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12KB ,
资源ID:1764894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7648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重走拾柴路.doc)为本站会员(sc****y)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重走拾柴路.doc

1、重走拾柴路重走拾柴路 韩守泉 退休后,我常与妻子骑自行车带孙子到麒麟山公园玩。今天,我和妻子又到麒麟山公园玩。妻子突然提议说,到内樟祠去看一看。于是,我们便骑上自行车出发了。内樟祠是个小自然村,属于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就在象溪村附近,离县城有 10 公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和妻子每年至少要去那里好几趟拾柴火。我和妻子想重走一番当年拾柴火的山路,看看当年拾柴火的那些山头,重温拾柴火的情景。当年公路是土面,尽是雨水冲刷的坑洼,徒步拉车很难行,如今是水泥路面,骑车而行,自然轻松极了。走过官碑头自然村,转了一道弯,便到了山的入口处五板桥。那里原来有林化厂、紫胶站、林区、林化小学,如今却成了林

2、业科技实验中心和金线莲生产基地。基地对面的象溪河中有个游泳池。那里是县城居民消暑和健身的一个好去处。过了一道桥,便进入了一个山青水秀的清净世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确实保护得很好。何况,那象溪河又是县城居民饮用水的源头。公路沿象溪河蜿蜒而上,河水清澈,山风习习,崇山峻岭,郁郁葱葱。一路上,我和妻子边欣赏美景,一边聊起许多往事。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我家烧的柴火是毛草。我家就在紫荆山脚下,割毛草上紫荆山上割就行了。我小学毕业那年,就跟三婶上山学割毛草。三婶手脚很勤快,不一会儿就割了一担。她自己扎好担子,又帮我扎担子。我就跟三婶挑毛草担子下山,累得满头大汗。后来紫荆山的毛草割完了,就得到外樟祠和内

3、樟祠的山路边的山头上割毛草。不久后又改烧树枝桠,也是要到那里的林区山上拾树枝桠作柴火。周末,我就和妻子拉着板车,到内外樟祠的林区山上拾枝桠。后来,不知谁发明了木屑灶,确实省柴又好用。在原来烧毛草的大灶中间,放置一个铁皮做的圆筒形木屑灶。木屑灶边开一个小口。又备两根竹管,一根插在木屑灶中间,一根从木屑灶口伸进去,才装入木屑并用木棍压实,然后取出两根竹管,又从灶口装进去一片烧燃的木片,这样就把木屑引燃,这时便可以烧饭烧菜了。木屑灶用了好几年,后来又改烧煤蜂窝炉,几年后又改用液化气灶和电磁炉了。当年进山里拾柴火,确实辛苦。家里有个竹筒,专用于上山拾柴火装干粮的。有时也买几个包子、馒头做点心。当年,我

4、在六安小学当民办教师,晚上到学校备课改作业,有时太晚了就住在学校。第二天,家里就那个竹筒装早饭,让弟弟或邻居小孩给我送来。上山虽然带干粮和水,常常水喝完了,就喝山涧水。有时汗流多了,腿抽筋走不動,只好坐下来自己按摩一阵子,又继续走。妻子说,上山拾柴火还不算苦,毕竟有两个人,可以互助,一人在前面拉车,一人在后面推。她说我到龙溪师范念书那两年才算苦。事过境迁了,今天才听妻子诉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考上龙溪师范民师班。上学两年没工资,学校只补贴点伙食费。几个星期回一次家,给妻子拿几块钱来零花。当年,我和弟弟也已分了家,弟弟的孩子小,我母亲跟他住,父亲跟我住。妻子既要种责任田,又要养猪种菜。老父亲病

5、了,要她照顾,三个孩子要她管。妻子每天早早起床去卖菜,然后回来煮早饭,喂猪,让孩子和父亲吃过早饭,自己才吃了早饭去田里干活。晚上,又要加工猪饲料,忙到很晚才能休息。当时家里的经济来源,除了卖猪和卖甘蔗给糖厂外,靠的是妻子每天早上去市场卖菜的收入。当年,一斤菜才几分钱。我回家一趟要的几块钱,妻子不知要积攒多少天。妻子的大哥张泽发对我很关心。他常从平和小溪骑车到山城我家里看他的妹妹,看到我家里缺什么用的就去买,有时也放些钱给我妻子。我和妻子边聊边走,很快就到了外樟祠自然村,又转过几道弯,便到了内樟祠自然村。掩映在绿阴里的内樟祠小村落,便出现在眼前,河对岸那个小村落,远远望去,有二、三十户人家,大都

6、是老房子,只有几幢新的房子。我们并不想进村子里。其实,当年,我们只在路边山上拾柴火。妻子没进过樟祠村,而我却去过了一次。当年,我骑自行车载同村的采药人到内山采草药,边走边采,到内樟祠村已快中午了。我就跟采药人去村子里找一位朋友。那位朋友很热情地请我们吃午饭。记得那米饭里夹了些沙子,但却吃得很香。因为喝山笋咸菜汤,味道甚美。妻子说,再走一段路到象溪村虎伯寮去看一看。我看太阳快下山了,就说下次再去吧。于是就往回走。象溪村,妻子没去过,我却去过三趟。第一次是我小学毕业那年。班主任王老师带领我们到象溪村搞勤工俭学,砍竹子扛竹子。在那里住了一宿。第二次是跟我的同乡一起去,到象溪村大旗尾找他的朋友。第三次

7、,则是与小何、老肖等文友跟县老促会的老同志到老区村象溪采风。回来的路下坡多,很快就回到了梅花岭。我便跟妻子谈起当年在林化小学教书的往事。林化小学有个代课老师小郑。小郑是个福州姑娘。她借一本第二次握手的小说给我看。小郑跟一位林化厂女工很要好,那个女工是个龙海姑娘。她俩有空就来办公室找我,让我拉二胡伴奏,她俩唱歌。她们的歌声无疑使寂静的校园增添了几分乐趣。当年有一天,我和林化厂技术员小董到就近的山上玩,到“美人照镜”对面的“吊景”山上玩。那里有我安美社韩姓五房族人的祖墓。又到梅花岭上玩,那山上有一个我曾祖母的风水。登上那山峰顶上,远眺小城村那边的群山,层峦叠嶂,气势恢宏。然后又到官碑头村对面的山头上玩。我的祖父母的风水就做在那个山峦上。董技员后来调到县科委工作,如今退休了,我常常在月眉公园里与他散步聊天。看到梅花岭又让我想起当年在村子里教夜校和中午班的往事。那是我到六安小学当民办教师前一年,我带领夜校和中午班的学员到梅花岭山上割毛草,卖给碧侯村的砖瓦厂烧砖瓦。卖的钱,拿去买松木板来制作课桌椅,还有买课本和簿子。我和妻子边走边聊,很快就过了山出口处的官碑头村,回到了县城。今天了却了一个心愿,心里感到特别轻松愉快。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