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扶贫论述心得 心得一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论述的认识和体会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了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小康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一心为民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论述,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人民的热爱,特别是对贫困群众的牵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对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强调,就是因为心里还有些不托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些话饱含深情,是总书记为民情怀的
2、自然流露。有感情,才能做到真扶贫,做好扶贫工作,是必须要有仁爱情怀的。我旗虽然已于2023年7月份正式退出自治区贫困旗行列。但这并不代表着我旗脱贫攻坚就此大功告成,可以休息了。我旗贫困落后的旗情依然,农村牧区根底设施薄弱、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农牧民收入增长放缓等问题还很突出;贫困户生产条件差、增收渠道窄、内生动力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稳固户的根底还不够坚实,边缘户还较多,稳固提升的任务还很重。我们要深入学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意识,始终将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头,带着对贫困群众深厚感情去抓扶贫工作;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国家、省、市级考核情况通报
3、,紧密结合实际,分析查找在精神状态、攻坚任务、精准要求、工作作风、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立行立改,举一反三,持续扎实地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二)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科学扶贫的思想。总书记指出。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开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吹糠见米,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这些重要思想,形成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指引、总体框架、核心要求、根本方略、力量之源。我们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扶贫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开工作。要统筹谋划,扎实做
4、好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异地搬迁、医疗扶贫、社会兜底保障等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各项举措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方略。总书记扶贫开发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刻阐述了六个精准的要求,五个一批的路径以及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关键问题。其中的核心要义在于精准二字。对标总书记的要求,针对脱贫攻坚工作确实存在识别不精准、帮扶措施不精准,因村因户施策不精准等问题,我们全面摸清底数,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改变以往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方式,更多的采取以工带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造血式方法,切实增强贫困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将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5、。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几点意见建议 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交汇期。我们必须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论述,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着眼,努力推动农村牧区产业全面振兴,进而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兴旺、增收致富。也要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开展根底和家庭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发力、重点突破,确保贫困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以培育扶贫产业为抓手,实现同兴同富。依托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快开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养殖业。根据立地条件和现有根底,大力开展中药材、小杂粮、果蔬食用菌、水产、优质牧草等特色产业
6、,支持和鼓励奶山羊、骆驼、黑毛驴、黑蘑菇、红葱、腌制菜等适宜当地、品种新奇、特色显明、效益良好的区域特色产业开展,把贫困人口产业开展纳入全旗重点开展的产业链条中,实现同兴同富。 (二)以加大根底设施建设为保障,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积极争取工程支持,全面推进黄河xx灌区和梁外牧区高效节水工程建设。紧紧抓住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契机,逐镇逐嘎查村配套完善,推动公共效劳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统筹涉农涉牧、农村牧区网络提升、通村小油路、厕所革命等工程,优先支持开展条件差的贫困地区,全面补强根底设施短板。 (三)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力军,全面构建利益联结机
7、制。探索建立能人大户、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到贫困嘎查村投资兴业、带动产业开展的优惠制度,着力引进一些具有影响力、社会责任感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促进贫困户增收。同时,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订单收购、劳动就业、资金入股等分配方式,与贫困户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 (四)以科技效劳为智力支撑,切实增强脱贫造血功能。围绕各苏木镇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开展实际情况,组建苏木镇专家效劳队,配齐配强产业开展指导员,对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边缘户开展一对一帮扶,对其进行种植养殖技术指导,为贫困户开展产业提供全程技术效劳,提升贫困户种养专业技术。同时,建立科
8、技下乡助推产业扶贫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到一线搞科研,实现创业梦。吸引新乡贤、大学毕业生、退休干部职工、退伍军人等本地能人回乡创业,促进地方开展。 心得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实施精准脱贫方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答复了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努力学懂弄通做实,增强脱贫攻坚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立足社
9、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性、艰巨性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这一论断,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明确了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开展史是一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创造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奉献。在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进的进程中,要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使开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那么,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
10、,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为突出的短板。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全党在思想上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贫困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打赢脱贫攻坚这场不能输的硬仗,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经过长期建设,我国整体开展水平已经到达世界上中等开展水平。在党的统一坚强领导下,我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只要各级党委
11、政府切实重视起来,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在积极性调动起来,全社会的力量发动起来,深度贫困完全可以战胜,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目标可以实现。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决战决胜期,要从稳固党的执政根底、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高度出发,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落伍。 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科学推动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强调,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开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确保脱贫攻坚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是科学谋划脱贫攻
12、坚的总要求,贯穿着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论述的整个脉络。 科学推动扶贫,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切实遵循规律,把调查研究作为根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把穷在哪里、为什么穷、有哪些优势、哪些可以自力更生脱贫、哪些需要依靠帮扶才能脱贫等真实情况摸清楚。坚持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综合施策,使思路举措更具精准性、系统性、有效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科学推动扶贫,要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强调,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扶贫对象是脱贫攻坚战的受益主体,也是根本的战斗队伍。各
13、类扶贫工程和扶贫活动,都要围绕贫困群众的需求来进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多到基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问计于民。要重视发挥广阔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科学推动扶贫,要在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转变开展方式上下功夫。开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方法。贫困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差、根底设施落后、开展水平较低,但具有生态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山水生态优势,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了,就一定能将黄土变成金,就一定能改变落后面貌。要坚决不移贯彻新开展理念,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开展不断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为摆脱贫困奠定坚实的物质根底。要在转方式、调
14、结构、惠民生的方针指导下,遵循经济开展规律、社会开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推进综合扶贫开发,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要坚持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努力转变开展方式,着力提高开展质量和效益,绝不蛮干,绝不搞外表工作。 科学推动扶贫,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既不急躁蛮干,也不消极拖延,既不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调高标准、吊高胃口,确保焦点不散、靶心不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本公共效劳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在此过程中,既要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无所作为,这是确保202
15、3年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的必然要求;也不能好高骛远、把胃口吊得太高,违背规律揠苗助长,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这是确保脱贫成效要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必然要求。各地各部门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科学合理确定农民就业和增收、产业开展、公共效劳、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出列进度等目标,不喊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提脱离实际的指标,不做超越实际的事情。 科学推动扶贫,要以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为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
16、,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脱贫成效决不能渗水、造假,不能搞虚假脱贫、数字脱贫。脱贫摘帽要防止急躁症,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不搞层层加码。与其宣布脱贫后心里不踏实,不如在打根底、谋长远、见成效上下足功夫,扎扎实实打好根底,踏踏实实脱贫。精准精准再精准,确保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当前阶段,更是要在精准、精细上做文章,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下足绣花功夫,强化精准施策。我们党一贯重视扶贫事业,长期通过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推动区域开发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大河水涨小河满,我国区域性扶贫开发方式取得了显著效果。我国经济开展水平的迅速提高、贫困人口的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