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莎士比亚抒情诗精选读后感 坦白地讲,我第一次读莎士比亚的抒情诗,从夜莺到西风无一不是激荡如春起的潮水,间或夹杂着莎士比亚的一两首十四行诗,却是另一番安谧静美的气质,那样的细细的爱与欢喜,像一朵花努力开满的整个初夏,细心嗅去有安神的清馨。后来终于知道在诗歌之外还有喜剧、在喜剧之外还有悲剧,于是如同冒失地闯进了迷宫,兜兜转转徘徊在艰涩与困惑之中。 读他的十四行诗,使我看到影像的跳跃与更替,感到音乐的飘荡与亲切。我也隐隐体味到他的十四行诗如明镜般反射出人生的全貌,概括了人世间一切悲喜哀乐。虽然这154首十四行诗的创作时间距今甚远,但跨时空的永恒作品不会因为历史的磨砺而有丝毫褪色,因为它更简洁,更纯朴
2、,更严肃,多些灵魂,多些爱,多些情感,因为简单,却融入了最初始的人性,它至少理应被我好好地珍爱。于他的诗歌种种,大抵第十八首十四行诗是颇负盛名的,以至于我的童年为数不多对莎士比亚的记忆均来自于它。而今再读,寥寥的诗句格外薄弱,然而这正是莎士比亚的高明之处,他娴熟地驾驭并超越了既定的形式和结构,既尊重规那么,又不刻意墨守陈规。对诗人而言,诗之结构愈严谨,就愈难以抒情,而莎士比亚自由奔放、热烈真挚的感情却在诗歌中娓娓道出,毫不拘谨,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犹如淙淙之溪涧,时轻时重,似缓似急,于是讶异,于是愉悦,于是觉得美好素朴的力度应当如此持久。假设是抛却了十四行诗固有的章法,单单主题和内容却是分外
3、厚重的。在哈姆雷特口中反复颂咏的人文之美也毫不吝啬地在诗中彰扬,只是出于技法的缘故而显得更加隐晦。他的诗亦歌颂和肯定人的价值和力量,表扬和赞颂人高贵的尊严和理性,用温柔而深刻的语言阐释人文主义的思想。席勒说:“对素朴的要求是,自然要享有由它而来的对艺术的胜利,而要实现这个要求,要么靠人的知识和意志,要么借助于人的充分领悟。在第一种情况下有惊异的素朴并使人快活,在第二种情况下有信念的素朴而让人感动。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在艺术的根底上超越了艺术本身。喜欢这样的示爱:“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你不独比她可爱,也比她温婉。在绿荫繁茂、花枝缤纷的季节,这样简洁而直白的表达让人内心通透。喜欢这样的坦然
4、:“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在夏天极为珍惜郑重的时候,时时担当与之隔绝的落寞,坦然于自然盛衰、转瞬即逝的规律。喜欢这样的理性:“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热,他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被机缘或无偿的天道所催折,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销毁。自然虽然伟大,亦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要受自然规律的约束。这一份朴素的平常心,是我们与世间周遭和睦妥当相处的道理,不剧烈,也不卑微。喜欢这样的颂扬:“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落,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这样安然的美,抽象,鲜活,真实,永恒,却是属于人类的,这样生命的美,不仅仅值得迷恋。喜欢这样的高潮:“或死神夸口你在他的影里漂泊,当你在不朽
5、的诗里与时同长。因为纯粹,所以有了美对死神的抗争,有了美的力度的不灭。喜欢这样的迸发与思考:“只要有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这诗将长存,并且赐给你生命。美,因为与智慧和爱紧紧相连,故而存在于人的价值,仿佛又一个哈姆雷特在讴歌“人类作为万物的主宰,拥有丰富的情感,高贵的理性,无尽的智慧与爱的能力。这样的诗,只要人类延续,生命就会绵延,艺术就能永恒。在莎士比亚的情感世界里,真、善、美是生活的最高标准,三者的结合就是我们人类所要求索的全部的主题。他在其十四行诗第105首中写道:“美、善和真,就是我全部的主题,美、善和真,变化成不同的辞章;我的创作力就用在这种变化里,三位一体,产生瑰丽的景象。他灿假设
6、朝霞的十四行诗令我忆起了南美诗歌女皇米斯特拉尔的成名之作死的十四行诗和英国文学史上的珍品勃朗宁夫人的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前者以超越爱情与死亡的坚决执着,宣泄着郁积已久的情感,放射出闪电般的耀眼光芒。这一组十四行诗作,语言质朴健康,风格清新明朗,与当时拉美诗坛流行的句子剥离、形式散碎的所谓现代主义诗作迥异。后者那么以亲身经历加上卓越才华,写就一首爱情和死亡拼搏的协奏曲,爱与死的争夺与较量,爱情战胜死亡,成了诗歌的主旋律。这一组十四行诗是勃朗宁夫人内心深处生与死、痛苦与挣扎、感谢与柔情的交织,忠诚地记录了爱情火苗的点燃、熄灭、进而复燃为熊熊烈焰的过程。 夸张的说,莎士比亚是雄踞在文艺复兴峰巅上的高吻苍穹的鹰。在他站立的地方,没有第二个人同他比肩。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却是另一般滋味,浑然天成、单纯、自然并且美好,如同在夏天的季节里,此起彼伏,如浪水席卷而来的花朵,在错愕的美中格外心安。读着这样简单而深邃的句子,我很欢喜。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