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防发动讲稿 国防发动讲稿人类自从出现战争以来,就随之出现了战争发动。历史经验说明,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全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常规战争还是非常规战争,都离不开战争发动。战争发动已经成为国家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局部,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因此,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战争发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德国从1939年“闪击波兰开始,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七个国家。造成这些国家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国家在战争发动上的严重失误,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例如波兰,1939年3月就被德军包围,而波兰到8
2、月20日才下达总发动令,战争开始48小时,统帅部便陷于瘫痪,9月底波兰全军瓦解。法国的情况更惨,在德军“闪击之下,全国不能适时转入战争轨道,兵力缺乏,生产迟滞,法军一周就被击败。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遭到埃及、叙利亚的突然袭击10分钟以后,就通过电台向全国发布了发动令,48小时发动30万后备兵员,使以军总兵力从11万猛增到40多万,很快地扭转了战局。西奈半岛以军的主力沙龙师,就是从预备役发动编成的,战争爆发第二天就开赴运河前线作战,并在还击中率先突过运河西岸,重创埃军。这次战争以色列所以迅速从被动变主动,可以说主要靠的是紧急发动。正如西方评论家所说:“如果说埃及强渡运河是这次战争的
3、第一次胜利,那么以色列的发动那么是第二次胜利。上述事实说明,一个国家当遭到突然袭击时,往往是在比拟被动和仓促的情况下投入战争的。因此,战争发动就显得更加重要。一、国防发动概念发动是战争的产物,随着战争的开展而开展。在古代,虽然没有“发动的概念,但在战争爆发前后,已有发布誓言或檄文,征募兵士,征用车马,筹措粮草,扩编军队等活动,这就是古代的战争发动。“发动一词最早见于18世纪末的法国。1789年法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引起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惧和对抗,欧洲君主国家结成同盟,对法国革命进行武装干预。法国资产阶级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国民公会于1793年8月23日公布全国总发动法令,宣布“从现在起到一切
4、敌人被逐出共和国领土为止,全法国人民始终处于征发状态。总发动令发布后,在很短时间内,就组建了一支42万人的军队,还发动生产了大量武器装备,使战争获得了有效的物质保障。法国的这次总发动,明确提出了“发动概念,制定了发动法令,丰富了发动内容,促进了发动的开展,是近代战争发动史上的一个范例。战争发动,亦称国防发动或发动,在1916年法国的军语词典中即出现这一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各国对战争发动活动的不断改良,发动这一概念也就不断被赋予新的涵义。今天,发动作为各国公认的固定概念,国际通行的军事术语,已被普遍地使用。中国的情况略有特殊,即“发动这一概念有两种涵义:一是在军事用语上指战争发动或国防
5、发动;二是在普通用语中指发动人们参加某项活动。为了区别起见,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战争发动或“国防发动,以便对其涵义加以限制,防止与第二种涵义相混淆。但在通常情况下,由于总的前提明确,不会产生异议,为防止累赘,也往往使用“发动。这样,在军事术语中就出现了“战争发动、“国防发动和“发动并用的情形,它们涵义相同,只是由于使用场合的不同,有时加以限制,有时不加限制。在国防法中如使用“发动一词,显然属于不加限制的情况。我国兵役法第48条中所用的“发动,也是指“战争发动或“国防发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战争发动分册对发动的解释为“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人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效劳。根据
6、上述定义,可以对“发动的概念作如下几点理解:其一,发动的主体,通常是国家或政治集团发动是一种高度体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利益,在国家授权下以国家名义实施的行为,是国家履行职能的特殊表现。无论实行何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所进行的战争发动活动都反映着国家统治阶级的政治目的。其二,发动的对象,是一切能够为战争效劳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动涉及到与战争相关的所有因素。首先,发动的主要对象是人。人是进行战争的主体,人的素质、条件和状态,直接影响到发动的质量。在人的发动中,武装力量的发动又是核心,并且是全部战争发动活动的重点。武装力量发动之外的其他发动,根本上都是围绕武装力量进行并为其效劳的,最终也要通过武装力
7、量才能对战争发生影响。其次,是物力的发动。武器、装备和物资的生产、储藏、筹措,早已成为战争发动的重要内容。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战争,对物力的依赖更强,对物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再次,是财力的发动。战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要靠强大的财力支撑,财力是战争赖以进行的重要物质根底。在现代战争特别高技术战争条件下,财力的巨大消耗,使战争对财力的依赖性大大加强。一个国家财力的强弱,对于国民经济发动能力的上下及发动程度消长,对于能否坚持战争,夺取战争的胜利有重大影响。 其三,发动的手段,是国家或政治集团“采取紧急措施,通过转变体制而形成的发动机制。由于战争具有突然性、紧迫性、危急性等特征,因而发动必须采取紧急、特
8、殊、非常的手段。为适应战争要求,发动必须将平时体制转变为战时体制,以保障战争机器的运转。具体而言,就是要将法制措施、行政命令。政治发动、教育宣传等各种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施高度集中的领导与指挥、周密而严格的方案和部署,统一掌握、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其效能。在发动的手段中,既有发动、调动、调整、开掘的一面,又有统制、管制、限制的一面,前者为主,后者为辅,二者相辅相成。其四,发动的实质,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在发动之前,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力量,这种能力毕竟是潜在的,不是现实的。发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采取特定的手段将其转换为战争实力,一切为了战争,一切效
9、劳于战争。在有些情况下,发动也可能不是为了直接参战。比方为了威慑敌对国家而进行“备而不战的发动。但它们并未改变战争发动的实质,因为它们同样实现了从战争潜力向战争实力的转换。 其五,发动的过程,分为平时发动准备和战时发动实施。发动准备是发动实施的根底。平时做好发动准备,积蓄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后备力量,不仅对战时实施快速发动,还可以起到遏制战争、威慑敌人的作用。在大规模战争中,发动不是一次性行为,而可能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根据战争的需要反复进行。 其六,发动的作用,在于夺取战略主动权,全力保障战争的实施。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1发动是确定战略目标的依据之一。制定战略目标,必须考虑国家的发动能力。只有加
