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拥有一颗感恩的童心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可曾几何时,人们这种感恩之心正在令人心惊地缺失。当今社会,很多孩子的孝敬意识越来越淡薄,感谢别人的情感越来越麻木,只知索取,不愿回报。因此,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应从生活德育理论出发,在品德课中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孩子心灵的和谐开展,促成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感恩的缺失一、透过现象看本质被遗忘和忽略的“感恩“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是众所周知的古训。感恩,其实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个人自觉的行为。然而,面对以上种种真实案例,反思传统的德育模式,感恩是不是
2、仅靠“自学就行的?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失落了什么? “情感教育的失落与苍白以及“感恩教育的滞后与断层,应该是主要原因,表现在:1.重灌输,轻践行。在品德教育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重在教化,无视了德育的生活化和实践性。2.重设计,轻人格。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课堂的纪律,没有把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无视了学生的个体特征和人文关心,未能触动心灵的琴弦。3.重结果,轻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视了德育过程的科学性、程序性,肢解了其完整性。使德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山雨欲来风满楼新课程呼唤“生活德育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
3、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开展与完善奠定根底的小学品德课,更是应该在学生生活的根底上建构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感受生活的快乐。三、众里寻他千百度感恩,立足于生活的品德教育利用品德课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坚持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点点滴滴中,感动心灵,实现道德品质的自我完善,是开展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切实提高品德课堂实效,实现品德课向生活世界回归,促进孩子心灵的和谐开展,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呼唤感恩教育的回归一、树立德育根本理念:品德教育生活化要在品德课中对学生实施感恩教
4、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先行:1.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要让“感恩教育深入人心,教师必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生活气息,回归人善良的本性。2.选取源于生活的材料。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的设计,从儿童生活出发,选择了儿童生活中典型的事例、题材,非常丰富多彩。感恩教育如果没有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为载体,没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原有生活的重新提炼、体验,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唤起学生的认同和学习的热情,而且也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3.实施开放型的活动形式。生活是第一性的,我们所要进行的感恩教育都是从生活中来。在品德课中对学生实施的感恩教育,
5、最终又要指导学生运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深情。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扩大他们的视野,深化他们自身的经验和体验,也使得感恩成为学生自发的行为。4.表达“人文评价。感恩教育所采用的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式,离不开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评价。这种评价,它首先表达的是一种人性化评价,具有“人文关心的特点。国外有句谚语:“人心,就像上了锁的大门,任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心,才能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学生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遭的世界,关心整个人类,从而激发学生内省
6、的自我开展要求,建立一种“由内而外的德育生活。二、确立感恩德育目标:学会感恩,快乐生活我们追随学生成长的需要,研究品德课程教学目标,开发感恩教育资源,力求使感恩教育目标突显生活化。只要是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并有操作可能的“感恩专题,都可以列入其中。在整个课题实施过程中,自始至终贯彻“学会感恩,快乐生活这一德育主旨。制定“感恩父母、“感恩同伴、“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六大主题,各年段的感恩教育主题各有侧重。三、构建感恩教育模式:知恩育恩感恩报恩感恩教育的过程,要求在品德教育过程中既有专题式的感恩教育活动,又有渗透式的感恩思想活动,不断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确保感恩教育
7、的系统性和实效性。综合教师的实践经验,在品德学科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根本模式一般如下:1.筛选信息知恩。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品德课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材特点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从而确定感恩教育的主题。以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为例,根据教材确定主题:感恩父母。知道父母为了我们的幸福成长辛勤操持,我们应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分担父母的辛劳。2.设计策略育恩。利用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并不指抛开品德学科之本位,一味地强化“感恩教育,而是要树立“有了就进行,没有勿凑合的自觉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主题后,选择有效的教育方式,适时适量地进行感恩思想的点
8、拨,感恩情感的引发和行为的强化。仍以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为例,学生在明白了要感恩父母之后,教师趁机提问:父母时刻关心我们,可是我们了解他们吗?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亲情对对碰调查父母的喜好、生日、心情、愿望学生了解了父母的情况后,更深切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情意,从而到达育恩的目的。3.情感体验感恩。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浅薄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通过情感体验,才能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在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中,学生通过知恩,育恩,感受到父母的辛劳和情意,此时,教师创设情境,展示亲子照片,讲述亲情故事。学生在回忆、述说中感动,深情地呼喊:“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感恩之情不断升华。4.倾诉衷
9、肠报恩。从教材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作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主要方法有:A.保持角色本色诉衷肠,如,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中,学生在幸福回忆、了解了父母之后,教师以“我能为父母做什么为话题,引导进行小讨论,付诸真情行动。B.深入角色诉衷肠,又如,送别秋天一课,安排“树叶宝宝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觉得怎么样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感悟。C.变换角色诉衷肠,如社区的设施一课中有一幅图片:一位小男孩正在破坏社区公共设施,一位小女孩那么在一旁劝说。可问:“假设你是那个女孩,你会说什么?引导学生从“感谢社会的角度发表意见。总之,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用爱来交换爱学生才会真正地学会感恩,快乐生活。责任编辑 王波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