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3.32KB ,
资源ID:1963369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9633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新小说派主将罗伯格里耶.docx)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新小说派主将罗伯格里耶.docx

1、新小说派主将:罗伯.格里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五十年代中期,出现了传统小说的反对派。这一派作家认为:小说家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不应作任何处理和安排,也不应作任何解释,只能任由事物和行动以自己的存在而取得别人的成认。记录时可以不理睬情节的连贯性,不按照故事开展的正常的时序。把过去、现在和将来,现实、梦境、回忆、幻觉和潜意识,都交杂在一起,可以任意跳跃。这些作家认为描写事物比描写人更为重要,把物放在人之上,描写物时十分细致和科学化,一分一厘也丝毫不差,但到要接触人物本身的地方就戛然而止,甚至不惜放弃对人的描写。传统小说风格,也就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详尽的环境描写,这最终总是归结到有助于对人物的理解,或

2、者帮助情节的开展。而这些“新小说派的作家那么不然,他们对物的描写是独立的,与故事情节脱离的,或者说,是物的描写构成了情节。他们又认为通常阻碍人们认识事物真相的是作家所使用的词汇。这些词汇往往充满了作家的主观感情,所以描写出来的往往是作家的情绪,而不是事物本身。因而他们尽可能地使用“没有个性的“中性的词汇。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忠实地把世界的形象呈现在人们眼前,才能探索深刻的现实和事物的真正秘密。由于他们使用的写作手法同传统的小说写法完全相反,所以被称为“新小说派或“反传统小说派。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阿兰罗伯格里耶。1963年,罗伯格里耶在法国的左岸知识分子群中发表了他的文学主张面向一种新小

3、说,成为了日后“新小说理论的圣经。其后,他与歇尔比托尔(Michel Butor)、娜塔丽萨洛特(Nathalie Sarraute)、克罗德西蒙(Claude Simon)等人并称为“新小说四大家。一、生平从农艺师到作家阿兰罗伯格里耶,1922年出生于法国布列斯特。青年时代在巴黎农艺学院求学。上世纪50年代初在法属殖民地果品柑桔学院担任农艺师,先后在摩洛哥、几内亚和拉丁美洲等地从事热带果木种植栽培研究工作。1951年在非洲得病,归国途中萌发创作念头。在船上构思橡皮。1953年发表橡皮。1955年后在巴黎子夜出版社担任文学参谋,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阿兰罗伯格里耶成为新小说派的领袖。主要作品有橡

4、皮窥视者嫉妒在迷宫中纽约革命方案。另外,还写了一系列理论文章,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未来小说之路自然、人道主义、悲剧,被认为是新小说派纲领。二、创作(一)电影小说60年代后,阿兰罗伯格里耶又着手撰写电影小说,并曾一度专事电影拍摄制作。他认为,电影艺术比小说更适合于客观地记录物质世界,更有效地描绘现代人变幻不定的心理状态。他写的电影小说去年在玛丽亚温泉获1962年第22届威尼斯电影节奖。另外还自编自导影片不朽的女人。 (二)“集合小说上世纪70年代,罗伯格里耶创造了所谓“集合小说(Collage Novel ),对应着美国的“集合艺术;这些小说是由一些片段集合而成,而这些片段又来自于作者与诸如勒内玛格

5、里特、罗伯特劳森伯格、贾斯帕琼斯这样一些艺术家合作的文本,如与劳森伯格合作的可疑的外表痕迹、与玛格里特合作的美丽的俘虏。罗伯格里耶把这些文字集合成书,就有了幽灵城市的拓扑学和金三角的回忆。(三)“传奇罗伯格里耶80、90年代最后一期创作是称作“传奇(Romanesques)的自传性三部曲:重现的镜子昂热丽克或迷醉和科兰特的最后日子。2001年,罗伯格里耶出版了反复,被一些批评家认为是法国近年来最成功的一部小说。 (四)“不朽2004年3月25日,作为“新小说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阿兰罗伯格里耶被选入法兰西学院。这是一位法国文人毕生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法兰西学院的印章上面刻着的两个字是“不朽。这也是

6、1635年红衣主教黎塞留创立这个学院时候的一个野心。 三、罗伯格里耶代表作品橡皮橡皮初版于1953年,是罗伯格里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问世时读者寥寥无几,可是到了60年代,发行量已超过100万册,欧美各国以及波兰、罗马尼亚、捷克等国都有译本。日本不但出版了橡皮的译本,还邀请作者到日本去讲学。1968年,橡皮被拍成电影,片名是谎话者。橡皮典型地反映了新小说的艺术特征。(一)情节错位与深度模式的消失 小说采用了侦探小说式的题材,而展现的是新小说的写作手法和艺术技巧。橡皮写一个政治经济学教授丹尼尔杜邦遭到暗杀的那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小说有一连串情节的错位:杜邦已死杜邦未死;枪杀罪犯错杀杜邦;杜邦真死杜邦

7、未死。小说虽然以侦破案情为主,却用了大量篇幅写瓦拉斯在城内迷宫般的街道上下意识地到处闲逛,但总是走到杜邦前妻开设的文具店前。他屡次以买橡皮为由进入文具店。每次都要描述一番他所需要的橡皮的特点和样式。至于案件的处理结果如何,案件背后隐藏什么样的社会问题等等传统侦探小说要考虑的问题,在这部小说中都被抹擦掉了。事件和人物自己呈现着自己,作者无权也无能力挖掘出其隐秘的含义。每个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力来填补被“橡皮擦掉的空白。 (二)物件的静态描写罗伯格里耶是物本主义这一美学原那么的首创者。物本主义是在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的影响下,通过对传统文学的反省而产生和开展起来的,其核心就是它要求作家在创作中

