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行知名篇精选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收获最大的是阅读了教师版陶行知名篇精选。陶行知先生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直到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每读到精彩之处,总会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晚辈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灯。 陶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有意外的收获。当通过一段段短小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公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书中第一篇就是“教学合一。陶行知认为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一个理由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对于一
2、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指导他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这样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根源,求知识的归宿。这段话读来似曾相识,这不正是新课程倡导的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吗。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要想学生自得自动,必先有教学生学的先生。 教学合一
3、的第二个理由“教学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就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考虑学生的才能兴味,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是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教法,而是让教法随学生的学习实际灵活变动,也就是现在所倡导的真实的课堂,生成的课堂。 教学合一的第三个理由是“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卖些知识来,就以为终身卖不尽的。好的先生必定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要适应时代的开展,教育的开展,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我边读边不禁想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是在学生中有号召力的,良好的班集体应是
4、和谐融洽、有凝聚力的。要想形成这样的班集体,正如陶先生所写的,班主任要有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经历,师生有了同甘共苦的生活,这能在短时间内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班集体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表达。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觉到老师的爱,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同时,细心去观察每一位学生,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去了解他们的喜好,从与他们的交流中去揣摩他们的脾气秉性,在共同生活中,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标准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这样,教师
5、才能成为一个有号召力的老师。 我努力将陶公的教育精髓运用到我的课堂中,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多了,讨论质疑的时间更多了,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更多了。我注意把每一个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出来,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探究上,不但提高了孩子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我也常常品尝到教学带来的快乐,从中收获着一个个成功和惊喜。我常在课后反思:这节课学生除学习了新知识外,还学会了哪些方法,提高了哪些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希望给学生“点石成金的金手指。我不知现在是不是成为了陶公所说的第三种先生好的先生,教学生学的先生,但我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追求的目标。 “生活即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公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每天四问是我们每天做人做事的警钟,也是一切有血性有志气有正义感的人,做人做事的宝筏,能把我们的人生渡上更高境界的宝筏。“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陶公精神的根源也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年五班学生家长宋进芳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