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11.50KB ,
资源ID:1909604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9096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消失”的民艺馆.doc)为本站会员(la****1)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消失”的民艺馆.doc

1、“消失消失”的民艺馆的民艺馆 张佳竹 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山间,掩映着一座外形层层叠叠、宛如茶田的建筑,这就是由普利兹克奖得主、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中国美院民艺馆。“让建筑消失”是隈研吾秉持的设计理念,这座建筑几乎满足了他所有的构想,这座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融入山中的博物馆 6 年前,中国美院筹划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学民艺研究博物馆,经过多方参考后,最终选择了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来该建筑。“让建筑消失”是隈研吾秉持的设计理念。这间藏在空蒙山色中的民艺馆与他的代表作之一“长城下的公社竹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建筑俯伏于地面,变得低调温和,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在设计民艺馆时,建筑

2、师也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不去动山的斜面,而是就着斜面去建造建筑。顺着这个方向研究,最终涌现在我脑海中的是菱形纹样,让水平线产生了变化,制造出了流动的展示空间”隈研吾所打造的这座建筑贯彻了他的“负建筑”理念,新建的民艺馆有机地融入了原有山水。民艺馆于 2011 年开始动工,取址于象山校区的中心地带,在流水环绕的象山半山腰上,建筑面积约 5000 平方米,其中展区面积约 1700 平方米,另有能容纳200 人的学术报告厅和大小会议室、放映厅等。这座众人瞩目已久的博物馆,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宛如茶田,隐没在自然风光优美的山间。现在民艺馆的整体建筑,似乎慢慢褪去了一种新建筑的气质,在那犹如徽派建筑的倾斜

3、屋檐和那些从附近农家收集来的青砖黛瓦之间,青苔和野草的自由生长,让这座建筑与这半山腰间的自然景致结合得更加紧密。民艺馆中的“老青瓦”占地约 4936 平方米的民艺馆外墙,是由数万块用铁丝相连的瓦片构成。这不仅构成外部的视觉效果,也为内部创造了戏剧性的光影效果。这个令人惊叹的外墙来源于设计师的一次奇思妙想。“干脆我们来尝试一下,把一块石头放在现实的路上,认真思考一下如何放置这块石头,看会发生什么事情。我有一种冲动想把这种行为叫做建筑设计。”隈研吾设计的民艺馆屋顶,就有着这样鲜明的冲动行为瓦片细密地从屋顶一直排到屋檐,有一些瓦片,被齐整地排在走廊边作为装饰,还有些瓦片被嵌在菱形网面之间。“瓦”也是

4、这座建筑最为显著的设计元素,这些瓦片全都取自当地农家,被灵活地运用于建筑屋顶、建筑中庭地面及建筑立面。瓦在建筑屋顶的使用,很好地回应了周围场所环境,营造出了小型村落的意境。建筑玻璃幕墙之外的丝网结构将一片片瓦如鳞片一样悬挂在半空,在彰显地域历史特点的同时,营造出轻盈而通透的现代感。透过这层外墙,由瓦片铺就的屋顶也是在场馆中看到最多的风景。建筑中庭的地面也用老旧青砖铺成,历经春秋之后已经长满青苔。除了瓦片,建筑还用到了当地原生建筑材料,如青砖、木材。一些青砖,被砌在建筑的外立面。然而,春雨里细看,这些瓦片和青砖都不是规整的,深浅不同的颜色和时有时无的纹路,这些来自不同人家的陈旧老物件,就如“一块

5、石头放在现实的路上”。负责民艺馆室内设计的袁如敏对这座建筑有着最深切的感受:“民艺馆的设计真正做到了的让建筑消隐,把山的形状保留了下来;整个博物馆建筑群就像一个山村。”爬到屋顶最高处的平台,能看见菱形的青瓦屋顶交织掩映,与远处有着同样舒缓斜面的教学楼遥相呼应。独特的内部空间设计 民艺馆的展馆内部也十分与众不同,里面几乎没有台阶,上下楼是通过长长的坡道实现的。大部分艺术展馆展厅间区块分明,但民艺馆有时甚至很难判断,这块区域究竟是展厅还是公共区域大约可分为 7 个展厅的空间,就这样“消失”在公共区域中。民艺馆的入口处设立了一个水口,这个水口是过去江南每个村子进去的地方都会有的一个装置,观众先小坐一

6、下,洗洗脸、洗洗头,然后再进村,这是一个充满仪式感的东西。水口旁边用图像做了一棵老树呼应这个空间,两边分别有入口,可以进入后面的空间。在第一个展厅内展览的“百椅百态”被放在一个向上的坡道上,这些椅子被放在专门设置的平台上,有些平台在两边、有些平台则在中央,用来印证阴阳的概念。坡道的尽头有个小通道下去就是“雕皮成戏”展厅,里面有皮影及相关的工具、乐器、皮影剧本等藏品 48000 余件,这是民艺馆唯一的常设展,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皮影剧场,供参观者现场观看皮影戏。穿过休息厅就是展示生活用品的“日用即道”区域,这里摆放的都是以前使用的老式生活用品,包括化妆盒、食盒以及十里红妆用具等。沿着楼梯下去则是最后一个“格物致知”展示区,里面收藏了 100 件窗阁,每一件窗阁的纹样都是不同的。为了让光影达到最佳效果,策展团队还在窗阁里打上竹叶、花朵的光影。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