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镇党委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抓好乡镇党委自身建设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龙头工程。如何加强新形势下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呢。我认为,应从提高乡镇党委成员思想水平,增强其领导能力,标准其工作行为,树立其勤政形象入手,在“六好上下功夫,把乡镇党委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一、营造三种气氛,提高党委成员思想水平 1、营造学习气氛。学习是提高党委自身素质的保证。要坚持依托党委中心学习小组,对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做到辅导有老师,自学有笔记,讨论有记录,发言有提纲,体会有文章,不以工作会代替学习会,不以工作报告代替中心发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班子成员的头脑。通过理论学习,使班
2、子成员坚决理想信念,更新思想观念。 2、营造团结气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是搞好党委自身建设的根本。党委书记作为“班长,既要身体力行,坚持原那么,又要胸怀坦荡,关心支持他人。班子成员要以大局为重,以整体利益为重,以事业为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班子成员之间要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形成大事讲原那么,小事讲风格的良好风气。 3、营造民主气氛。要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把民主集中制理论作为班子成员岗位培训的必修课,建立健全党委工作条例、党委议事规那么和决策程序、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度。党委书记要带头发扬民主,广开言路,不搞“家长制、“一言堂。班子
3、成员要自觉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党委决策要尊重民意,对违反民主集中制的行为要及时教育,严肃查处,保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二、强化三种意识,增强党委成员领导能力 1、强化开展意识。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来进行,使乡镇党委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开展要求。面对农村在改革和开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乡镇党委必须牢固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具有对上级组织负责、对一方群众负责的历史责任感,以地方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为出发点,以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落脚点,大力开展本地的优势产业,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2、强化开放意识。兴旺的经济必然是开放性的经济,高
4、素质的领导必然是开放式的领导。现阶段,乡镇党委要积极调整战略思路,大力推行“走出去战略,把好的人才、信息引进来,把好的技术、工程引进来,以此来带动本地的经济结构调整,从而把自己的品牌树起来,把自己的产品销出去,到达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3、强化环境意识。环境也是生产力。这里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治安环境。乡镇党委要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条块关系,在加强引导的同时,支持他们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要制定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损害经营者、生产者利益的行为。要坚持整治城乡治安秩序,大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为经济开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 三、建立三种机制,标
5、准党委成员工作行为 1、建立目标管理机制。乡镇党委要全面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制定详细的经济建设、党的建设、社会开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要把目标分解到每个班子成员,并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全员目标量化管理,奖惩同完成目标任务挂钩,按时考核兑现,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三个指标一起下,三项工作一起抓,三个成果一起要。 2、建立鼓励保障机制。一是坚持实事求是论功过,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对于那些改革探索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干部坚持看主流,扬其长,避其短,帮助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他们尽快成长。二是在工作中积极为干部撑腰壮胆,排除来自各方面的责难和非议。对于那些大胆改革、政绩突出而又有
6、争议的干部,应帮助他们澄清是非,改正缺点,并大胆使用。对于那些因触及少数人利益,而遭到诋毁和人身攻击的干部,要旗帜鲜明地扶正压邪。三是对干部在工作上要严要求,生活上要多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四是实行工资绩效挂钩制度,奖优罚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与干少不一样,干好与干坏不一样。 3、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诫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以及乡镇党委定期向党代会报告工作制度和班子成员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疏通和拓宽对领导班子的监督约束渠道,既要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圈的监督,还要加强对其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 四、大兴三种作风,树立党委成员勤政形象 1、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乡镇党委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一年至少要用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研究解决开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根底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党委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大兴艰苦创业之风。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建立严格的考勤签到制度、来客接待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坚决整治办事讲排场、消费摆阔气等奢侈浪费问题,树立勤俭节约思想,做到耐得住艰苦,顶得住歪风,抗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同时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顽强拼搏,带着群众建设富裕、文明、现代化的新农村。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