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新课程数学教学理念与方法农八师石河子高级中学 秦靖 本文论述了新课程数学教学理念与方法,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良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快乐学习。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怎么学习,只有学会怎么学习将来才能学习更多的知识。教学的方式是新课程给教师们出的一个难题,我们要知难而进,积极去探索。不断改良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总结经验。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程 数学教学 理念 方法 高中课程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应得到不同的开展。虽然根底的题型都不变,但在课堂教学的方法上不可以
2、千篇一律,教学上也要注意许多的方式和方法。通过不同的方法使学生们喜欢学习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那么,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实现课堂的民主,要求教师对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都要有针对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民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在数学教学中,可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预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并列出问题提纲,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交流,弄清概念、原理。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
3、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去学习提供可能。其次,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定出利于学生参与认识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民主的气氛中探索和发现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落实,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活泼起来。 新
4、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增强效劳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开展,无论是教学的观念,还是教学的方法,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在大多数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灌输式的讲授,学生以机械的模仿,记忆的方式对待数学学习的状况仍然占主导地位。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来学习数学,在我们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而且要把自己知道的最多、最好、最生动的东西教给学生,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参与,以什么样的形式能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思考空间;怎样提问,在什么时候提什么样的问题等等。例如,再讲圆锥曲线的时候,不要先讲什么什么曲线,能否给学生看一些图片,或者提前给学生留作业
5、,让他们观察各种桥的形状,再提出问题:这些形状所展示的曲线都很美,它们是一样的吗?有什么差异?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而且使圆锥曲线的学习有了实际背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学生能提出问题,证明他在思考,从另一方面说,也是参与课堂教学的表现。教师如果善于利用学生的提问并适时引导,就能让学生的矛盾和困惑迎刃而解,让学生的激情和智慧得到彰显,从而调节课堂气氛,让课堂活泼起来,那么孔子的“乐学思想也得于体现。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活动。具体来说,数
6、学思维就是以数和形及其结构关系为思维对象,以数学语言和符号为思维的载体,并以认识发现数学规律为目标的一种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培养和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是不同的。数学课程应在学生原有的根底上,针对不同学生培养和开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全面的数学能力。为此、数学教学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不仅是行动上的参与,更要有思维上的参与,通过个体积极思考与别人讨论疑难问题。发表不同意见等方式
7、,激活思维,通过促进学生在心里活动变化中的同化和顺应,深化思维、不断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如我在数学授课中,遇到学生普遍认为难解数学题,我一般会让学生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解法,5分钟后再以组为单位让学生把解题方法列到黑板上,我在讲解的过程中指出其中错误的地方给予纠正,再给予正确的引导。虽然这个过程时间比拟长,但我并不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因为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记忆一些重要的结论,还要开展数学思维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再加上数学学科高度抽象的特点,这就需要学习者有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精神。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多发言多参与,各抒己见哪怕是错的,但老师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用自己的
8、智慧去获取、开展数学知识和能力。四、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去学习新教材中的内容大局部是可以由学生先预习,预习中提出问题来,上课的时候先让学生提出预习时的问题,把问题列到黑板上,在授课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比方我在教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时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如何通过数学中转换的思想用余弦公式推导出正弦公式。同学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虽然有一些想法是错的,但是通过学生的预习,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上课听的更认真更主动,更容易掌握所学的课程。五、教材的动手因素,引导学生操作实践学生的动手操作,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简单地说,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数学活动不
9、是一般的活动,而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新教材注重了这方面教学。如教材中的每个公式都是由学生亲自动手推导出来的,与旧教材相比新的教材把公式推导的过程都用问题的形式,“阶梯的模式一步步的推导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学生观察操作,从而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可以急于把课讲完,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代替学生把教材上要求学生做的事情做了,这样只能是拔苗助长。就会出现“教师讲完了,学生仍不会的现象,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广泛的背景下理解数学知识。重视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引导学生通过
10、自身体验,在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来促进学生的操作实践的能力。六、制定目标教学,做好教学反响。 数学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的活动的灵魂,也是 每堂数学课的方向。备课时要认真的解读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仔细的研究大纲,要提出明确、切实可行的数学教学方向和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到达预定教学目标为终点的教学管理过程。1、 确定目标目标确实定要实际、准确、不拔高也不降低要求。2、 检测目标检测检验教学效果,反响目标达成度。目标教学是通过教学信息的反响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分层次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检测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到达预定的教学目标。每节新课的检测题
11、可根据课本的练习题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按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由低到高,将其进行分类,先出较低的稳固根底内容的测试题,然后逐步推进。对根底差的学生只要求到达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的层次;对根底好的学生到达识记、理解、灵活应用的层次。方法可根据内容采用问答式,板演或510分钟笔测。3、 达成目标 矫正知识的查漏补缺,达成目标。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目标教学中必须保证矫正补救这一环节。检测的目的在于了解目标的达成度,反响的目的在于获得反响的信息,以便补救。矫正的目的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到达预定层次的目标。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编制一定的检测题对全班学生进行检测,并及时获得信息,对已到达目标的学生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
12、的大容量题,让他们自己练习,对没打到目标的学生进行矫正性辅导。每堂课安排510分钟小测验,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给予矫正。使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就保证一定的学习质量。 七、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特别是立体几何,它具有空间的想象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为数学教师带来了一场革命。它打破了传统教师仅靠口述和板书授课的局面。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将文字、图表、声音以及动、静态图像集合在一起,构成教学软件,创造了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是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立
13、体几何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三维动画、空间的透视,让学生更清楚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又如、利用计算机可以很快作出所需要的一切立体几何图形,而且可以是动态的,当拖动某些点时,可以改变它的位置使图形有最正确的视角、最好的直观性。通过这一切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计数机多媒体技术,能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函数的图像,算法、统计、曲线与方程等内容中都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来给学生展示数学的美。总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良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快乐的学习,通过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的开展打下良好的根底,老师的责任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怎么学习,只有学会了怎么学习将来才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教学的方式是新课程给教师们出的一个难题,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参考文献数学教学论 傅海伦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