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0.57KB ,
资源ID:1938883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9388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小议我国传统科学思想.docx)为本站会员(la****1)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小议我国传统科学思想.docx

1、小议我国传统科学思想 科学思想是人们在具体的科学认识活动中产生的,既反映了当时社会认识事物的一般思潮,又影响着科学方法的形成和开展。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原因,我国古代产生了与西方迥异的科学思想方法,其中,元气论和阴阳五行学说构成了传统科学理论的最一般解释框架。 关键词科学思想元气阴阳五行 1科学思想的概说 一般来说,科学思想是在具体的科学认识活动中,产生、阐述和解释科学假说和理论的最一般的概念框架和信念根底。一方面,它制约着科学认识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影响着科学方法的形成及其开展方向,对科学理论的构成起到了指导作用,影响到社会对科学价值的评价。另一方面,一定历史时期的科学思想作为社会思潮的一局部,

2、也是历史传统与现实生活在科学活动中的反映。它要适应人类从自然事物、自然现象获得认识和心理满足的社会要求,也就是说,科学思想一般应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潮相容。科学思想应该满足科学实践对理论的要求,科学思想应能够反映科学实践所显示出来的认识倾向。 科学思想从内容上分析包括。对自然的普遍形式,万物存在的方式,事物与现象变化之间联系认识的一般观念。科学思想反映了对自然整体图景和规律的综合认识,表现了对自然事物认识的客观性和实证性,从而成为宇宙观和方法论的根底。对认识自然的目的、根本途径及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和确证这种认识的一般看法。社会对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一般看法。从科学认识活动的角度看,就是对科学对象

3、、科学任务、科学工具、科学方法、科学与社会环境关系的根本看法。这些构成了科学活动中的指导思想,为科学认识的思维过程提供了根本框架,使科学活动沿着一种标准式的方向开展。 2我国传统科学思想的特点 科学思想是从探讨宇宙的本原和秩序开始的。气的观念、阴阳观念和五行观念是中国自然哲学中最为根本的几个内容,这些观念是中国古代人民探索自然的成果,孕育了中国古代科学思想。 关于宇宙万物存在和变化的原因,西周时期,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有两个根本点,“和实生物,同那么不继。“故先王以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这种观点是用具体的感性可认识的物质充当了万物的根源,并提出了万物构成的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认

4、识能力的提高,这种用具体物质形态来说明万物的构成、宇宙的起源遇到理论和逻辑上的困难。到春秋战国时代,关于万物本原的探讨更倾向于寻找一种超越感觉、经验和具体物体的东西来解释大千世界的起源、存在和变化。老子用道作为万物的本原,勾画了大千世界的起源和生成图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淮南子本经训用气的学说进一步说明万物构成和发生的物质原因,认为“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含气化物,以成桴类。汉代的董仲舒、王充都各自讨论了有关气的思想。“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夫人所以生者,阴阳也。元气论至此成为占主流的理论,它不仅讨论了万物之生,而且还探讨了事物的变化,讨论

5、了无形之气与有形之物的相互转化以及有形之物的发生和演化。这种认为宇宙本原是气的生成论,相对于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构成论(主张变化是不变的要素之结合和别离)而言,更便于建立概念体系的功能模式,适合于由代数描述,而代数形式又易于开展类比推理,于是形成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功能的、代数的、模型论的特征。而且“元气这一概念可以用来说明从自然现象、社会关系到人的精神世界的一切,不是一个纯粹反映物质世界的总体性范畴。人们可以运用这不可明言的“元气,随心所欲地用自然现象来依附、论喻伦理政治,或用人事来类比自然。这种倾向不可防止地导致用玄学的思辨来代替经验的考察,使理论思维本身缺乏严密的逻辑性。 朴素的辩正思想。早在周

6、易中就包含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辩正思维方式。朱熹曾说,周易有两条根本原那么,一是“流行,二是“对待。流行者,过程也;对待者,矛盾之对立统一也。整个宇宙,无非是一个过程,一对矛盾。在周易根底上,经过历代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批判开展,逐渐形成了一套严密的阴阳变易的逻辑理论体系。阴阳,本义是指日照的向背,“阴者见云不见日,阳者云开而见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用这一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中相互对立、彼此消长的物质或其属性和阴阳相互作用对于万物产生、开展的作用。管子乘马说:“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月之易,阴阳之化也。庄子天道说:“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阴阳论看到了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

