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科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小学科学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根底学科。科学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能力上有所提高,而且要把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科学教学;创造能力一、创造性思维的概述(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而获得独创结果的思维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克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创造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件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例如,科学家的新的创造创造,工程师的技术革新等。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根底上开展起来
2、的,是人类思维能力高度开展的表现。(二)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与科学家一样,小学生同样具有创造性思维,所不同的是: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指向探索人类的未知,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向继承人类的。科学家的创造水平,正是他小时候创造性思维开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而言,只要不是模仿照搬别人的做法,而是运用己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在教师讲授或自己学习的根底上有新的理解,以至于独到见解:只要能发现不同于教科书、不同于教师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只要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均属创造性思维范畴。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分为表现特点和开展特点两局部。1,表现特点对小学生来说,其创造性思维
3、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这种表现是零碎的、隐隐约约的,教师必须有锐利的眼光才能发现。(1)知识和技能。学习中能很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师的教学内容,且有较独特的观察方法和强烈的好奇心;有时会提出一些老师一时无法答复的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和做作业,并从自己解题中得到满足;学习上有不服输的精神,且有自己的努力目标;不太看重分数却迷恋于自己的爱好;成绩不一定最好,但对小制作特别有兴趣,动手能力较强。(2)坚持性。把指定的任务作为主要目标,用急迫的心情去努力完成;在失败和困难面前从不气馁和退却:敢于发表意见并坚持己见;不怕别人挖苦;认为需要的事就坚持到底。(3)反响性。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综合和推理能力,对
4、成人的建议和提问都能做出积极反响。(4)对挑战的反响。乐于处理比拟困难的问题:敢于向不同意见挑战,不喜欢唯命是从;对教科书中的知识和老师的意见,总是批判地吸收,从中发现问题。(5)敏捷性。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事件能迅速作出反响,并得出结果。(6)口头表达。善于正确地应用众多词汇;虽不一定善于辞令,但只要他深思熟虑的问题,总能较为妥贴、深刻地表达。(7)深刻性。相对于同龄人而言,比拟能透过现象看到实质:善于发现事物产生的深层原因;善于预测事物开展的结果。(8)灵活性。能由此及彼地考虑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况摆脱自己的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善于用他人长处。(9)独创性。喜欢独立思考,能举一反三,善于从多角
5、度看问题;具有发散和一题多解的思维特点和习惯;不轻易问老师问题,不满足于现成答案,常常要问为什么;能够用新颖或异常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时喜欢标新立异。(10)想象力。在学习上善于大胆想象和提出假设,不断发现新事物、新问题和新结果;有良好的联想和直觉思维能力;喜欢梦想以至异想天开。(11)推理能力。能够把给定的概念推广到比拟广泛的关系中去,能从整体的关系中去理解给定的材料;有特殊的方法寻求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控制排除各种变量;有初步的类比、联想、迁移能力。(12)兴趣情绪。对各学科和活动都感兴趣;自信心强,情绪稳定。不患得患失,有幽默感。2、开展特点小学生思维的开展是在身心开展的根底上,在学校
6、教育、教学和社会影响下,通过个人努力而实现的。因此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展的主要特点是:(1)思维的独立性不断提高。随着身心开展的逐步成熟,小学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到了少年初期,对教师、家长和其他成人的依赖不断减少,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开始有主见起来。(2)思维的批判性不断提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家长和书本的依赖性比拟强,认为只要书上写的、老师家长讲的都是正确的,都全盘接受。随着各方面的逐步成熟,他们发现老师家长讲的、书上写的不一定合理和科学,开始批判地接受了,表现在学校,就是对老师上课评头品足。(3 )思维的深刻性不断增强。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具体
7、形象思维,看问题比拟浅,到了五六年级,便出现了初步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己能预见事物的结果。(4)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低年级小学生知识少,经验缺乏,方法欠缺,思维方式主要是求同思维。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多,特别是从三四年级开始,他们已经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于受定势和习惯的束缚较少,异想天开的新奇念头经常会出现。如果引导得法,发散性思维的开展是比拟快的,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最正确时机。(5)思维的能动性不断提高。小学低年级时,主动思维较少,大多是被动思维,也就是思考的问题都是由老师提出的。到了三四年级,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主动思维开始急剧增长。他们不断认识到创造对象的
8、作用、意义和价值,好奇心和创造意识日益浓厚。小学生思维的根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他们的思维还很浅薄,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都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不断加强。我们应抓住思维开展的这个“过渡时期,大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使他们将来成为创造型、开拓型人才奠定根底。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义(一)按照社会的要求,应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科学教学大纲指出:科学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而且还包含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科学教学的根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认识科学事物和运
