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他者”抑或“其他”?国别文学研究“他者”抑或“其他”?论埃瓦里斯托 女孩,女人,其他 中的身份隐喻岳剑锋 内容提要:有评论家认为,20世纪英国黑人女性作家的写作主要围绕异国“他者”体验展开,因此该文类是后殖民“他者”诗学的代表。伯娜德埃瓦里斯托的女孩,女人,其他作为当代英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巅峰之作,于2019年斩获布克奖。作家通过标题中的“其他”一词对“他者”的消解主义诠释发起挑战,通过当代英国黑人女性的处境与抗争阐释身份的复杂性。第一,身份具有时代性,即当下英国黑人女性所面对的是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性别与种族交织杂糅的“他者”体验。第二,身份具有主体性,即以实现“其他”身份的可能性对
2、抗固化的“他者”身份标签。女孩,女人,其他的“他者”隐喻不仅是作家主旨思想的体现,而且代表了当代英国黑人女性文学的转折点。关键词:埃瓦里斯托 女孩,女人,其他 他者身份作者简介:岳剑锋,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当代英国文学。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艾丽斯默多克佛教思想研究”(21YJC752023)的阶段性成果。Title:The“Other”Identity in Bernardine Evaristos Girl,Woman,OtherABSTRACT:According to some critics,since the 20th century,black
3、British femi-nist writers have emphasized the experience of being“the other”.Their writings fall into the category of postcolonial writing,in which“the other”is a dominant keyword.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Bernardine Evaristos Girl,Woman,Other,winner of the 2019 Booker prize,challenges the reductioni
4、st interpretation of“the other”and“otherness”to explore the complexity of identity.On the one hand,through her modern black British female DOI:10.16077/ki.issn1001-1757.2022.04.01074当代外国文学 No.4,2022characters,Evaristo expostulates identity as the intersection of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elements,m
5、aterial and spiritual influences,as well as gender and race.On the other hand,Evaristo confronts the stereotypical label of“the other”with“other”possibilities and po-tentials.The“other”identity as explored by Girl,Woman,Other marks a turning point in contemporary black British feminist literature.Ke
6、ywords:Bernardine Evaristo,Girl,Woman,Other,the other,identityAuthor:Yue Jianfeng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China(200092),specializ-ing in contemporary British literature.2019年10月,布克奖破例将大奖一分为二,颁给两位作家,分别是加拿大文坛名宿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的小说
7、 证言(The Testaments,2019)和尼日尼亚裔英国女作家伯纳德埃瓦里斯托(Bernardine Evaristo,1959)的小说 女孩,女人,其他(Girl,Woman,Other,2019)。业界一片哗然,有业内人士将布克奖委员会的做法称为“短视的行为”,甚至是“史诗级的错误”(Flood),他们认为分割奖项忽略了埃瓦里斯托作为首位黑人女作家获奖者的关注度和文化意义。“伯纳德埃瓦里斯托值得独享这份荣誉。对于布克奖委员会来说,这本是一个契机,来扭转黑人女性作家的生存模式,她们不得不为自己抢占空间,且不被认可。布克奖分割奖项的决定反而强化了埃瓦里斯托试图改写的 他者(the Ot
8、her)”(Sarkar)。小说标题中以“其他”(other)一词改写“他者”值得注意,虽然仅一个定冠词之差,“其他”和“他者”的内涵差异可以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被问及选词意图时,埃瓦里斯托的解释略显矛盾:“小说有很多种方法诠释他者性(otherness)这些女性在很多层面上都是他者,有时她们都将彼此视为他者”(Sethi)。作家随后又补充道:“这本书中的 他者是指女性,在我们的社会中女性在某些情况下是 他者,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父权制社会中,还有些人物因为是有色人种而成为 他者。还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性取向、性别、阶级或移民身份德语版的翻译是 etc.(等等),因为无法直译 其他”(Beiga
9、ng)。这种微妙的不和谐恰恰揭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一方面,作为前殖民地移民的后裔,埃瓦里斯托的写作反映了英国本土文化与族裔“他者”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徐彬 125);另一方面,作为少数族裔流散作家,作家的主要创作动机是唤醒读者对霍米巴巴(Homi Bhabha)所言之“地方世界主义”(vernacular cosmopolitanism)的关注,及通过重写殖民实现“翻转帝国”(inverted empire),即以包括女性、少数族裔等“他者”在内的集体视角重新构建英格兰及英联邦的国家身份。为系统论述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追本溯源,对英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他者诗学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一、英国黑人女性文
