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资本支持与旅游经济增长吉林旅游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当前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文分析当前我国就业工作面临的劳动力总量过剩、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劳动力素质低这三大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就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20237685(2023)12创新版003002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的经济结构调整,使就业领域长期积累的矛盾日渐显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大量增加,给城镇就业造成很大压力。在积极的就业政策作用下,经过多年努力,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对城镇就业的压力已有所缓解,但其他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
2、、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就业增长的负面影响。 1.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能力逐渐减弱。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之后,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能力逐渐减弱。从统计数据看,1991年到2022年,我国就业总量仅增加7336万人,年均增加730多万人,只及80年代的一半,年均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到0.11,只及80年代的三分之一。在这一时期,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增加的就业岗位减少到72万个,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增长的能力下降了一半。 2.就业结构不合理是就业弹性系数下降的主要原因。第一产业的就业数量远远超过其自身对劳动力的需求。由于制度性的障碍,我国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流动
3、不畅的状态,造成劳动力大量积压。第二产业的就业数量根本没有增加。我国第二产业技术装备水平长期偏低,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较大。近十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采用,第二产业出现了对过剩人力的排斥,就业弹性系数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受到制约。统计数据说明,在第 一、二产业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吸纳就业能力弱化的同时,我国第三产业在促进就业方面虽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尚不能抵消前者对总体就业弹性系数的影响。 (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突出了就业矛盾。最近几年,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的城镇就业产生很大影响。按照上世纪90年代我国第 二、三产业平均每年创造约20230
4、0万个就业岗位的能力计算,城镇本身的就业压力应不是很大。但受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我国城镇实际每年新增的劳动年龄人口要增加很多。每年新增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500万人以上,政策性“农转非人员约250万人以上,通过上学等渠道进入城镇的人口不少于20230万人。几项合计,每年进入城镇的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约900万人左右。加上城镇自身新增的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城镇实际新增的劳动年龄人口约1300万人左右。显然,城市化进程加快,不仅增加了我国城镇劳动力的数量,同时也加剧了城镇已有的就业矛盾。 (三)劳动力素质低已成为制约局部人群就业的瓶颈。劳动力素质不高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低和专业
5、技能差两个方面。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劳动年龄人口中,大学专科以上占4.7,高中及中专的占14.4,而小学以下的却占40以上。大量需要从农业转移到第 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更低,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比重缺乏1,高中以上的仅占7.8,小学以下的却占50以上,16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有6.8年。劳动力素质低已成为制约局部人群就业的“瓶颈。最近在我国局部地区出现的“民工荒问题就与此有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难度一年比一年大,“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现象的普遍存在也与此有关。 二、解决对策 (一)树立“就业优先的观念。强调“就业优先,就是要明确现阶段经
6、济增长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就业。只有努力扩大就业,才能让广阔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进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开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在坚持使用高新技术和设备、努力促进高技术产业开展的同时,也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由于我国劳动力供给充足,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开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但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同时会对促进就业起到直接推动作用。要特别注重开展市场竞争力强、比较效益高的劳动密集型经济,以保证在我国经济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扩大就业。 (二)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的就业政策强调的是采取各种手段扩大就业,并通过扩大就业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我国当前积
7、极的就业政策应主要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保持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从而拉动劳动力需求的持续增长,扩大就业需求总量;鼓励开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通过大力开展根底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结构性失业;通过就业效劳体系建设,促进劳动力市场供求之间的合理匹配,减少摩擦性失业;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援助,包括培训、提供就业信息以及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以帮助实现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修复劳动力市场功能的缺陷,消除对特定群体的就业歧视,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三)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和职
8、业技能,应在加强农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 1.加大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为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应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应研究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或省级财政)包下来的可能性;对贫困地区,可考虑免去中小学生杂费、书本费,甚至为学生提供一顿免费午餐的可能性;改进、完善对考入高等学校的农村贫困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奖学金或减免学费的有关政策,以减少甚至铲除农村学生因贫困而无法上学的情况。 2.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如增加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投入,制定有利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等,吸引更多的人特别是生活水平较低的人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改变目前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面临的闲难,也有利于劳动力受教育结构的优化。 3.加强职业培训工作。职业培训包括以提高员工技术能力为目的的在职培训,为失业人员转业效劳的再就业培训和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劳的培训等。对于在职培训,可采用根据技术水平决定技术等级、根据技术等级确定工资级别的方式,调动劳动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应进一步加强再就业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再就业培训的内容应与各种促进再就业的措施结合起来。 (责任编辑:耿玉眷)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