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开展的思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在深刻总结近年来文化改革开展实践经验的根底上,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强省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通江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文化期盼。我们要充分挖掘通江文化的开展潜力,正确审视和解决制约文化开展的七个主要问题,推进XX县区文化建设大开展、大繁荣,并以文化的大开展、大繁荣带动通江追赶跨越、加快开展。 一、着力解决认识问题,把文化竞争力作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来抓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德鲁克说:“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
2、而是文化。文化是现代化的根基,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就当前来讲,对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我们的认识还需要提升。 通江作为欠兴旺的山区县,抓文化建设、抓文化事业开展和繁荣的任务十分重要而紧迫。只有把文化建设加强了,把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凸显了,通江的经济社会事业开展才能实现大跨越,建成“三区一城、实现“五个翻番的宏伟目标才能更快实现。通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开展潜力巨大。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李刚书记提出的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安民、文化富民的要求,不断加大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满足城乡群众根本的文化需求,提升人的素质,促进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变,以强烈的
3、忧患意识、高度的文化自觉,切实把文化建设作为纯粹社会风气、展示开展形象、振XX县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弘扬红军文化、提升民俗文化,把文化竞争力作为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来抓,努力把通江建成全国红色文化强县、生态旅游文化示XX县区和文化事业开展先进县。 二、着力解决规划问题,把文化建设作为统筹城乡的重要内容来抓 规划是先导,规划事关全局。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开展的重要内容,但通江目前还没有具体翔实的文化开展规划,要以深度规划促进文化快速开展。在统筹城乡的各项规划制定和实施中,高度重视文化开展规划的宏观引领,科学制定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定的实施意见,细化调整“十二五文化事业开展规划,明
4、确文化强县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把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统筹城乡开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方案、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在城乡规划建设中,保证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种类、布局符合国家规定;在县城XX县区、居民住宅小区、特色镇、中心村、居民聚居点、各类园区的建设中,优先保证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对城乡建设中确需撤除或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公共文化设施,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县有五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纪念馆、博物馆)三院(书画院、电影院、歌剧院)一中心(群众文体活动中心),乡有一站(综合文广站),村有两室(农家书屋、村村响播送室)的目标
5、。 三、着力解决人才问题,把开掘和弘扬地方文化作为文化工作者最大的责任来抓 当前,通江在文化人才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领军人物和知名文化人才不多,缺少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名家、大师;二是文艺人才流失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文艺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拔尖的文化人才主要集中在文学、书法等领域;四是一些有威望的文化人才趋于老龄化,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知识知之不多,无法站在专业的最前沿,而中青年文化人才的骨干作用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五是缺少懂文艺、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缺乏严重制约了通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开展。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红色文化、独特的银耳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没有得到深层
6、次的开掘和研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弘扬,致使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传播力不强。 文化建设开展的形势需要我们在培养引进高端人才、打造文艺人才集聚“洼地上下功夫,让通江文化工作者真正担负起开掘、传承和弘扬通江特色文化的历史重任。要通过在职培训和公派助学的形式,选送拔尖的文艺人才和急需紧缺文艺人才到国内外高等学府或著名演出团体深造学习,更新文艺理论和知识结构;要加强文化战线干部的培养选拔和管理使用,配齐配强专业人才,按规定配备乡镇文化专干;要针对稀缺、特殊、高层次文艺人才出台相关政策,开辟“绿色通道,打破户籍、身份、学历等体制壁垒,定向引进、全国招聘,全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要构建由艺术大师引领的
7、“文化群落,以“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理念,邀请国内外著名作家、艺术家、创意大师、制片人、经纪人来通江,通过开办名人名家创作室和工作室、聘请他们担任文艺参谋和客座教授等方式,将“引智和“引人结合起来,把“借名和“借势统一起来,吸引更多的文艺名人集聚通江,提高通江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品位。 四、着力解决阵地问题,把文化根底设施建设作为开展文化事业的重要依托来抓 文化阵地是文化活动开展的根底条件。通江文化场所数量缺乏、文化站所工作职能弱化、专业场所效劳缺位、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严重影响了文化活动的开展。为此,通江将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根底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效劳体系。一是要加快建设县城“五馆
8、三院一中心,加快红场、谢家河坝广场和社区广场建设;二是要加快建好4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24个村级文化效劳中心、“农家书屋、“村村响播送室等一批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培育开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电影放映队伍;三是要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实行免费开放,推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室)、文化活动室、体育场等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有效拓展文化活动空间;四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农业频道、网络和 资讯、文化科技下乡、镇村文化宣传栏、文化大院等途径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五、着力解决产业问题,把特色文化品牌作为县域经济的生命力来抓 只有文化才能凸显经济的个性与特色,而文化品牌那么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开展和对外形象的
