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33.50KB ,
资源ID:2049335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0493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明末清初外国银元内流问题研究.doc)为本站会员(la****1)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明末清初外国银元内流问题研究.doc

1、明末清初外国银元内流问题研究明穆宗隆庆元年开放海禁至清高宗乾隆年间,即对应于西历的十六至十八世纪时期,伴随日益扩大的中外贸易,以银元为代表的外国货币纷纷涌向中国,从流通于东南一隅到席卷中国全境,从中外贸易的支付手段跃为中国货币的主流形式,对明末清初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于清嘉庆以后至民国时期,外国银币牢牢控制着中国的货币流通市场。可以说,白银问题也即其代表形式的银元问题是中国货币史上的重大问题,也是影响晚近中国社会的重大问题。 第一节 外国银币的输入与流通明末清初外国白银的大规模输入,与海禁政策的放松密切相关。隆庆元年(1567年) ,诏“准贩东西二洋,【1】引发了东南沿海蓬勃的

2、海上贸易,也翻开了外国银元流入中国的源头。贸易中,外国对中国商品的渴望远远超过中国对外国物品的需求 。清末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ROBERT HART曾无奈叹息:“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以及最好的衣着,棉、丝和皮毛。既有这些大宗物产以及无数土制副产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别的地方购置一文钱的东西。【2】这样,贸易的外方只能用白银换取中国商品。明末清初外国输入的白银,主要是南美洲白银和日本白银。十六世纪中期,南美洲发现了藏量极为丰富的银矿,秘鲁、墨西哥等国均开采出数量惊人的白银。十六世纪初,世界白银年均生产约1,511,000盎斯。但在十六世纪中期,即明嘉靖二、三十年间,年均产量

3、已提高到10,017,000盎斯,此后直到十八世纪中叶,即清乾隆年间,世界银产量保持在9,000,000至17,000,000盎斯之间。【3】而南美洲十六至十八世纪期间的白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近百分之八十。至于日本,其白银矿藏量也极大,被欧洲人誉为“银岛。据估计,十七世纪初期以前,日本白银产量约占世界的百分之二十。正是由于与中国贸易的另一方“均无他产,但有丰富的白银蕴藏和储藏,所以“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4】而中国,物产丰富,独缺白银,自然视白银为奇货。中外双方在贸易中找到了契合点,所以导致了丝绸、陶瓷外流,而银币内流的局面。明末清初白银内流潮初期,由航海时代的海上“

4、三剑客-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担纲;后期,新兴的海上霸主英国、美国登场亮相;而日本,凭借与中国传统的交通往来和地理上的优势,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葡萄牙葡萄牙是欧洲各国中最早夺取海上霸权的国家。十六世纪初,成功实现了直航东方的梦想。1516年正德十一年,葡萄牙人Rafael Perestrello 驾船来到中国,这是葡中贸易的开始。嘉靖三十六年1557,葡萄牙攫取澳门作为定居点,并以此为据点广通贸易,每年仅交纳明官府的船课税就有二万余两白银。神宗万历六年1578, 明朝官府准葡萄牙一年两次进入广州直接贸易,自此葡萄牙成为中国白银的主要输入国。中国方面主要出口的商品有瓷器、丝绸、绵、手工艺品

5、、农副产品等,“其土不蚕,惟藉中国之丝到彼,能织精好缎疋,服之以为华好。是以中国湖丝百斤,价值百两者,至彼得价二倍,而江西瓷器、福建糖品、果品诸物皆所嗜好。【5】葡萄牙方面,主要以枪炮、玻璃等物品与中国以货易货,但这仅仅是一小部份,大部份那么以白银来补足。葡萄牙的白银来自于二处:其一为与墨西哥贸易所得的美洲白银;其二是透过其全球贸易网的交易所得。据儒塞斯史的澳门一书描述可知,葡萄牙以澳门为全球贸易网络的中结点,将欧洲的工业品运到南洋诸岛换取香料与宝石,然后交换中国的丝织品等至日本调成金银,再返航中国,用日本金、银购置绢、麝香、细工木器、漆器、陶器回欧洲。【6】这样的贸易模式起自于十六世纪六十年

