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科技局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路线图的工作路径,紧紧围绕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这个总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开展战略,顺势发力,撬动关键点,放手开展规模,努力提高质量,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开展,全市科技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开展势头,为支撑襄阳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强壮创新气场,“国牌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继我市去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后,市委、市政府顶层推动,于4月8日召开了全市推进创新
2、型城市建设暨科技奖励大会。市领导王君正、别必雄、万桃元、谢豪斌、岳兴平、范斌及省科技厅党组书记王东风等出席了会议。会上,对获得2023年度科技奖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颁奖,王书记和别市长在会上分别做了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集聚、集约、集群区域内外各种科技创新资源,努力探索一条遵循科学规律、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襄阳特色的创新开展之路。5月中旬,我市参加了由科技部组织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座谈会,副市长周巍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典型交流发言。二是扎实推进国家可持续开展实验区建设。一是认真抓好市县两级实验区各项建设工作。2023年3月,xx市顺利通过省
3、科技厅组织的实验区中期检查评审。襄阳市按照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开展区办公室的要求完成了我市国家可持续开展实验区创新能力监测数据指标统计和实验区开展情况评估工作,向科技部和省科技厅上报了实验区创新能力监测数据调查表和实验区评估报告。二是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可持续开展。在实验区建设的重大支撑工程上,重点支持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磷资源综合开发、生态综合治理等领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金洋冶金公司的“废酸与铅膏综合处置与循环利用研究与示范、襄阳航力机电公司的“一种利用化工废气制冷循环发电系统的研发、湖北尧治河集团的“黄磷尾气净化和磷渣综合应用技术研究等工程顺利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和生态
4、环境的协调开展,城市的可持续开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培育创新主体,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开展一是认真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管理工作。为了确保完成全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任务,我们将该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高XX县区,其中高XX县区30家,其它9个县(市)区共24家。截止目前,全市共组织申报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30家,目前省厅正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第二批拟申报20家。进一步加强了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建设,入库企业到达12023多家。认真做好今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登记备案工作,共上报40家企业共计76个高新技术产品的登记备案。制定了“襄阳市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共推荐襄阳航
5、翔、康晨安宝等30家科技型企业进入XX省第4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企业遴选工作。二是积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了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统计工作。目前,我市2023年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393家,比2023年统计的244家增加了149家,同比增长61.2023%。截止目前,共组织了两批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工作,其中第一批72家企业共453个工程,第二批39家企业共127个工程。在初审的根底上,组织专家对企业研究开发工程进行了评审。组织18家企业申报研发测试补贴,申报金额为359.14万元。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今年以来,我们围绕
6、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化工、电子信息、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领域,继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链技术创新工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上取得新进展,宇清公司研发的双源电混合系统、永磁电机及控制系统、电动汽车用集成式电驱动系统(ieds)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国内首创。一季度,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6.96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15.2023亿元,同比增长13.99%,高新技术效劳业增加值1.86亿元,同比增长15.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7、值增幅2.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到达19.3%。(第二季度相关数据将在7月中旬左右公布)。 三、集聚创新资源,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向上争取各类科技方案工程取得新突破。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工程收集、筹划、筛选、评审、申报、辅导、督办和验收等一整套对上争取工程资金的工作机制和流程。工作专班经常深入到县(市)区和企业进行调研,指导企业选准选好工程,协助企业做好工程申报书的各项填报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共组织申报121个国家科技方案工程,49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方案工程,157个省级科技支撑方案工程,48个省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案工程,其他科技方案工程正在申报前的遴选中。共申报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方案
8、工程375个,较去年全年增长93%,预计全年向上争取资金4000万元以上。二是扎实推进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建设。我们积极会同市汽车办、财政局,做好国家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的申请工作。5月12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下达节能专项资金(第一批)的通知,我市共有99台(其中公交车29台,纯电动垃圾车70台),共争取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1235万元。同时,每月5日上报上个月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情况和充电根底设施建设情况。三是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我们依托我市重点行业和重要企业,以校企合作、共建等方式,强化科技资源整合,着力推进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目前,组织4家