9、用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索和运用知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利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启发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新领域,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样有利于促使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科学课作为一门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学科,任务是探索未知,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科学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最正确切入点。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这种深刻体验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和进行创新活动的激情。(二)根据科学教学的特点,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科教学中
10、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学校中学生创造力开展最经常、最主要的渠道,它具有很强的优势。一是时间长,占学生在校的大局部时间,二是创造力的信息容量大,人类对科学的探索和结晶都呈现在课堂上,三是创造力的载体全,每一知识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都是创造力的完美表达,是创造力的最好教材。学科教学中渗透贯穿创造力的培养,使知识获得与创造力培养同步到位科学 课 是 由一个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组成的,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的灵魂,科学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和实验活动,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学习任何知识的最正确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
11、,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波利亚)。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这种深刻体验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和进行创新活动的激情。(三)针对科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应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受传统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根本上不了解有关创造原理和创造规律,不知道有关的创造方法,不能够主动地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活动,不清楚创造能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学习而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这就极大地延误或限制了自己和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开发。在教育内容上失衡,导致放弃了学生的创造性;在教育观念上
12、存在的偏见,导致蔑视学生的创造性;在教育环境上存在的专制,导致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借用现今一个比拟流行的说法,就是中国学生“进入小学是问号,高中毕业是句号,它形象地说明我国中小学教育非但没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反而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三、科学课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并非生来就具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来,所以必须有意识、有方案的培养。在借鉴有关研究成果的根底上,我从科学教学方面来谈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敢创新阿瑞提(S.A rieti)对个人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十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与集体生活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比
13、照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梦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应适度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学术上自由争鸣的气氛,有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才会有自主学习,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激情。爱因斯坦在回忆他的学生生活时曾这样感慨道:“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防止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心理学研究说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解放思想,
14、焕发自尊、自强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敢于创新。教师要尊重学生,改变“惟我独尊,.“师道尊严的观念,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诚心诚意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陈旧教法,实行教学民主,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讲台走下来,从“中心位置“退居二线。因为创造潜能的发挥需要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只有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才能点燃学生心灵中开拓创新的火花。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有强烈的参与环境的尝试动机及尝试行为,目的是为了了解事物的原本面貌,体验尝试的过程,因而大多带有大胆冒险、想当然、反常态
15、的特点,由此也就多少带有不合理性和不平安性。例如在有关化学、物理知识的实验中,教师一再强调本卷须知,以防发生试管爆炸、触电等事故,但有个别学生偏要成心违反操作规程,来尝试爆炸和触电的“感觉。面对学生的尝试行为,教师不能简单的批评与训斥,而应详细了解他们尝试行为的实质是想了解什么、体验什么、探究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尝试条件,鼓励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有益的探究行为,以满足他们强烈的尝试愿望,并针对尝试过程与结果,对他们进行指导,以提高其探究行为的教育价值。(二)优化教学过程,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有利条件教学过程的一切条件、环境、手段和管理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开展直接有关。
16、所以我们应使整个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因势利导,富有启发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此,目前最主要的是: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意识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一种推动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学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不满足已有的认识和已掌握的方法,总是寻找一种最新的,最完善的方法来进行活动,由此也就产生了创造意识和创造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饱满的情趣投入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进行有创造性的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可以运用创设情景、观察实验、开展竟赛、讲故事等等方法。不管任何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可以使兴趣开展上升到志趣。学生有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