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处置标准 一、对象 辖区内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 二、内容 (一)发现、登记 标准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二)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使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根据疫情,当疑心有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县卫计局报告。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
2、原因疾病爆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 (三)处理 1.病人处置。对传染病患者,原那么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如不具备传染病相应救治能力,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院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
3、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四)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效劳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第二篇:传染病处置流程培训传染病处置流程培训 一、传染病防治法 现行的传染病防治法是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22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2022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共九章八十条,纳入法定传染病的共三类39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包括202223年纳入丙类管理的手足口病、20222
4、3年纳入乙类甲型h1n1流感)。二:报告时限 1.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四、传染病管理要求 1.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传染病各种相关制度(包括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报告制度、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自查制度、奖惩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首诊责任制度、肠道门诊制度、预检分诊制度、检验结果阳性反响制度、门诊日志标准制度等。 2.标准各项登记本及报
5、告卡片的正确书写。 3.加强院内医务人员及新上岗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4.加强院内传染病自查督导工作,认真落实奖惩制度。 5.制定医院传染病爆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处理机制与流程。 传染病报告卡最新填写要求 1.14岁以下患儿家长的姓名、联系 设为必填项。 2.学生、幼托儿童、工人、干部职员、民工等职业相对应的工作单位设为必填项,其中学生、幼托儿童工作单位必须填写其所在的学校及班级或托幼机构班级、民工填写其所工作的建筑工地。 3.填卡医生设为必填项。 4.只有病种是hiv时病例分类才能选择阳性监测,别的病种不允许选择。 5.病例“诊断时间设定为“年/月/日/时/分。 6.增加“报告
6、病种与“病例分类间的逻辑校验:“梅毒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淋病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锋利湿疣的病例分类只能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生殖器疱疹的病例分类只能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病原携带者。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那么: 1.发现乙肝病原携带者,可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进行登记,以周为单位报告至属地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监测或管理部门。 2.乙肝无特别诊断说明,均报告慢性。 3.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
7、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那么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屡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那么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跟时那么可不再进行报告。 五、常见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流程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理流程1.疫情报告。首诊医生发现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或不明原因疾病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院感科报告,由院感科逐级报告院领导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经初步核实诊断后,以最快的方式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8、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情况,核实诊断,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作出初步分析和判断,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治疫情的扩散。 3.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原那么上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实现就地隔离治疗,各地指定具备呼吸道传染病急救和隔离条件的医院,就地相对集中收治病人。及时采样检测,必要时送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 4.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那么,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发病后的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2周,一般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必要时集中观察。 5.疫点消毒处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对疫点(包括患者住所、工作场所等)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消毒技术的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6.在流行病学调
9、查的根底上,分析疫情开展趋势,提出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7.交通卫生检疫:根据非典疫情形势,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级人民政府宣布实行国内交通检疫的地区,采取严格的交通检疫措施,及时发现和控制病人或疑似病人,防止疫情借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传播。处理流程:首诊医生发现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或不明原因疾病时疫情报告院感科院感科逐级上报疫情防疫站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作出初步分析和判断,并采取控制措施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疫点消毒处理交通卫生检疫 (二)鼠疫应急处理流程1.首诊医生发现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院感科,院感科初步调查与分析判断立即报告防疫机构。防疫机构向发病单位了解疫情的发生经过和开展情
10、况,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分析流行趋势,实施严密隔离病人和疑似病人、封锁疫点、管理疫区等防疫措施。 2.核实诊断(确诊时限要求2天内)。个案调查包括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暴露史等,结合病人淋巴液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查进行诊断。 3.紧急疫情报告。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病人史重大疫情,发病单位必须按照规定以最快的方式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 4.封锁疫点,管理疫区。 5.隔离治疗病人与疑似病人。 6.深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疫源地、宿主、传播媒介等情况的调查,流行病学史,并追查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患鼠疫动物的接触者。 7.补充完善防治措施: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处理流程:首诊
11、医生发现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院感科初步调查与分析判断核实诊断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分析流行趋势,实施严密隔离病人和疑似病人、封锁疫点、管理疫区等防疫措施紧急疫情报告封锁疫点,管理疫区。 (三)炭疽疫情应急处理流程1.首诊医生发现炭疽病人应立即报告院感科,院感科初步调查与分析判断立即报告防疫机构疫情的初步调查与分析判断。了解疫情发生、开展情况,检查局部病人,进行现场查看,采集局部病人及现场可疑物品标本做检验。根据流行病学暴露史和特殊的临床表现对疫情作出初步判断。 2.实施疫源地处理、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迅速控制疫情。 3.核实诊断。进一步调查病例或疑似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
12、学接触史和暴露史,采集病人生物标本,根据诊断标准作出诊断。 4.隔离治疗病人。进行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 5.深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调查。根据爆发、流行原因的初步分析,对可疑炭疽死亡的家畜进行细菌学与血清学检查。调查与患者及病畜、死畜、可能污染的畜产品和土壤等的接触者进行登记和调查。根据个案调查和上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爆发、流行原因、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等。 6.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处理流程:首诊医生发现炭疽病人应立即报告院感科院感科逐级上报疫情防疫站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作出初步分析和判断,并采取控制措施对病人
13、进行隔离治疗疫点消毒处理。 (四)医院感染爆发应急处理流程1.临床科室发现在病区内短时间内发现多种病症相同的病原菌感染的病例后,由感染监控管理小组成员负责报告院感科,院感科证实流行或爆发。对疑心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假设罹患率显著高于该院或科室历年医院感染一般水平,那么证实有流行或爆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隔离病人,停止接受新病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免疫接种或投药等
14、。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爆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传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报告院感科院感科核实流行或爆发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同时查找感染源隔离病人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第三篇: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置预案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置预案 1、凡有可疑病症的幼儿和教职工一律不得进入校园。 2、在校期间幼儿一旦出现可疑病症,特别是发热(38度以上)等,教师应立即为其戴上口罩,迅速带离教室,送监时医疗防治站观察,进行初步诊断。对不能排除诊断者或可疑者由专人专车送医院诊治。对该幼儿离开的教室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应及时通知巡查的流行病医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协助诊断和现场处置。 3、幼儿一旦被诊断为疑似病例或确诊为传染病,其所在教室所有师生应隔离医学观察14天,所在教室进行严格的消毒,暂时封闭。根据污染范围,报请镇政府,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 4、处理原那么及本卷须知 5、对发热幼儿的处理不可过分、过急,防止出现不稳定因素,也不可麻痹大意,草率处理。 6、医疗人员要认真做好发热幼儿处置过程的详细记录,并签名。 7、学校要做好发热学生和家长及接触者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