10、学中的“他者”诗学关于“他者”概念的系统论述最早出现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The Phenomenology of Mind,1805)中。黑格尔指出,奴隶主和奴隶之间存在一种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他将其称作“主奴辩证法”,即人类对自己身份的认识很多时候取决于他者。经过胡塞尔、萨特和列75“他者”抑或“其他”?维纳斯等人的发展,“他者”的内涵更为丰富,还涵盖“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凝视”(staring)和“他异性”(alterity)等含义。在克里斯蒂娃、赛义德和斯皮瓦克等人的进一步阐释下,这一概念在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批评中得到广泛运用。海蒂萨菲亚米尔扎(He
11、idi Saf ia Mirza)在英国黑人女性主义(Black British Feminism:A Reader,1997)里开宗明义地指出:“英国黑人女性的他者身份建构起有意识的联盟,身份不是一种自然的身份标记,而是一种政治从属关系。现在生活在白人之中,身体的差异成为一个定义问题,一个能指,一个你是否归属于此的标志”(3)。瓦莱里史密斯(Valerie Smith)的 不只是种族、不只是性别:黑人女性主义阅读(Not Just Race,Not Just Gender:Black Feminist Readings,1998)则通过交织性(intersectionality)理论进一步阐
12、释了英国黑人女性的多重“他者”身份,将黑人女性定位为男权、白人以及帝国主义的多重受害者,即阶级种族性别三位一体的多重支配相互强化,进而加深黑人女性的从属化程度。正因如此,英国黑人女性被称为“处在 他者性 的最边缘处”(OGrady 268)。这一观念也映射到了文学创作中,20世纪英国黑人女性作家的写作通常围绕“无归属感”(unbelongingness)的“他者”体验展开(Davies 105),且通过对传统成长小说的创造性运用,展现英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方红 35)。然而,近年学界对这种聚焦于黑人女性作为受害者的“他者”身份提出了批评。首先是“他者”概念的僵化问题,“被压迫者被放进一个前置的概
13、念化的框架内,且这个框架不接受任何个人潜力的否定或挑战”(Doy 305);另外,黑人女性主义长期以来以“他者”身份自居的结果是,形成了一种防御主义(defensiveness)立场,进而导致了眼下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僵局(Nash 2627)。埃瓦里斯托肯定了这一观点:“我一点儿也不喜欢受害者故事。过去的黑人文学和部分非裔美国文学好像是黑人苦难的代名词,然而黑人的苦难对谁都没有用处。他们遇到了困难,但他们也克服了困难”(Beigang)。因此,作家反抗的不仅是英国黑人女性作为“他者”的生存体验,更多的是消减主义解读下僵化的“他者”身份。新作标题中的“其他”一词不仅可以解读为由黑格尔的主奴辩
14、证法衍生而来的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关键词“他者”,而且可以阐释为黑人女性所代表的开放的态度、广阔的可能性和丰富的潜力(Diggins)。在 女人,女孩,其他中,埃瓦里斯托的“他者”身份隐喻从外界和内部两个维度阐释了新世纪英国黑人女性群体的新动态:一是通过书写当下英国黑人女性所面对的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性别与种族交织杂糅的“他者”体验,论述身份的时代性;二是黑人女性内部如何对“他者”身份演进性的解读,从而探讨身份的主体性。二、从歧视到微歧视:“他者”身份的时代性女人,女孩,其他 的情节脉络清晰,小说从中心人物阿玛博松(Amma Boson)执导的最后一位达荷美亚马逊人 在英国国家剧院(Nati
15、onal Theater)首演的后台开始,以庆祝演出成功的“余兴派对”结尾。正文部分包括五个章节和后记,前四个章节每节由三个小节组成,小节均以人物姓名命名,讲述了12位英国黑人女性的“喜悦与挣扎”(Frazer-Carroll)。文本在不同的时空18世纪的巴巴多斯、19世纪的纽卡斯尔、20世纪的牛津和今天的伦敦之间自由穿梭,意识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不断更替,语域的灵活切换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当代英国黑人的全景图。然而,很多评论家忽视的一点是,在事无巨细地交代人物日常琐事、饮食服饰等76当代外国文学 No.4,2022细节的背后,作家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情节,即当代英国黑人女性身份的动态演进和流动性。如作家
16、所言,“我想讲述动态的故事,赋予读者想象力塑造更为丰富、更有深度的女性人物”(Donnel 99100)。小说中,年纪最大的人物是现年93岁的海蒂。海蒂的母亲格蕾丝于20世纪初来到英国,出于当时英国社会对黑人强烈的种族排斥,格蕾丝只能从事女仆等低端工作,后不得不和对黑人女性有性幻想的农场主约瑟夫结婚。小说中的老年女性人物还有20世纪中叶移民英国的波米。波米和丈夫都毕业于尼日利亚的顶尖学府,为了“找到一个可以走遍世界的职业”(Evaristo,Girl,Woman,Other 166)来到了英格兰,但是他们的文凭在英国得不到认可,只能从事清洁工、出租车司机等繁重体力劳动,波米的丈夫不久就因过劳去世,留下波米独自抚养女儿卡罗尔。一代黑人移民的讲述展示了英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和对深肤色的排斥,肤色、种族和性别限制了她们平等就业、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然而,年轻一代不再是社会底层的代名词,相当一部分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优秀教育背景和社会地位。卡罗尔通过自己的奋斗从牛津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投资银行家,并和出身优渥的白人弗雷迪订婚。职场上的卡罗尔装扮精致,言谈举止和白人精英并无二致,她会见客户时“坚定(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