10、强平时的发动准备,重视开发和积蓄战争潜力,增强战争实力,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驾驭战争全局。2发动是国家迅速实现平战转换的关键。通过发动,军队才能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体制,实施战略展开,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各个领域才能迅速转人战时轨道,具备强大的战争实力。3发动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条件。战争是双方实力的对抗,也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夺取战争主动权,不仅与军事战略直接相关,而且与综合国力的消长也有很大、关系。通过发动,才能及时形成战争所需要的各种力量,为夺取战争的主动权提供根本条件。4发动是保障战时军需民用的根本措施。通过发动,才能重新分配与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安排军需民用,
11、重点保障军队所需要的兵员,保障扩大军工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等。二、国防发动分类和内容一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发动和总发动1、局部发动,是指国家安全受到局部威胁,在局部地区范围内,或局部领域和部门进行的发动。它具有规模小、时间短、相对独立的特点。根据战争开展的需要,局部发动也可能上升为总发动。决定实施局部发动的权限属于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局部发动是战争发动中最常用的发动类型。进行局部发动时,国家在总体上仍实行和平建设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如70年代我国在对越自卫还击战时所进行的发动,就属于局部发动的一种形式。2、总发动,亦称全面发动,是指在国家发生全面战争的情况下,将整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
12、化、科技等一切领域纳入战时体制,集中统一地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效劳。决定实施总发动的权限属于国家最高权利机关,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发布。总发动通常是在国家确已发现全面战争征候或大规模全面战争已经爆发,需要举国迎敌的情况下被迫并公开实施的。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发动、前苏联在二次大战时抵抗德国侵略的战争发动,都属于总发动的类型。二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发动和公开发动秘密发动,是在各种伪装措施掩护下,隐蔽实施的发动,其目的,军事上在于出敌不意,向敌发起突然袭击或防止暴露已方的行动企图;政治上是为了防止给敌人以发动战争的口实。在战争史上,通过秘密发动而后发动突然袭击的成功战例不胜枚举。第二次世界大战苏
13、德战争爆发前,德国以执行“海狮方案为名对英国佯动,并与苏联签订贸易协定,有效地迷惑了苏联,掩护了战前的发动,使其“闪击收到了巨大的作战效益。公开发动,是公开发布发动令,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实施的发动,通常在战争即将爆发前或爆发后进行。公开发动,传播快捷,覆盖范围广,政治号召力强,是快速发动、争取主动的有效发动方式之一。三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发动和持续发动应急发动,是在战争临近或遭敌突然袭击的情况下紧急进行的发动,其目的在于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与战争相适应的作战力量。应急发动通常包括临战发动和战争初期发动。临战发动是指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进行的发动;战争初期发动是指战争爆发后较短时间内所进行
14、的发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突发性、突变性不断增强,战争进程大大缩短,争取时间对战争胜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应急发动将成为现代条件下国防发动的主要方式。持续发动,是在战争初期发动后所进行的中、后期发动。持续发动的目的在于不断保持和增强军队的作战实力。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总统布什曾三次签署行政命令或授权国防部征召预备役人员服现役,并动用后备部队,以保证“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其中,后两次发动就带有持续发动的性质。四按发动内容可分为武装力量发动、国民经济发动、人民防空发动、交通战备发动、政治发动等 战争发动是随着战争和社会生产力的开展而开展,并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古代,由于当时的
15、社会生产力开展水平比拟低,战争消耗只是一些冷兵器和粮草等,战争发动的对象为人口、粮草、牲畜等。直到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发动领域才开始拓展到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例如:在二战期间,工业、农业、商业、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等部门,更进一步被纳入战时轨道,成为统筹安排和集中使用经济力量,满足战争物资需要的重要措施,使得战争发动日趋完善。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开展,特别是经过四次大规模的科学技术革命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近代和现代工业获得了巨大开展,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武器装备相继进入战争领域,战争需要的物资越来越丰富,就使战争发动的领域更趋复杂。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国为在国际上寻求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支持,屡次派高级官员前往欧洲、亚洲和中东地区多个国家游说,争取支持,使外交发动更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战争发动开展到今天无所不包,已拓展到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信息、外交等各个领域。 1、武装力量发动武装力量发动,是国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扩充和调整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所进行的活动,通常包括兵力发动及相应的武器装备发动和后勤物资发动。武装力量发动是国防发动的核心内容,是战争初期夺取战略主动权和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环节,也是决定战争能否胜利的最重要因素。其他各种发动都是围绕武装力量发动进行和展开的。兵员发动平时的主要工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