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乡镇财政所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XX年实现生产总值89.0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3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1.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31.8元。 XX年元至6月,全区生产总值完成44.6亿元,同比增长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9亿元,同比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2亿元,同比增长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5亿元,同比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73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80元,同比增长8.3%。 卧龙区财政系统下属15个科室,5个二级单位,19个财政所,在职人员3
2、15人。 根据市局年初工作的统一部署,今年我区开展了以全面提升基层财政工作能力的财政管理根底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工作。并选择潦河镇和安皋镇作为试点,重点培育,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典型推动双基工作开展。 主要做法是: 1、建设标准化效劳大厅。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形象标志、统一色调格局、统一岗位设置、统一效劳功能、统一硬件配制的总体要求建设便民效劳大厅。对今年两个试点财政所的标准化建设补助资金45万元,促使其建成为标准、有序、高效、整洁、便民的效劳场所,提高效劳场所的接待环境。 2、推行先进管理方法。实施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会计集中核算,开展乡镇财政“一站式便民效劳,实行惠农补贴
3、“一折通发放、推进乡镇财政会计电算化,建立电子档案和电子台帐系统。 3、建立根底信息数据库。设立根底信息数据动态采集机制,健全各种根底数据,完善财政资金管理信息数据库,全面反映全乡镇财政资金运行情况。止目前,两个试点乡镇共采集各种信息10万余条,建立单位企业和农户档案3万元余户,电子管理台帐10余项。 4、明确业务操作流程。主要是根据财政所的各项业务内容,进一步健全和优化了惠农补贴“一折通资金发放、涉农项目资金申拨、财务集中核算报账、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申报审核、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申报和减免等各项财政管理工作流程。实现财政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 5、严密监督监管体系。要求财政所对资金
4、的申报和使用落实情况注重事前参与、事中监控、事后跟踪,建立监督监管档案,健全财政性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制度。对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按项目建设进度分批进行拨付,坚持对每一笔项目专项资金拨付要现场实地观察,对惠农补贴资金申报进行审核,并对补助对象实行动态化管理,坚持每年上门核实,杜绝资金冒领、虚报。 6、标准管理效劳措施。结合当前财政所的工作实际和各项财政改革的需要,重新设置了财政所的工作岗位及各岗位职责,制作了岗位铭牌,把财政所岗位监督台、首问负责制、效劳承诺制、乡级财政所职责、财政所长岗位职责、学习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各类制度上墙,通过led电子屏公开财政惠农政策及相关的补贴手续有关办事流程、标
5、准、依据,编印了宣传效劳手册,印制了便民效劳联系卡,设置了便民效劳热线,建立了群众来访登记和回访制度,同时严格抓好制度的落实。 取得的效果: 一是完成了基层财政由征管型到效劳型的转变,提升了效劳水平。会计核算、三资代理效劳、补贴申报等项效劳,及时、快捷、准确、高效。 二是效劳大厅的“一站式效劳,提升了效劳形象。改善了办公环境,方便了群众,标准了工作人员办事程序、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受到了单位和群众的赞誉。 三是办理各种手续的时间大大缩短,提升了工作效率。以汽车摩托车补贴手续的办理为例,以前的配置太低,速度慢,办理一个大概需要十五分钟左右,现在更新之后,办理一个大概是五、六分钟左右,工作效率大大
6、提高。 四是加强和标准资金监管程序,提升了资金运行安全率。对乡镇财政收支行为的监管,使乡镇财务核算标准透明,抑止、纠正了不合理支出;对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管,堵塞了原来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杜绝了强农惠农资金被挪用、套取、冒领等现象,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更有效地落实。 五是加强了财政文化建设,提升了财政干部队伍的素质。财政所人员经过便民效劳践行效劳承诺,积极体现财政人的全局意识、效劳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营造优良财政文化气氛和和谐的人文环境,树立了心系群众、财政为民良好形象,财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 存在的问题: 1、经费投入缺乏,制约“双基工作全面高标准开展。 2、人员的操作和软件应用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3、我区基层财政所人员相对偏少,遇到乡镇有中心工作时不能正常开展业务。 4、进展不平衡,个别乡镇的“双基工作没有任何进展。 下步措施: 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育和引导基层财政领导干部和财政人员充分认识开展“双基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将此项工作抓紧抓好。 2、统筹财力,加大支持力度。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推进工作全面开展。 3、组织技能培训,提高财政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4、加快推进试点财政所建设,总结经验为全区普及开展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奠定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