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经验交流材料 经济责任审计经过多年的开展,不断法制化、标准化、科学化,但审计评价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与关键,由于实践中被审计对象自身存在较大的差异,被审计者应负的经济责任不够明确,缺乏统一、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及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所限等原因,而成为审计工作中最大的难点。从事经责审计工作的人员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个标准的审计评价体系,以此来解决审计评价问题。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确立审计评价对象。论及经济责任评价,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评价对象,主要是指被审计的有关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个人履行经济责任行为及影响。 二、明确审计评价目标。通过阅读审计评价结论,报告使用者能
2、够分析判断出该名领导干部经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应努力防止误导报告使用者,防止产生不当的后果。 三、把握审计评价原那么。对此问题有些人认为“依法评价,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应当作为经济责任评价的根本原那么。审计评价应明确、具体、详略得当,从实际出发,并牢牢把握好四条具体原那么:一是相关性原那么。在审计中先要对领导干部(人员)的职责作出界定,属于职权范围的,审计评价就要提及,否那么就不进行评价。根据职责范围和权限来评价其决策是否正确,管理是否得力以及效益的好坏,才能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二是客观性原那么。对责任的区分一定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尽可能不用修饰性语言,更不能主观臆断。在此根底上
3、还要充分考虑不同时期的政策导向,包括相关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形势、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三是重要性原那么。审计评价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同时注意处理好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责任审计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审计评价不可能面面俱到,应围绕干部的“经济责任权责相当的展开评价;同时还要坚持辩证统一的原那么,就是要辩证地看一个人,辩证地看每一件事,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指出问题,指出问题的同时要肯定成绩。实事求是的反映问题。四是谨慎性原那么。审计评价应依据审计查明的事实进行,评价结论建立在合法、相关、充分的证据根底之上,必须有足够的审计结果支撑,并以审计能够核实的内容和指标为主。审计无法或难以核实的内容只能作为参考,
4、在审计评价中可以仅作为客观陈述,并应当注明资料来源。 四、掌握审计评价内容。以该名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履行职责情况为主线,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根底,确定审计内容。我认为审计评价内容应根据被审计领导(人员)所任职的部门(单位)职能确定,部门(单位)职能不同,评价内容亦不同。首先,应对依法行政情况作出评价,评价其是否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效果如何,依法行政中存在哪些违法违规问题。其次,要对重大经济和社会开展决策情况作出评价。应当评价其决策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严格标准,决策过程中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情况如何,决策执行和监督效果如何,是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预期目标。第三,要对重大
5、投资工程的管理和建设情况作出评价。评价投资工程管理是否严格标准,资金管理是否合法合规,投资工程效益如何。第四,应对任期内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出评价。这里所说的工作目标应仅限于与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事项,包括单位的所有收支、固定资产增减及保值增值、债权债务等情况。与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无关的工作目标如:方案生育、综合治理、行业指标等。不属审计评价范围,应坚决防止超职权范围评价。第五,要对单位会计资料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的会计信息作出评价。评价预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财政财务收支规模、收支结构、变动趋势情况如何,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是否合法合规,财政资金等各项资金的管理及使用是否严格有效,国有
6、资产管理及使用是否有效。按照审计标准化的评价标准将会计信息划分为真实、根本真实、不真实三种级次。第六,要对单位遵守财经纪律情况作出评价。与会计信息评价相对应,对单位遵守财经纪律情况的评价也分为三种等次,即遵守、根本遵守和不遵守。根据审计结果,如果没有发现单位存在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可评价为遵守。如果发现单位存在轻微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可评价为根本遵守。如果发现单位存在严重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应评价为不遵守。第七,要对单位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对下属单位的监管情况作出评价。评价其是否按照职责分工要求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内控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严格有效执行。应根据审阅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文件资料、测试经济
7、业务和会计核算流程、抽查已实现的规章制度的实际执行的效果,对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控制体系是否完善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第八,要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出评价。评价其任期内是否针对各类检查结果认真及时进行整改,主要采取了那些整改措施,整改的效率和效果如何。 第九,要对领导干部(人员)个人遵守廉政纪律情况作出评价。在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中,是否存在领导干部(人员)贪污挪用公款、侵占国有资产等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领导干部(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五、明确审计评价要求。审计署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假设干问题指导意见中报告,审计机关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8、应从工作出发实际出发,采取写实的方式描述审计结果,防止鉴定式的抽象的评价。审计应明确、具体,并遵循以下原那么: 1、审计评价应紧紧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确实相关经济责任进行,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不相关的经济责任不评价。 2、审计评价应在审计事项范围内进行,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事项不评价。 3、审计评价应依据审计查明的事实进行,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 4、审计评价应依据重要性原那么进行,对一般性问题可以不评价。 5、审计评价既要反映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问题,又要反映其相关业绩,审计评价应防止相互矛盾。 五、灵活运用审计评价方法。审计评价方法现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已经初步完善。科学客观的审计评价方法,既
9、有利于形成口径一致、可比性强的审计结果,又有利于具体审计实践的灵活掌握和运用。除了采取审阅、核对、比较、复算、分析性复核、函证等财务收支审计中常用的方法外,经济责任审计还可以通过走访干部管理和监督部门、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民意测评、制度抽查等多种方式综合收集信息。总结起来主要有: 1、业绩比较法。包括纵向比较法式(即上任时与离任时业绩比较法或先确定比较基期再将比较期与比照的方法)和横向比较法(即将相关业绩与同行业一般状况进行比较的方法)。 2、量化指标法。即运用能够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相关经济指标,分析其完成情况,分析相关经济责任的方法。 3、环境分析法。将领导干部履行其经济责任的行为放入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加以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的方法。 4、主客观因素分析法。即对具体行为或事项进行主客观分析,推究其具体的主客观成因,分析该具体行为或事项是成因于领导干部主观过错或主观创造力,还是成因于客观因素的因素,进而作出审计评价的方法。 5、责任区分法。包括区分现任责任与前任责任,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管理责任与领导责任等,界定和区分不同责任之间的界限,不同责任人之间的界限,进而做出审计评价的方法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