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乡镇企业可持续开展 乡镇企业在农村改革以及相应的市场体制形成过程中的开展历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过程。首先,在农村经济改革取得初步成功,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展开的时候,变动巨大的经济环境给予具有灵活体制的乡镇企业以巨大的开展空间,这使得八十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在中国获得了迅猛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乡镇企业的开展不仅消化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还为国家和地方,尤其是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财政收入。因此,开展乡镇企业,曾一度被誉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剧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乡镇企业外部环境不断恶化,乡镇企业在经营机制、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也逐步显现出来,
2、并成为其进一步开展的障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乡镇企业开展的分部胜和粗放性所导致的巨大的环境本钱也逐步显现出来,对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就促使我们要重新思考乡镇企业的开展过程,并力图探讨一条乡镇企业可持续开展之路。 一、乡镇企业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迅猛开展原因 乡镇企业的开展是从社队企业开始的,从1979年到1983年期间,社队企业的开展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忽明忽暗、躲躲闪闪的现象,变得相当明确具体,而且形成了一定的标准和制度。这为乡镇企业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制度根底。从1984年1月1日开始,中共中央即用第1号文件的形式开始为社队企业的大开展鸣锣开道,“现有的
3、社队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建议各省、市、自治区开始“选假设干集镇进行试点,允许务工、经商、办效劳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文件,同意农牧渔业部(现农业部)将社队企业改名为乡镇企业,并指出:“乡镇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国营企业的重要补充。1985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七个五年方案的建议指出:“开展乡镇企业是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要积极地“鼓励农民兴办乡镇企业;1986年国家开始实施“星火方案;1987年国家开始建立乡镇企业实验区这一系列政策措施都直接改善了乡镇企业开展的政策环境。 同时,几年农村改革的成功,使得农村的生产力
4、从旧的体制束缚中脱离出来,得到了快速的开展和提高。1984年中国粮食总量到达4.2023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油料、生猪等农畜产品也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农业经济的大开展直接给乡镇企业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直接刺激了农民进一步开展乡镇企业的欲望。1985年,全国每个农业人口从乡镇企业中得到的收入已经由1978年的每月20.l元增加到了每月133.79元,增长了5.7倍;农民从乡镇企业取得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从1978年的匕增加到了1985年的34,经济比较兴旺的东部沿海地区这一比重甚至高达7080(2)。农民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他们致富的诀
5、窍:“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要想富,农工副。这说明农民不但有进一步开展乡镇企业希望,而且也总结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开展经验。 除了乡镇企业的开展具备良好外部环境以外,乡镇企业的内部机制也是其得以快速开展的重要原因。乡镇企业作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其开展的先天特征就是模仿国有企业,以便实现低本钱、低门槛进入市场。据测算,80年代末乡镇工业与国有工业之间的结构相似系数到达0.7539,其中,制造业0.8767,轻工业0.9160,纺织、食品和机械三大行业到达0.985113。这种高度的同构现象,使得乡镇企业在许多市场上与国有工业形成竞争。由于乡镇企业灵活的生产、经营和销售机制,
6、同时因为国有企业的机制转换尚未完成,国有资产产权虚置严重,转制的整体环境给予了乡镇企业极大的开展空间。1984年以后,乡镇企业进入了开展的高潮期,大量的中小型联户及个体企业相继产生,成为这期间乡镇企业开展的明显特征,也大大推进了乡镇企业的开展。1984年,乡镇企业数达606.52万个,其中,户办、联办企业占69.3,总收入1537.2023亿元,比1983年增长65.5,其中,乡村两级企业增长36.5;1985年乡镇企业总收入又比上年增长66.9,其中户办。联户企业总收入增长1.85倍;1986年全国乡镇企业总数中,户办、联办企业数占88.6,乡镇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9.8。同样,这一期间,
7、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劳动力也增长很快,1984年增长61,1985年增长34,1986年增长13.74。在这一期间乡镇企业的迅猛开展,对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了很大的奉献。我国农村劳动力总数超过3亿,按现有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估算,起码有近一半的劳动力需要从农业中转移出来5。然而,此时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全铺开,城市中的第三产业开展还极为不充分,就业吸纳能力不强。这些劳动力假设向城市转移必将影响到城市的稳定开展,虽然这是一种极为丰富的资源。因此,当乡镇企业的快速开展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人们便把开展乡镇企业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以期乡镇企业的开展既能解决农村中大量剩余劳动力,也能防止西方国家
8、城市化之初的大量的城市问题的出现。 二、乡镇企业开展的特点和问题 乡镇企业的开展在八十年后期和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开展势头受到了遏制,其开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同时其开展所造成的环境负效应也对其进一步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从外部环境看,首先,乡镇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比较严重,国有银行的乡镇企业贷款占全社会贷款总额的比重1993年只有8.5,而1994年那么下降到5左右,1995年虽然上升到了2023,但仍是一个很小的比重,与其快速开展的状态极度不匹配;另外国家扶持中西部乡镇企业开展的专项贷款的到位情况也比较差,只有规划,而资金却得不到及时落实。其次,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直接影响到
