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造传统产业意见 为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工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确保提前根本实现现代化,现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把握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正确方向 (一)改造传统产业是加快经济开展的必然要求。我省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据199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4.4,利润占80.41,税金占86.2023,出口值占97.87。传统产业不但是我省目前经济的优势所在,而且在十五期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仍将是支撑我省经济增长
2、的主体。但是,我省传统产业还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工艺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缺乏、产品技术合量低等问题,制约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开展,就必须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二)改造传统产业是发挥现有产业优势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开展,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即将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我省经济开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现有产业优势,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对于提高我省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效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和产业分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改造传统产业是开展高新技术产业
3、的重要途径。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必须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高新技术的开展,需要传统产业这个广阔的市场。把改造传统产业和开展高新技术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切实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突出优势,培育特色,淘汰落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基地,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开展。坚持市场导向与政策引导相结合。把开拓市场、满足需求作为出发点
4、和归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根底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营造改造传统产业的良好环境。坚持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与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在提高工艺装备水平、产品创新升级的同时,必须深化企业改革,实现管理创新,营造有利于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体制、机制。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相结合。积极推进高新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用以改造传统产业。同时,还必须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我省的传统产业。坚持重点突破与面上指导相结合。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协同攻关
5、,重点突破传统产业开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运用规划、技术、政策和信息等,引导、带动全省传统产业的改造。 (五)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目标是:到2023年,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传统产业层次明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50的主要传统工业品技术到达国际9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2023到达同期国际先进水平,80到达同期国内先进水平;重点传统产业和骨干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到达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5;新产品产值率到达15。 二、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 (六)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实施传统产业信
6、息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连续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及管理信息化;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智能化设计技术,实现设计的高效化、最优化;开展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检测与控制;积极推广应用电子商务,实现实时管理与数据资源共享。改造的重点是:以工业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为核心,改造化工、医药、造纸、工业炉窑等生产过程的控制技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cad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为重点,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改进生产方式。 (七)以新材料技术应用为重点,实施传统材料产业的升级工程。建立和完善产学研联合开发体系,攻克新材料特别是纳米材
7、料应用中的共性技术难题,提高新材料的应用水平。选择假设干影响大、应用面广的材料行业,用纳米技术进行改性,提高材料性能。改造与应用的重点是:纳米材料在橡塑、合成纤维、磁性材料、催化剂、涂料(油漆)、印染、陶瓷等产品中的应用,以及纳米金属粉体的应用。以有机硅和有机氟材料、膜别离技术为核心,改造传统的精细化工产品;以生物活性新材料改造传统药用辅料;开发以真丝为主体的新型合丝复合、混纺、花式纤维,实现合丝原料的多元化、系列化;以改性化纤为主体,开发功能化、差异化纤维的纺织原料。 (八)以生物技术应用为重点,实施提高传统医药化工业竞争力工程。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研制开发新药品种;运用细
8、胞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培育中药材优良品种;运用酶技术、新菌种培育等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发酵、生化制药工艺。改造的重点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开发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新型药物及天然药物;开展抗生素发酵新菌种、高产菌种的培育。以酶和发酵工程新技术开发食品、添加剂、催化剂、生物农药、生物酶制剂等产品。 (九)以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为重点,实施传统制造业提升工程。以建立先进的制造业基地为主要内容,开展数控技术,提高制造自动化、柔性化和集成化水平;开发与应用精密制造、工业智能等技术,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及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成套化等水平。改造的重点是:采用精密、超精密、超高速加工和成型技术,改造机械产品的
9、根底工艺、根底机械和根底零部件;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的机械设备和医疗器械;采用数控技术,对现有机床进行改造升级;采用激光加工、先进热处理、清洁生产等先进制造技术,提高机械制造业水平;采用先进纺织及印染后整理技术,开发高档纺织面料;运用新型化工合成技术,提高化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深化改革,政策引导,为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作为十五期间重要的战略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注重实效。各级经贸委及方案、财政、科技、信息产业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
10、自的优势,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集中力量抓好一批改造的示范工程和示范企业。 (十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开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假设干意见(浙委202215号),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快高新技术的开展,下大力气突破传统产业中重大、关键的共性技术难题,加快提升传统产业的层次。 (十二)大力推进企业技术的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十五期间,争取在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中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20230个示范性企业技术中心;20230个产学研示范联合体。鼓励企业引进技术,组织实施一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示范工程,推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省五个一批重
11、点骨干企业技术开发费可按销售收入的1提取,高新技术企业可提取3。符合条件的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2023(含2023)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十三)鼓励运用先进适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重点抓好轻工、纺织(丝绸)、食品、机械、医药、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的调整和改造。抓好20230个国家重点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工程,20230个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省重点技术改造工程。用足用好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新增所得税40和减免进口设备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用好折旧政策,经主管财税部门核准,
12、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综合折旧率可达12.5。 (十四)加快改造传统出口产业。促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提高传统出口商品技术合量和附加值,增强机电、纺织、轻工等优势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根据企业出口规模和产品市场潜力,每年确定一批重点出口企业技术改造工程,在工程审批、银行贷款、技术引进、设备出口、外汇管理、出国手续、出口退税、政策性保险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时,积极探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有效途径,以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为重点,支持传统产业优势企业赴境外创业。 (十五)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十五期间,省里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的贴息资金,在保持九五总额的根底上,再新增一定的数额。省里今年安排202300万元资
13、金,扶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各级政府也要视财力可能,支持传统产业的改造。 (十六)着力限制、淘汰落后技术与装备,压缩落后过剩生产能力。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优胜劣汰机制。淘汰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具备平安生产条件的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对已明令关闭的五小企业,有关部门应收回其生产许可证,依法撤消营业执照,停止贷款,停止供电。 (十七)加大传统产业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改革力度。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资传统产业的改造,对个人股权分红所得资金再作投资入股的,参照XX省国有企业内部职工持股试行方法(浙政(199816号)的有关规定执行。以优势企业为龙头,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改造,推动有潜力和优势的传统产业企业逐步开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集团。. (十八)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队伍素质。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高技术人才和留学人员来我省创业。提高企业家和广阔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培养产业开展的学术带头人。 (十九)努力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良好的效劳。建立产业信息发布制度,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导向目录,引导全社会投资方向。逐步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效劳中心和产学研结合的产品创新中心等中介效劳体系,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