7、力量,并且以此说明整个世界的运动,但无视了事物运动的因果联系。 五行相生相克的循环论。古人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观测到四方和四季周而复始的现象,如易传所概括的“寒往那么暑来,暑往那么寒来。方位与时间的对应循环,以日的运行最为明显。日从东方升起,转到南方,又入西方。政治生活中朝代的周期性盛衰更迭、治乱分合的往复交替,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更强化了人们的循环观念。邹衍在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推演四季和自然现象的根底上,还用五行的这种相生、相胜来演绎人类社会的王朝更替和历史兴衰,把历史的开展说成是“五德转移的结果。总体来说,中国传统思想用五行说来说明事物的变化和联系,但这种变化和联系是一

8、种机械的、封闭的循环运行,带有宿定论的色彩。它不能具体地描述各种运动、变化的规律,也不可能正确地揭示事物联系、变化过程的物质原因,只是神秘地、抽象地脱离具体条件、具体过程讲变化、联系和相互作用。元气、阴阳论与五行理论的结合,在月令中,四时是阴阳的表达,四时与五行配合,也就是阴阳与五行的结合。阴阳之气是根底,是本原;五行那么是德,是属性,阴阳之气化生大千世界的五种属性。阴阳的对立统一,那么是物质运动的最终动因。这种以气为根底的阴阳五行体系,把自然、社会和人结合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有机的体系,它是传统科学思想中宇宙论的根底,影响了科学思维的整个过程。 总之,元气阴阳五行万物成为理论诠释的固有范式,这

9、一范式在中国传统科学思想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奠定了中国传统科学开展的根本特征,自然没能成为社会认识的独立对象,关于自然的一些经验知识是直接为政治、伦理哲学作诠释,因而在认识方法上局限于笼统的描述和整体的概括,无视了局部细节的说明,成了一个能说明一切的方程,而不能说明一个简单的具体运动。所以,理论的形式框架只是模糊地把握过程的一般表象,无视了事物内在结构的分析,理论思维的实证分析的趋向被抑制。而且,庄子在大宗师和人世间两篇中所提出的守宗、心离、生忘三种悟道方式也长期影响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排斥了感性经验材料的可靠性和客观性,造成传统科学思想和大量的感性经验事实相脱节或对立,容易通

10、过玄思走向神秘主义。 3我国传统科学思想成因的初步探析 事实上,科学思想的开展会受到两方面的社会条件的影响。一方面是物质生产条件,这其中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社会在生产技术上是否需要科学。是否有可能向科学提出任务和要求;二是社会能否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实验和观察工具与资料。另一方面是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否有可能确立起科学开展所必需的思想自由的政治保证。 以家庭为根本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是封建中国经济结构的根底,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奉行的根本国策。这种小农经济是一种根底薄弱的简单再生产,以精耕细作的种植农业为根底。由于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只要有劳动

11、力和小块土地就能恢复和重建这种小农经济。因此对技术成果的应用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其依赖程度不大。由于这种物质生产方式的生存、开展主要依赖于气候、天象、物候周期性变化的;防旱、防涝的水利工程;和生产工具密切相关的手工业、冶炼业;农产品与手工业产品交换贸易所需的算术计算;人和畜力的疾病防治。“科学的发生和开展一开始早就被生产所决定,因此,围绕精耕细作种植农业的开展,天文历法、农学、计算数学、中医学四门实用科学构成了中国传统科技体系的主体。 儒家文化将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引入了科举入仕的道路而鄙视科技活动,将科技活动纳入了“小人为之夸之的方技之列,道家文化却通过修身养性的方式将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

12、的兴趣沉溺于一种玄秘虚无的境界。读书人做学问的目的就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知识分子和精通技术的工匠相别离,研究生产技艺就缺乏文化知识方面的动力,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缺乏足够的知识力量,同时生产技艺得不到理论上的总结、提高和应用上的推广和开展,所以历史上很多杰出的技术创造就无声无息地湮灭了。 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在内容上以政治、伦理为主体,形成了社会对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的价值评判的习惯看法是“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这阻碍了科学思想的开展,使知识分子对于自然事物的研究缺乏趣味。而且,他们大都以皇帝或上天的意志和圣人之言来看待各种观点、学问,也就是对自然万物的理论知识和解释缺乏实证判断的理性。也就是说,社会缺乏一种组织机制、价值的吸引,鼓励知识分子从事科技活动。 参考文献 1刑兆良.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22 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冯天瑜.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侯样祥.传统与超越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 第7页 共7页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