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农技站农业管理总结 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农业局的支配布置下,农技站紧紧围绕全县农业中心工作,全面落实中心惠农政策,扎实抓好农业有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取得确定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深化贯彻,确保中心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认真学习、深化贯彻中心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特色农业立县战略,乐观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切实抓好粮油生产,确保粮食平安和农夫增收。会同财政局、审计局对全县实施良种补贴以来的“一卡通到账状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催促,解决了个别乡镇局部款项未能准时到账的遗留问题,充分调动了农户种粮乐观性。 二、倾力打造,现代粮食生产基地初具雏形水库投入运行后,沿线生产保障力量得到显
2、着增加,已经具备打造现代粮食生产走廊根本条件。依据县委县政府的规划部署,2月18日开头,以利兴村为核心的现代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全面开放。利兴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粮食生产等协会成立并投入运行,为我县北片区粮食生产供给了技术支撑。为加强因工程造成的空闲地利用,支配专人牵头负责,准时栽播春洋芋37亩,大春1000亩水稻核心区目前已经完成栽插,进入田间管理阶段,县乡两级的专家轮番对示范区进行面对面保姆式技术指导,受到农户热忱欢送和省市县各级领导赞誉。 三、渐入佳境,粮油高产创立工作成常态化为确保小春粮油高产创立工作稳步推动,带动全县均衡增产,县上成立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陈卫民任组长,农工委主任丁勇、农业局
3、局长江涛任副组长,成员有兴隆镇镇长王晓明、仓山镇镇长黄兴、通济镇副镇长谢长波、农业局副局长张高校、财政局副局长吴俊、县农技站站长莫太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副局长张高校兼任,明确领导机构为常设性机构,人员依据工作准时增减调整,以确保高产创立工作顺当推动。依据分析,2023年小麦高产创立在通济、仓山等7个乡镇29个村开展,涉及农户16873户,小麦面积26160亩。示范区域实行统一品种、实行机械条播、标准化旱地改制、统一病虫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经过估算小麦防治病害本钱每亩削减16.3元,削减投入42.6万元;今年全县小麦平均产量379.9公斤/亩(净作),而高产创立活
4、动区的小麦平均产量达438.1公斤/亩折合成净作,增产58.2公斤/亩,按市场价每公斤2.0元计算,农夫增加收入304.5万元。 四、抓好田管,小春粮油作物总产再创新高2023年全县小春粮食播种面积73.29万亩,较上年增加0.07万亩,增0.1%,其中小麦60.81万亩,较上年增加0.2023万亩,增0.15%;油菜播种面积28.56万亩,较上年增加0.05万亩,增0.18%。 在小春播栽期间,全县实行及早理沟排湿、强化各项技术措施和工作措施落实,克服了前期田间湿度大,播后干旱的不利影响,小春播栽进度快,质量好于去年。今年1月1日4月10日,全县降雨65.6毫米,较去年同期多21.3毫米,增
5、48.08%,雨量充分,作物分蘖充分、长势旺盛,加之近年来配方肥大面积的推广运用,作物养分均衡,植株健壮。依据测产,估量全县粮食产量26.92万吨,较去年增加0.325万吨,增1.22%,其中小麦总产23.1万吨,较去年增加0.31万吨,增1.37%;油菜总产5.25万吨,较去年增加0.056万吨,增1.08%。 五、全力以赴,抓好大春备耕确保目标实现今年小春生产期间,气温偏低,作物生长期延长,小麦玉米共生期到达20多天,导致套作早玉米苗稼瘦弱;降雨较为充分,对大春栽插有利。农技站依据今年特殊气候现象,制定出准时抢收护小春丰收、抢晴抓播栽促大春进度、强化后期田间管理的策略,全县双抢工作进展顺当
6、,截止到6月10日,全县水稻已栽38.98万亩,占规划面积100.05%;红苕已栽23.67万亩,占规划面积99.16%;玉米、大豆、经济作物、蔬菜已于6月7日结束。整个播栽进度较常年提早715天,为大春丰收打下坚实根底。同时发出通知要求各乡镇严格落实好大春田管措施,千方百计实现壮苗,提早谋划晚秋生产,确保全年粮食总产再上新台阶。 六、下半年工作打算一加强大春粮油作物的田间管理。针对今年前期温度偏低、雨日偏多、大春作物长势偏弱,在管理上加强肥水管理,做到高质量晒田、平衡施肥、准时复水,大力搞好监测,适时用药把握,减轻病虫危害。 二大力进展晚秋生产。做好晚秋作物布局,建设好晚秋生产县级示范片,带动全县晚秋作物面积到达30万亩,做到人平1分粮、1分菜。 三认真搞好年小春作物进展规划。搞好2023年小春作物布局,制订小春粮油生产方案,筹备小春生产技术培训,大力推动小麦高产创立示范片建设。 四加强农情信息工作。指导乡镇搞好数据适时直报,做好农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工作,为县委县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五认真实施好粮油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加大良种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的监督力度,对补贴公示、宣扬等工作进行抽查,督导中心惠农政策的落实。 六挂念搞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结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适时入户开放培训,确保农业有用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