9、企业拟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企业拟申报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拟推荐湖北台基半导体股份申报“大功率半导体技术XX省重点实验室。四是进一步推动科技型孵化器开展。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来我市开展了“湖北高校走进襄阳孵化器活动,实现了高校与襄阳科技孵化器的有效对接,并建立了常态化的联络、效劳、对接工作机制,这对于聚集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效劳我市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了对接全省创业培育工程,召开了全市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落实推进专题会,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与任务,并研究制定了工作措施和支持政策。截止5月,全市新增入孵化企业20233家,超过全年新增在孵企业200家任务
10、的一半。 四、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一是稳步推进科技奖励工作。我市去年共获得科技奖励工程18项,获奖金额达60万元,获奖个数再上新台阶。今年上半年,又组织申报XX省科技奖励工程29项,通过形式审查的工程有25项,其中技术创造奖1项,科技进步奖19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5项。同时,以市政府的名义对2023年度市级84项(人)科技奖励工程进行了通报表彰,其中突出奉献奖2人。二是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报备制度,全市共收录产学研合作工程66个并汇编成册,并把它作为申报市级科技工程评审加分的一项重要依据。继续推动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全年拟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2023
11、家。组织召开了全市产学研专题报告会,邀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燕萍教授作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机制构建的专题报告,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对产学研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与华科大共同搭建了产学研合作信息平台,将华科大成果转化中心50余项先进科技成果发布在市科技局网站,同时,积极为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征集到我市企业技术需求及技术难题60余项,三是扎实开展技术合同市场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市技术合同登记协调会,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19个部门和企业参加了会议,对技术合同登记的政策进行了宣讲和培训,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多部门共同推进技术合同登记工作的
12、合力。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技术合同登记和成果转化中介机构的培育,目前全市共有家技术合同登记点。截至5月底,全市科技技术合同登记工作及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完成情况良好,实现技术合同登记25亿元。预计在6月底实现技术合同登记35亿,科技成果登记90项,全年工作任务现已完成过半。 五、农业科技创新,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着力提升农业龙头企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我们以提升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充分利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人才和创新资源,为企业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提供科技支撑,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今年以来,组织贤德面粉、天佐农牧、天谷粮油、文东
13、集团等202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业大学、XX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湖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研究开发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并积极推荐贤德面粉、文东集团、宜城大山合现代农业等6家企业申报2023年XX省重大科技专项,宏羽益禽等企业申报XX省2023年省科技支撑方案工程,有力地推进了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二是加速推进农业特色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围绕襄阳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采取农业龙头企业牵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新模式,重点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等新技术。组织XX省文东农业开展集团的“鄂北粳稻优质高效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及精加工工
14、程申报XX省重大成果转化工程。该工程通过筛选适宜鄂北种植的优质高产广适粳稻品种,研究配套保优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打造“和氏璧牌高档优质有机大米中国著名商标(品牌),从而构筑“百亿斤粮食大市襄阳优质粳稻高效种植技术平台,促进鄂北地区优质稻产业开展。同时,我们支持湖北三杰农业产业化筹建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襄阳生物质产业开发研究院。三是农村科技培训工作取得新突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农业专家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和科技培训。目前全市共在襄州古驿、宜城小河等乡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7场,组织农业科技培训班13次,培训农民1500人次。围绕贴近农民和农业企业技术需求,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效劳活动,有效地推动了科技
15、与农村经济,科技人员与广阔农民的密切结合。襄阳这一做法,在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大会上受到省科技厅的充分肯定,并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六、增强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一是努力实现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为了改变我市原来专利申请数量较多,但质量和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专利工作的假设干意见(试行),引导专利申请及授权的重点向企业、向创造专利、向职务创造专利进行倾斜,努力提高全市创造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争取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该意见重点对企业的创造专利申请及授权给予资助和奖励,并建立了对创造专利申请及授权大户的奖励机制,对专利代理机构的考核奖励机制。预计到
16、6月底,我市可望申请专利1500余件,其中创造专利800件。二是大力开展专利执法检查和专利侵权纠纷的调处。深入商场、超市、药店、建材、汽配等商品市场,围绕食品、药品、化装品、农资、建材、机电、汽车配件等重点商品,加强市场巡查和产品抽查抽检,对存在的假冒专利行为,坚决严肃依法进行了查处。截止5月,共检查商品2023000余件,立案查处假冒专利违法案件17件,受理专利纠纷调处案件5件。通过执法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在保护知识产权和标准市场秩序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营造了促进有序竞争和创新开展的良好环境。三是大力营造科技创新创造的浓厚气氛。5月17日,2023年襄阳市暨xx区科技活动周在xx区太平镇文化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市领导罗琼玖、王忠运、陈洪基出席启动仪式,来自市直和xx区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共计200多人参加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紧紧围绕“科学生活、创新圆梦的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宣传与普及活动,集中宣传我市科技事业开展的最新成就,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创新最新成果的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