9、有力品牌。通江文化产业根底较弱,规模不大,品牌不优。必须紧紧围绕通江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文化提升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建设“文化强县,增强县域经济的生命力。一是做大历史文化品牌,对擂鼓寨新石器文化遗址、千佛岩唐代摩崖造像、米仓山古栈道、巴人文化遗址、佛教文化、白莲教蓝号义军大本营旧址等古迹进行全力开发和打造,深度挖掘内涵,充分展示通江的悠久历史。二是做大红色文化品牌,全力建好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毛浴古镇,逐步扩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精心打造“魅力山水红军城,用特色彰显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精华,增强通江红色旅游的生命力。三是做大生态旅游文化品牌,包装打造诺水河风景名胜区、空山国家森
10、林公园、陈河温泉疗养区等五大旅游景区,综合提升县城-王坪-永安-空山-诺水河旅游环线文化品味,拍摄通江文化旅游专题片,增加通江特色旅游的吸引力。四是做大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开展通江银耳文化、溶洞文化、茶文化,继续办好洞乡银耳节,打造通江银耳博物馆、食用菌展馆、罗村茶艺馆,把小产品做成大文化、大产业。 六、着力解决投入问题,把政策倾斜、资金扶持作为核心保障要素来抓文化开展繁荣,离不开政府、企业及社会的大力投入。长期以来,因财政投入缺乏、社会融资乏力、自身造血缺失,导致通江城乡文化开展不平衡,文化建设白条多、欠账大。为确保投入,必须将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保障。一是政策适当倾斜。把文化事业建设、公益性文化
11、活动经费纳入县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确保逐年增长;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规定;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县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免费开放的公益性文化单位执行当地居民生活用水、电、气费价格标准;设立政府专项文化奖励基金,对在文艺创作、表演及宣传方面有突出奉献的给予重奖。二是拓展投资渠道。降低准入门槛,支持民间力量投资文化建设,如兴建电影院、歌剧院、“五馆三园、乡文化站及村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组织演艺队,赞助文化事业和文化活动;鼓励企业、个人兴办文化企业,可以资金方式、以土地、无形资产 和技术方式入股投入,还可通过转让、拍卖和工程贷款等间接融资投入。三是深
12、化体制改革。加大歌舞团,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力度,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从“养人向“养事业、“养工程转变,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 七、着力解决组织问题,把推动通江文化大开展大繁荣作为党委政府的最大使命来抓 近年来,XX县区涌现了不少文艺精品,如创编的舞蹈银耳花花、创作的歌曲关心等深受好评。但总体而言,全县文化开展的力量聚集度不高,资源整合不够,文化活动开展包括创作、表演是自由的、松散的、零散的,是不标准的,缺乏有力的组织。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开展大繁荣,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因此,通江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始终把推动社
13、会主义文化大开展大繁荣作为最大的使命来强力推进。一是坚持党政“一把手主抓主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开展领导权,定期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减少多头管理,杜绝无人管理,落实专人管理。三是加大文化根底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搭建好文化工作载体,把好舆论导向,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抢占先进文化宣传的制高点和前沿阵地,推动文明上网、文明办网,净化社会风气。四是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送欢乐到基层;利用节假日开展电影展播、游园、秧歌、唱红歌读经典等活动,组织表演队深入农村巡回演出,组织开展XX县区文艺活动,把各种文化团队、表演团队组织起来,让文化
14、活动群众化、制度化、标准化、专业化。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大开展大繁荣,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更是通江80万老区人民的梦想与追求。只要我们以更加负责的 态度、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群策群力、发奋有为,通江文化建设一定会呈现大开展大繁荣的良好局面,通江文化开展的春天一定会早日到来。 第二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开展(定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开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国,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在长期的探索中,创造出了博大精深,灿烂耀眼的中华文明文化。这为中华民族开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
15、了不可磨灭的重大奉献。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求我们不仅要让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还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促进文化产业的开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我们在实现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开展的道路并不平坦: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有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不够大;城乡、区域文化开展
16、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推进文化改革开展,必须抓紧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要解决这些在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开展道路上的种种问题,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有利于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开展的保障体系和制度,做好文化产业的开展规划,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现有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形成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给文化产业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推进建设文化精品工程,活泼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使优秀文化产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并建立各种评论和奖励体制以促进创作的积极性。 三扩大开展文化消费。鼓励文化产业部门进行生产并降低文化产品消费门槛,使广阔人民群众消费得起。积极开展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