9、乡镇企业的开展。从历史开展角度看,没有国有企业就不会有乡镇企业,往往是国有企业形势好,乡镇企业的开展就是气。因为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雷同,国有企业目前经营上的困难也同样给乡镇企业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再次,东南亚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出口下滑,也造成乡镇企业出口竞争压力增大,增长速度下降。金融危机所导致的我国周边国家的货币贬值,虽然有利于其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但是却给我国出口同类产品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乡镇企业产品出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同时,剧烈的国际竞争加剧了贸易摩擦,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加大了乡镇企业出口的压力
10、。此外,乡镇企业所承受的税负不断加重,企业自我开展能力减弱。在1994年国家推行新税制,并开征了新税种,同时取消了乡镇企业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使得包括流转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土地增值税在内的企业实际税额明显增加。乡镇企业除了应缴国家税企业下岗人员的增多和职工自我风险意识的增强,城乡居民还将会出现节约支出、惜购消费品的现象,乡镇企业的产品销售困难重重。 从乡镇企业自身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乡镇企业的滞缓开展是有其必然性的。乡镇企业产权结构存在着一些缺陷,这是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不标准的根源。乡镇企业的主体是乡镇集体企业,而集体企业的产权虽然归社区农民所有,但实际上由社区政府所控制,所以
11、,真正的财产所有者并不具备选择经营者的资格。使问题严重的是社区农民是以集体的名义拥有财产所有权的,在这其中,个人权利被取消,因而导致了整个社区农民对社区政府的监督失去有效的动力。社区政府虽然被国家指定为农民集体利益的代表,但它不可能真正完全代表农民的利益,因为它的成员同样是具有自利动机的经济人。同时,因为社区政府只是控制集体企业的剩余分配,而不是完全占有,所以它也缺乏尽心尽责挑选经营者的积极性。经营者是企业权威的中心,他作出生产方案,直接指挥生产经营,决定采取何种方式、何种技术进行生产,并且监督企业内部生产人员的行为,对他们的生产绩效进行评价,决定报酬的支付结构和支付水平。经营者在企业中的突出
12、作用意味着对他的监督和鼓励同样至关重要6。然而,在乡镇集体企业中,作为所有者的社区政府不能让经营者获得的权益与他所承担的职责密切相关。社区政府不能让经营者平安拥有集体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因为如假设如此,乡镇企业将成为经营者所有的企业,而不是集体所有的企业。所以,社区政府必须与经营者就企业权益和责任的划分不断地进行协商谈判,并最终付出高昂的监督本钱及局部企业财产和利润损失。最终乡镇集体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就出现了极大的信息不对称,经营者损害所有者的行为更容易发生。如果再考虑到社区政府不是集体企业的财产所有者,企业的经营人员有时就是他自己的亲朋好友,社区政府有可能与经营者合谋等现象,那么现今
13、乡镇企业经营管理混乱、集体财产流失严重的现象就缺乏为怪了。 乡镇企业的产权安排中具有不利于其开展的因素,这直接导致了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而同时我们还看到乡镇企业的开展不仅自身出现了问题,同时,其与环境的开展也产生了很大的矛盾。突出表现就是乡镇企业布局极其分散,“村村冒烟,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1992年的调查结果说明,在全国的220239万家乡镇企业中约有1900多万家分散地建在自然村里,占92;7的企业建在建制镇里;只有1的企业建在县城里。这种分散布局的状况目前仍然没有什么改观,而布局的分散性直接造成了乡镇企业污染的点多面广,难以治理。同时,乡镇企业的开展过程中一味追求大规
14、模、高速度,给环境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1985年,国家曾做过一项相关调查,结果说明,当时乡镇工业企业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占全国“三废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023.7。 9.3和11.l。1990年这一比重分别为7.2。12和1.6。除废水排放比重有所下降外,其它两项的排放量都大为提高;另据调查,受乡镇企业污染的耕地目前已到达2800万亩(大工业污染耕地约为6000万亩)。而据预测,到2022年,乡镇企业的废水排放量就将到达120220亿立方米,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将高达270亿元左右7。淮河流域小乡镇企业的污染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许多耕地将永远失去生产能力,正是这一趋势的突出
15、表达。 三、乡镇企业的未来可持续开展之路 可持续开展这概念是于1980年由自然保护国际联盟(iucn)首次提出的,当时只不过是环境保护主义急进分子的一个“说法。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广泛接受并使用该词是1987年以后的事。在1987年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开展描述成“既满足现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开展。然而,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不过得到普遍认同的是可持续开展的核心,即根底广泛的经济开展,是指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根底以及高效的、节省自然资源的技术进步等各方面协调根底上的经济开展。乡镇企业的开展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中,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开展形成了很大的矛盾,其所形成的负面影
16、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开展。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开展是乡镇企业这支经济开展的生力军,是重新焕发无尽活力的必经之路,具体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一)应全面推进股份制改革,打破地域界限,走集约化、规模化开展道路 乡镇企业的开展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社区性和封闭性,这不仅造成了乡镇企业的分散化开展,大面积恶性影响环境,甚至也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设置了重大的障碍。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无偿量化给职工和经金外,还要承担以工补农等各项社会性支出,以及多达上百项的基金、收费等额外负担,所有这些,都使企业在经营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最后,消费市场的不景气也影响了乡镇企业的正常开展。国内消费需求从1999年以来持续平淡,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幅都有所下降。此外伴随着城乡营者的股份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