6、代,至十七世纪三十年代日本锁国, 驱逐葡萄牙人为止。万历年间,葡萄牙对华贸易已具相当规模。史书有载:“广属香山为海船出入咽喉,每一船至,常持万金,并海外珍异诸物,多有至数万者。【7】(二)西班牙西班牙与中国的贸易以菲律宾为中转而进行,而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那么于西班牙控制菲岛前三百余年已经开始了。当麦哲伦于1521年(正德十六年)发现吕宋岛时,福建定居吕宋的已不下数万人。“是时漳、泉民贩吕宋者,或折关破产及犯压各境不得归,流寓土夷,筑庐舍、操佣贾杂作为生活,或聚妇长子孙者有之,人口以数万计。【8】1576年万历四年,西班牙完全控制菲律宾,发现该岛的自然资源缺乏以满足日常所需,便支持菲律宾与“和西

7、班牙和印度同样富庶,什么都不缺的中国【9】扩大贸易,中菲间的贸易因之迅速升温,出现了中国商船络绎不绝奔波逐流于菲律宾的局面。福建、广东海商“将中土丝、绵、缎布、磁、铁贵货到彼番国,不卖货物,止卖金银。【10】根据西班牙的记载,当时中国运往菲律宾的货物可谓琳琅满目,除上述货物外,还有面粉、大麦、面食、糖、水果、锡、铅、红铜、玻璃器皿、饼干、咸肉、火腿、黄油、家俱、窗帘、被单、挂毯、台布、地毯、马具、铁盒、铜壶、铁板、火药、水牛、马、驴、骡、鹅、笼养鸟、装饰品等,甚至于还有“铜炮,铸造得非常好,还有各种军用品。【11】中国货物极受欢送,常常是供不应求,“佛郎机之夷,那么我人百工技艺,有挟一器以往者

8、,虽徒手无不得食,民争趋之,【12】面对汹涌而来的中国商品,西班牙人只能从殖民地墨西哥调运白银来交换。1573年12月5日,Enriquez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这一贸易与交往所产生的困难,在于就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无论是菲岛还是西班牙,均无任何物品可供出口,而且又使他们所没有简言之,与那个地方的贸易必须以白银来进行,他们视白银价值高于一切东西,【13】然后西班牙将中国商品运往南美。为维持这样一种中国 货物 墨西哥 白银 菲律宾的物流关系,他们不得不加快墨西哥白银的开采与多条菲律宾海上航道的开辟,其中最重要的是墨西哥西海岸Acapulco港,横越太平洋至菲律宾的航线。面对大量白银流向中国的局面,一

9、位西班牙海军上将不无妒意地惊叹道:“中国国王能够用来自秘鲁的银条来建立一座宫殿。【14】西班牙国王因此于1593、1599、1604、1608、1609、1620、1634、1635、1636、1639、1706、1718、1720、1724、1727年屡次颁发禁令,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但实际收效甚微。只是在清建国后,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这段时期,双方的贸易关系才略受影响。因中西贸易的实质是互利双赢的,因此中国国内对海禁也有相当声势的反对意见,如慕天颜在请开海禁疏中说:“然银两之所由生,其途二焉,一那么矿砾之银也,一那么番舶之银也。自开采既停,而坑冶不当复问矣。自迁海既严,而片帆不许出洋矣。生

10、银之两途并绝,那么今直省之所流转者,止有现在之银两,【15】不久以后,康熙即解除了海禁政策。恢复后的中西贸易,仍与明代时相似, “和中国人的贸易,一如既往,是凭藉由墨西哥带来的银子来维持菲律宾的。【16】除菲律宾中转贸易外,中西贸易出现了新的形式。十八世纪中开始,西班牙人直接进入闽、粤交易。乾隆四年(1739年)九月,闽浙总督上奏“上午,领国指吕宋夷民狼万雷等甲板洋船,装载洋货价值数十万金到厦;【17】乾隆十二年(1747)十一月,闽浙总督和福建巡抚奏称“吕宋船户狼夫西拔邪敏夹板船一只,于十月十八日到厦口,文武会同赴船,查有番梢一百八名,装有海参、鹿筋等货及置买内地货物三十余万两 。【18】但

11、直航中国的白银输入,在西班牙对华商务活动中所占比例并不太重。随着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的丧失,其在对华贸易中也渐渐淡出,勉力支撑至十八、十九世纪之交,中国沿海便很少能看到威风八面的西班牙大帆船了。三荷兰荷兰,中国史书中也称红毛番或红夷,与中国的交往始于十七世纪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七月,占澎湖为定居之地,要求与明通商,但未获成功。后占中国台湾的鸡笼、淡水等地,与广东、浙江、福建商人进行走私贸易,且经常滋扰中国沿海。“崇祯五年二月,海外红夷据澎湖,挟互市,后徙台湾,渐泊厦门。明年夏红夷乘间袭陷厦门城,大掠。【19】中荷贸易早期,荷兰控制的南洋诸国盛产中国所需的热带产品,如胡椒、锡、香料等,