8、要冷静、客观、真实地记录和描绘生活现象,而不能揭示其任何本质和思想内涵。作为这一理论的倡导者,格里耶认为,传统文学中以表现人物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小说模式已不能适应历史的要求,20世纪毕竟不是巴尔扎克时代了。作者把现实世界看作一个物的世界,把对物件的描写提高到一个最为重要的位置。他引用了索福克勒斯的一句话时间,自己决定一切,不由你做主。这种物件的描写与传统小说不同,它是“非人格化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客观,准确,犹如一幅幅静物画。如对楼梯、番茄、橡皮、街道的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地复现描述。他所要表现的,是一个存在的、运动(正在发生)或静止的现实场景,至于无休无止对“物的描写,无非是为了证实一点:世

9、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唐的。它存在着,仅此而已。他关注的是“存在,而不想追究“意义。如他所言,“一个器皿,只要它作为器皿,便绝没有深度;一个器皿完全是形状和质地还有用途。由此,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和巴尔扎克式的旧的小说世界的分歧便显而易见。传统小说,也就是巴尔扎克式的小说世界,它的着力点是“思想和“寓意,总是强调“物对人的影响,即环境在小说中的衬托作用,环境在小说中的代表意义(比方家具摆设偶尔能够代表主人的性格、地位),他要求作家必须拥有透视力和想象力,通过对地理环境、人及物的形体的描写,来书写一段人生,甚至一段社会历史。相反,罗伯格里耶的“物小说摒弃的正是作者(抑或是上帝)的“权威性,小

10、说所呈现的种种几乎不会超出一个普通观察者的视觉范围。他的着力点只是一种“状态,一种“存在,一种被视野和经验所限的“不确定。(三)影视语言和数学公式的推导作者提供的文本语言,犹如电影中的分镜头剧本,一个视角一个视角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形成跳跃式的蒙太奇效果。有时,直接采用影视语言的表述方式,每句一行,每行一段,既非诗,也非小说。此外,小说还屡次运用数学公式演算,层层推导。(四)复现描述文中时不时出现、其外形又被一遍一遍精准描绘的橡皮是作者所“使用的干预因子之一。它在小说里根本起到干扰读者视线,破坏小说顺序,甚至擦去案情线索的作用。简单情节由表达筑成一座文字迷宫。于是读者面临的问题,与其说是阅读,不

11、如说是一场艰难探索。简单的故事,因为罗伯格里耶对小说虚构的连贯性和原本按直线开展的线索的刻意破坏,如打破时空界限,不同时空相互交错,使读者随着惯性开展的逻辑思维和他们内心形成的对事件的最初认识变得支离破碎。橡皮一共出现五次。但是和小说主旨毫无关联不存在暗喻,也不直接涉及案情。第一次出现,是瓦拉斯去警察局的路上,他先后询问几位街边行人,根本确定警察局方位后,恰巧看到一家文具店开着门,于是走进去,同一位长相年轻的少妇对话,道出想买一块“很软的绘画的橡皮的愿望。而他从营业员手里接过的橡皮不是他想要的那种。紧接着“橡皮第二次出现,在警察局长的桌上。橡皮第三次出现,是上午瓦拉斯去茹亚尔医院的途中,地点在

12、一家新开张的小店维克多雨果文具店。橡皮第四次出现,是中午时分,瓦拉斯再次走在通向茹亚尔医院的路上,走进一家出售书籍兼售信纸,铅笔和儿童绘画用的颜料的小商店。女店员站起来问瓦拉斯需要什么。瓦拉斯的答复同样是“一块橡皮。橡皮第五次出现,已经是这一天的尽头了,阴冷潮湿的夜晚,天将下雪,瓦拉斯走进一家灰尘遍布、堆满货物的铺子,向系着围裙的货主购置一块橡皮不过,这一次照样以失望告终,他未能如愿买到自己想要的那一款。于是重新走进黑暗,走向杜邦寓所。“橡皮不断出现,场景不断重复,而且,在缺乏任何铺垫的前提下,场景之间相互穿插和不断转换瓦拉斯在测量员街杜邦公寓与老女仆谈话,继而转为在茹亚尔私人医院同护士的对话

13、,甚至突然冒出车上普通居民的日常对话形成想象、猜测和真实事件的混淆,令案情扑朔迷离,犹如虚幻梦境。格里耶认为,创作初衷也许根本不可言说,当小说脱稿,批评家们再来追究写作的源泉,或者自以为是套用过去一些伟大作品的模式,甚至一些过时的定义:人物、故事、介入、形式和内容,用来校验一部新作品好还是不好,简直就是荒唐。因为他写作的目的正是想知道自己“为什么渴望把它写出来。显然,答案在“过程中。此理论在当时恐怕很难让人信服,如今看来,却非常符合格里耶的小说气质旨在追求书写过程中的感受,即寻求“写作本身的奇遇。于是,一边创作小说,一边由自己不断解构和定义颠覆传统小说模式的压迫,寻找“能表达(或创造)人与世界之间新关系的新的小说形式。正是这样一块可以用“无动机命名的小说试验场,催生了兼创作家和理论家于一身的罗伯格里耶。【参考文献】1 余秋雨.戏剧审美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2 弗吉尼亚伍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3 加西亚马尔克斯.时代、创作和自己J.外国文学动态,1982 ,(12).(作者简介:洪颖,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