在几块钱一个号,住院就那
9、么多钱一天。因为看病的价格很低,看病的患者太多,所以每一个大夫,每天看病数量急骤增加。几分钟要看一个,你就要开很多化验单、检验单,让仪器说话,反而增加了患者的负担。还有周边环境,由于政府对教育、对医疗等不够重视,往往造成周边硬环境、软环境都不好。 当然也有内部问题。比方说,大夫开药,开得越多越好,因为开多了回扣就拿得多。当然可能二院没有这个问题,但很多医院都有这个问题,因为别的途径没法增加收入。不仅开药,做手术也是这样。器械的话,国产的和国外的价格不一样。再一个是基建,医院怎么样我不知道,高校出问题最多的就是基建,高校纪检抓得最多的就是管基建的。当然还有其他类似的问题,还有管理的问题,标准的问
10、题。 第三,认识方面。医院本来是一个以救死扶伤为目的,救治病人、提高水平的单位,但究竟是患者第一,还是医生护士个人利益第一,现在正在失去最原始的准那么。我最近看一部电视剧,里面一位科主任每次面试时,总问面试者你进医院干什么。很多学生答得很老实,说医院工资高一点,可以买个好房子,接爹妈一起来过日子。这样的面试者科主任不要。他一定要答,医生是仁者,要来治病救人。后来那帮大夫都骂他,死老头,其实那位科主任还不到50岁。虽然是电视剧,真的假的,当个玩笑话听听就完了,但反映出一个观点,现在医院追求的是什么,放在第一位的是什么。现在放在第一位的是经济效益,没有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很多医院都这样,怎么样去
11、多赚点钱,扩张一点,认识问题第一个就是把谁放在第一位。 第二个就是不求内涵式开展,求扩张。这个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有些省的医院搞到5000张床位,床位越多越好,规模越大越好,设备越先进越好。为什么要买设备,因为外部管理环节有很大问题。比方说pet-ct做一次一万元,你要看病,怎么也看不到一万元,当然现在开始可能降价了,你不做全身没那么贵。你要做个ct,打个增强,打一针五百块钱。定价方面有很多的问题,造成大家拼命扩张,不追求质量的提高。当然,北京有些医院在内涵开展方面做得不错,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他们也盖了楼,但他们没有用自己挣的钱,是发改委给的。但在地方很多医院都是靠自己从牙缝
12、里挤出点钱。最近听说XX市花了30个亿,征了三百亩地,盖了现代化的医院,然后全部移交给厦门大学。XX市也是这样,他们拿了百个亿盖了医院,现在是香港大学给他管理。但绝大多数省份,像我们都是牙缝里面拿钱,这就给医院开展带来很大问题。 再一个就是水平问题。北京上海学美国,其他学北京,我们的水平提高,绕了个大弯子。在看病方面,我们也是这样。看病就几个方面,第一要搞清是什么病,第二要做什么检查,第三要吃什么药,外科要做什么手术,再不行就会诊。像美国ipad出来才几天,就有一家专门做新药的公司,就把所有的新药治什么病,有什么副作用,什么情况下有效,什么情况下没效,马上就发送给交了钱的医生。这些大夫就很快知
13、道世界上有什么新信息。我们因为隔得比较远,很多新信息可能要隔很长时间才知道。当然也有管理上的问题,国内不做中国人的试验,也不能用。 还有,就是战略思考。战略思考不仅是医院层面不够,整个国家层面也不够,我们经常有很多评估啊、评比啊,国外都不这么做的。我们要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开展的、以人为本的医院的科学开展之路。如何开展,临床是龙头,实践作为第一,无论你培养人才也好,搞科学研究也好,制药也好,搞预防也好。当然预防是最好的,如果能做到不看病最好了,这也要临床大夫来做这个事情,公共卫生也是要以临床为龙头。所以我说医学一定是以临床为第一,也就是以实践来作为第一,以临床来拉动我们的人才培养,
14、拉动我们的科学研究。不以临床为龙头,h7n9怎么会发现、sars怎么会发现。 那么,在这种形势和条件下,湘雅应该怎么开展呢。湘雅是中国唯一一所一百多年集医疗、教学、科研没有中断的最完整的医学系统。湘雅在中国医学界拥有非常高的地位,最早的时候非常辉煌。就像大家说的,三个上邮票的医生有两个是我们湘雅的,一个是张孝骞,一个汤飞凡。湘雅在过去,无论是在哪个方面都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美誉。今天在中国医学界也有一大批活泼在我们国家各个医院的骨干或者领导是湘雅出来的,湘雅本身也得到很好的开展。但是,目前,跟我们的目标和定位还是有差距的,我觉得有几点要注意: 一是要制定战略。现阶段再不制定战略,还是照着原来的
15、走,会有问题。我们的医院汇报有几个特点,第一,门诊量从200万冲到了300万,从300万到400万;第二,每年的收入从20个亿到25个亿突破到30个亿。然后呢,再找一两个典型,而我们现在最大的亮点典型就是千里走单骑舒畅,当然去年还有徐立,这确实实确是典型。然而我们整体的面怎么开展,我们缺乏战略思考。还有我们觉得自己是老大,说起自己的医院,那杠杠的,了不起的很,每个人都觉得我是XX省老大。这种思想要不得,因为你在湖南老做老大,就失去了开展的动力,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你就不知道把自己该摆在什么位置。那么关于开展战略,我想了想,虽然我不是搞医的,但是我觉得有几个很重要:第一就是要赶快从外延式的扩张回归
16、到内涵式的开展;第二就是要赶快从重视经济效益回归到重视病人上;第三就是要从感觉自己还不错回归到争一流上来。我上次说湘雅十年进全国前三,大家都觉得压力很大,这个事情看你怎么干。我们不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但是我们要有想法,你连想法都没有那肯定不行。我们不是亩产万斤放卫星什么的,进前三得分析有没有条件,你是中国最早的百年老店,你有这么多全国高水平的大夫,你有这么好的外部条件,然后整个国内的医院都处在一种管理体制不顺,都还在摸索探索不太受重视的阶段。如果说我们能够有准确的措施,好好地抓一抓,分析一下人家强在哪,我们去把人家的弱项找出来,把我们的强项、弱项好好的分析一下。是不是可以上下来一个大讨论。就和田忌赛马一样,我总有赢过人家的地方。华西都能进前三,那华西比我们强在哪,我们比他差在哪。有哪些方面可以超过他。比地理,成都不见得比长沙强,比人才,惟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