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林峰刘峰 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后,全国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有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在认识和实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与误区。主要表现有“五重五轻: 一是重工程建设,轻村庄规划。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来看,许多地方注重拆了多少栋房子,修了多少公里路,而对村庄规划不够重视,有的试点村的村庄规划处于“各自为政、自我开展的状态,村级规划建设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有的边规划,边建设或先建设,后规划的现象;有的虽然有了规划,但过于简单,或是适用性不强,难以指导建设;
2、有的不按规划建设,存在乱搭乱建、建设水平低、杂乱无章、重复建设现象。二是重整治建设,轻生产开展。目前,大局部村是以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注重改路、改水、改厕等整治建设工程,对开展“一村一品产业带动农民增收重视不够,造成了新农村建设中重点错位的现象。三是重政府主导,轻农民主体。有的地方政府的主导地位过重,存在包办现象,如村庄规划、产业开展规划等没有征求群众意见,造成制定出的规划不符合当地实际,政府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农民并不买账。同时,由于认识上的原因,有的试点村农民还存在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局部农民小农意识浓厚,只看重眼前利益及局部利益,造成农民主体发挥难。四是重硬
3、件建设,轻软件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多重视“村容整洁、“乡村清洁工程等硬件,而对“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软件建设,因为很难看得见,摸得着,不能用量化指标衡量,导致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的出现。五是重当前建设,轻长远打算。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以 一、二年就建成。但乡村干部对新农村理解不到位,认为只要把农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解决了,新农村建设就算完成了,对整个试点村今后如何开展没有足够的重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搞好村庄规划。一是村庄规划要具有前瞻性,要从村庄未来长远开展的需要进行规划。二是村庄
4、规划要因地制宜。要根据村庄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传统、民族习俗等因素,保存乡村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把乡村所具有的特色通过规划更完好地保存和发扬下去,让新村规划因地制宜,各具特色,防止乡村规划雷同化、简单化。三是村庄规划要量力而行。规划既要着眼未来,也要考虑到当前农民的承受能力。应该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开展程度、农民的承受能力来合理规划新农村的开展速度和重点,使新农村规划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切实可行,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四是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一届接着一届干,防止朝令夕改、反复折腾、劳民伤财。 2、重视农民增收。在新农村
5、建设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农字做大做强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规模,拉长农产品产业链,引导农民开展高效农业,增加农业领域的就业量;加快开展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农村的公共效劳水平,既满足了农民的需求,也增加了农民就业的领域;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步伐,提高外出农民的劳动技术和技能,完善外出农民的维权机制和建立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机制,做好外出农民工的就业信息、技能培训、土地承包、社会保障等工作;要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因地制宜地开展县域经济,增强小城镇的就业吸纳力等等。 3、发挥主体作用。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充分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调动
6、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做起,确保农民从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三是完善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使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四是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 度,提高农民素质。 4、注重软件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既要注重“生产开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等硬件建设,也要重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软件建设。首先要开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特别是加强对成人的扫盲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次要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如,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行提炼,运用群众易学易懂的通俗语言进行宣传,对道德建设再宣传、再落实。 5、表达远近结合。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既要解决当前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情况,更要清醒地意识到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既反对急躁冒进,毕其功于一役的错误认识,更要反对不思进取、悲观失望的态度,而是理性对待这项历史任务,树立长期建设的思想,认真搞好长远规划,确立农村可持续开展的理念,脚踏实地地解决农村的实际困难,真正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惠泽广阔农民,得到百姓认可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作者单位:中共XX县区委办公室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