12、交易方式多为以货易货,输入的白银微乎其微。十八世纪初期,胡椒、香料等产品在欧洲供不应求,但欧洲对中国茶叶的需求又急剧膨胀,荷兰不得不调运白银来交换茶叶。1728-1734年,九艘荷兰商船从欧洲直接驶往广州,总货值达2,533,359荷盾,其中白银占百分之九十六。1735年以后,荷印公司放弃荷、中直接贸易,改为每年派遣两艘船到广州,资本为每船三十万荷盾。但这一定额贸易方式的弊端很快就显现出来,费时既长,茶叶质量难以保证,1757 年只能重开直航贸易,平均每艘船携带至少三十万荷盾的银元。此外,荷兰强占台湾后,又在与日本的转口贸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荷兰人开展了代理制的方式,提供资金给中国代理商,

13、委托他们在中国采办日本所需的一应物品,然后销往日本,将日本白银支付给中国代理商。这种转口贸易至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而寿终正寝。四 日本根据学者研究,日本银的输入绝对数量,在晚明甚至超过了西班牙运入中国的白银数,这一优势并保持至清顺治朝(1644-1661)。日本银的输入除第三国转口贸易外,主要是通过中日间的直接贸易。从历史渊源看,中日的交通往来由来已久,日本对中国商品有一种传统的依赖,“大抵日本所需皆产自中国,如室必布席,杭之长安织也;妇女须脂粉,扇、漆诸工须金银箔,悉武林造也;他如饶之磁器、湖之丝绵、漳之纱帽、松之棉布,尤为彼重,【20】此外,书籍、铜钱、名画也在输日物品清单

14、之中。由于“贩日之利,倍于吕宋,【21】所以尽管明朝政府三令五申不准与日本通商,但铤而走险者仍不在少数,“奸民有假给由引明政府所颁的海外贸易许可证,私造大舡越贩日本者矣。其去也,以一倍而搏百倍之息;其来也,又以一倍而搏百倍之息,违禁私通,日益月盛。【22】日本出口中国的主要有刀、剑、硫磺、扇等寥寥无几的数种,其余的就是用银子来支付了。“倭国所好之中国货物,如丝、丝绵、红线、水银、针、铁锅、药材等,其价值均以银计算。【23】这与当时日本白银产量的大幅提高有密切联系的。日本的佐渡、石见、秋田等处有丰富的银矿,十七世纪中叶又引进的新式白银冶炼法“灰吹法,使日本的白银产量急剧上升,占世界产量的四分之一

15、,因而储藏了足够的贸易用银。“日本国银子多产,故上国之人交通往来贩卖,而或因漂风来泊。【24】中日间还有第三地的货物交换,如暹罗、安南、台湾就是其中重要的交换点。这样的中转贸易极为繁忙,J.K.Whitmore就曾这样描绘发生在安南重港会安的中日贸易一幕,“在会安港,中国人和日本人各有领地,相互毗邻。在农历年底,借助于东北季风而来的日本商船载着大量的白银和铜钱来到此港。这些白银被用来交换中国人的丝绸、白糖、沉香木、生丝和陶瓷,日本人用预付定金的方法控制了这里的丝绸和白糖市场。【25】五英国与中国的通商活动中,英国无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在十八世纪以后,其地位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英国最早出现在中

16、国沿海,约在明崇祯十年(1637),但与中国通商的努力因葡萄牙作梗而没有成功。清康熙后,在与中国贸易中,英国开始崭露头角。雍正初,英国常不定期到广东“互市。至“雍正七年(1729),始通市不绝。【26】后不断扩大规模,贸易区域也渐次北上至宁波一带。“乾隆二十年(1755), 来宁波互市,时英商船收定海港,运货宁波。【27】由于次年规模扩大,引起浙江地方不安,遂“禁不许入浙,禁丝斤出洋,【28】于是英国北上天津,“乞通市宁波。“二十七年夏五月,英商啖兰等以禁止丝斤,其货艰于成造,仍求通市。粤督苏昌以闻,许之,然仍限每船只许配买土丝五千斤,二蚕湖丝三千斤。至头蚕湖丝及绸缎绫匹仍禁。【29】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使节马噶尔尼来华,“表请派人驻京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