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公文根本写作的语言要求 一、精确 (一)认真辨析词义 西方有作家说,要表现一个事物,只有一个名词是精确的;要描绘一种状态,只有一个形容词是精确的;要说明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是精确的。写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找到这一个精确的名词、形容词、动词。这话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未必适用,由于文学语言不循常规,而作家的制造性语言又因其共性和素养的差异各有特色,很难说哪个词语是确定精确的。这话用于公文写作,倒是比拟精确的。 在汉语中,有大量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称为同义词或近义词。其实,即使是同义词,细细区分起来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异。譬如,“优异、“优秀、“优良,这三个词粗看相近,细看那么有程度的区分
2、。“鼓舞、“煽动、“煽动,从动作的方向和力度上看并无差异,但感情颜色却很不相同。写作公文,必需在词语的微小差异和感情颜色上认真斟酌。 (二)讲究语法和规律 公文写作语言的标准性,体现在句子上就是造句符合语法规章、符合规律。 首先,句子成份要完整。汉语构句有主、谓、宾、定、状、补六种句子成份,其中主语、谓语、宾语是主干成份,定语、状语、补语是挂念句子成份。对于每一个句子来说,主干成份也不是必不要少的,但是省略有省略的规章,不能任意省略和无故残缺。例如:“厂领导的做法,受到了全厂职工的吵闹欢送。对他们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作风给以很高评价。后一个句子就残缺句子成份。谁给以评价?少了主语,违反了语法规
3、章,意义也不明白了。 其次,句子中词语之间的搭配要恰当。词语相互搭配在一起,必需符合事理和习惯,否那么就是不通。如:“这种精神布满了各个村庄,开遍了全乡的各个角落。精神无形,说它布满了某一空间,已经格外牵强,又说它开遍了各个角落,更是无稽之谈。改成“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了全乡,才算通顺。 其三,造句还要讲究规律性。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却消逝了种属概念并列、自相冲突等规律错误。如:“他们加强了对团员和青年的思想教育。团员是青年的一局部,团员和青年是不能相互并列的。“把全部农产品都根本上纳入了规划轨道。“全部表示全部,“根本表示不完全,它们表述的意义产生了冲突,读者不知道哪个词语表达的意义是可信的
4、,就会无所适从。 二、简练 (一)用语精确,一以当十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一两个词句,就能把要说的意思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有时,说了很多话,要表达的意思却照旧不清楚。从理论上说,人类制造的成熟的语言,足以表达人类的常规的思想和情感,至于文学作品中那些简洁微妙的心境,有时只可意会、不行言传,只能借形象曲折地加以表现,在公文写作中是不常消逝的。公文写作中之所以有用语繁多意思仍不明白的状况,多半是由于用语不精确,只好增加语句去弥补,结果反而是“言愈多而理愈乱。 (二)尽量使用短句 五四时期,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还不成熟,不少作家借鉴欧化的句法来写文章,句子写得长长的,句子内部的成份多多的,
5、阅读起来虽别有风味,读者却经常需要一再反复,才能弄明白句子简洁的含义。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很少了。还是有名作家老舍的做法值得确定。他说,他写文章,总喜爱写短句子,七八个字一句,十个字左右一句。他认为,这样写,读者好读,意思也简练明白。有人统计过他的名篇?济南的冬天?,说其中超过11个字的句子只有6句,超过14个字的句子只有两句。请看下面的文句: 设假设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特殊。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底下,很温存安闲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抱负的境界?老舍用这样的短句,写出了多么精致而秀丽的文章!公文与文学虽然是不同质的语言,但根本道理是相通的。为了做到简练,
6、不妨学学老舍。 (三)适当接受文言词语 前面谈到公文语言的模式化的时候,已经谈到公文对文言词语的继承问题。继承文言词语的一个主要缘由,就是文言词语比现代汉语更精练。例如“来函收悉四个字,要换成“来信收到,内容尽知,文字多了一倍,意思却一点也没增加。而且这还不是真正的白话。要换成“你们的来信我们收到了,其中的内容经过阅读都已明白了,才是真正的白话,可那岂不是大煞风景? 运用文言词语,要留意不得生吞活剥,食古不化,要适当、活用、自然、流畅。建国初期撰写的一个指令,是活用文言词语的典范: 查我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之文物图书,过去反动统治时代,往往官商勾结,盗运出口,致使我国文化遗产蒙受莫大损失。今反动
7、政权业已推翻,海陆运输均已畅通,为防止此项文物图书连续失散起见,特制定“禁止文物图书出口暂行方法,随令颁发,希即转令所属遵照办理为要。 在这段文字中,古代文言和现代白话完善地结合在一起,简洁明白,自然流畅,完全没有一味因袭的陈腐气。 三、质朴 (一)不做作,不生造 大方、庄重、朴实,是公文语言的根本风格。公文语言忌讳华美、造作、卖弄。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曾提出“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在?反对党八股?中,也发表过类似的意见,说:“我们生造的东西太多了,总之是谁也不懂。在当前的公文写作实践中,这种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 做作、生造的缘由有两个:一个是虚荣心导致的错觉,以为
8、语言越新异越能显示作者的才华,于是生硬地造出一些自以为超群的新词来,向别人炫耀。另一个缘由是对词语的运用还没有到达得心应手的程度,对其含义还不能精确辨析。只要端正文风,刻苦学习,这些毛病并不难克服。 (二)不溢美,不虚饰 溢美、虚饰,也是公文语言的大忌。例如,表扬一个医生医术超群,就说他是“当代华佗;医德高尚,就说他是“当代白求恩。说某人工作刻苦,动不动就说他废寝忘食,甚至说他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些溢美之辞既不真实,也不感人,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还有人热衷于一些空洞轻浮的言辞,例如:“一把手亲自抓,县委委员人人抓,分管委员认真抓,主管部门直接抓,有关部门协作抓,村镇党委层层抓,这些语言,或许它的作者还颇为得意,认为自己抓住了经验,写出了文采。其实,这里面都是废话,什么经验也没有;虚饰之辞,也谈不上文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