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稿日期:;修订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广东省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专项()作者简介:黄恺琪(),女(汉族),广东中山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西医防治慢性肾脏病工作通讯作者简介:张蕾(),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广东省中医院,研究员,博士后,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西医防治慢性肾脏病工作 型糖尿病肾病湿证与外周血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黄恺琪,盛泓沁,张燕媚,刘嘉玲,刘旭生,张 蕾,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广东省中医证候临
2、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广东 深圳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外周血炎症因子在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浓度水平,探索 型糖尿病肾病湿证与外周血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 名及同时期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 名临床资料与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指标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了解 型糖尿病肾病疾病进展不同分组、中医非湿证组与湿证组、湿证不同亚组间的炎症因子浓度水平差异,及这些差异表达炎症因子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结果 型糖尿病肾病疾病进展不同分组中,血清促炎因子 、浓度水平随着疾病的进展呈上升趋势。不同中医证候组中,
3、与非湿证组相比,湿证组中促炎因子 、浓度水平升高。湿证不同亚组中,与湿浊证组、湿热证组相比,水湿证组中 和 浓度水平均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水湿证组、湿浊证组相比,湿热证组中 浓度水平升高,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抑炎因子各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外周血炎症因子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组间差异促炎因子 、既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又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结论 型糖尿病肾病湿证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促炎因子 ,既与肾功能进展相关,又可在湿证不同亚型中特异性升高,有望成为与 型糖尿病肾病进展相关的湿证生物标志物。关键词:糖
4、尿病肾病;湿证;炎症因子;标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球 岁成年人中,约有 亿人诊断为糖尿病,其中 型糖尿病占。而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其患病率也随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长而成比例增长,。糖尿病肾病(,)是严重的慢性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形成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有的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的高血流动力学、高血糖及血脂异常的状态能诱发单核细胞吞噬系统激活,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导致肾小球纤维化和硬化等一系列结构性改变。细胞因子包括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粘附因子
5、等,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等。中医层面上,前人医家认为糖尿病肾病以脾肾虚损为本,水湿、浊毒、血瘀、湿热、痰湿为标,其中湿邪占有重要地位。更有医家研究糖尿病肾病与炎症反应的关系,认为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病机为毒损肾络,而毒包含痰、湿、瘀、浊,但未有研究湿邪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基于此背景,本研究扩大炎症因子检测种类,设立疾病进展组、中医不同证候组,以探寻糖尿病肾病湿证与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寻找与 型糖尿病肾病疾病进展相关的湿证,甚至湿证不同证候的特异性炎症因子,为临床诊疗提供更有力的证据。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般资资料料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 年 月至 年
6、 月门诊或住院诊断为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 名作为疾病组,同一时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无糖尿病、心脏病、慢性肾脏病等病史,空腹及餐后 血糖正常)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留取标本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件号:)。诊诊断断标标准准 西西医医诊诊断断标标准准 参考 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制定的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简称 及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对于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出现以下任意一条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肾脏病变:大量白蛋白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任何一期慢性肾脏病。中中医医诊诊断断标标准准 参考糖尿病肾脏病分期辨证规范与疗效评定方案。纳纳排排标标准准
7、纳纳入入标标准准 符合上述 型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年龄范围为 岁至 岁;患者同意参加实验,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排除除标标准准 已行维持性透析治疗或肾移植患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者;处于急性感染、手术等应激状态的患者。分分组组标标准准 型型糖糖尿尿病病肾肾病病疾疾病病进进展展分分组组 参考 分期法,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将纳入的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三组 早期组,即 时珍国医国药 年第 卷第 期 且 ();中期组,即 且 ()();晚期组,即 且 ()。型型糖糖尿尿病病肾肾病病不不同同中中医医证证候
8、候分分组组 根据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入组时中医证型分为湿证组和非湿证组,再将湿证组进一步分为湿浊证组、水湿证组和湿热证组,具体分组标准如下 湿浊证:食少纳呆,或伴恶心呕吐,或伴脘腹痞满,或表情淡漠,或烦燥不安,或皮肤瘙痒;口中黏腻,口有尿味;大便不畅,甚或数日不行,伴夜尿频多,或尿少;舌苔腻。具备任 项即可判定。水湿证:眼睑、足踝,颜面、肢体甚至全身水肿,或伴胸水、腹水;少尿无尿;舌苔水滑;脉沉。具备项即可判定。湿热证:头晕沉重,或腰腿酸困,或肢体沉重,或脘腹痞闷,或胀满,或恶心食少;口中黏腻,或口甜;大便粘滞不爽,或小便黄赤、涩痛,或妇女白带多、味重;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滑,或滑数。具任 项
9、,或任 项加 项,即可判定。方方法法查阅已有研究的与糖尿病肾病炎症机制相关的细胞因子,根据细胞因子的作用,分为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作为本研究所纳入的炎症检测指标。收集所有受试者(例 患者和 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标本,标本送检后获得实验室资料及炎症因子浓度水平数据。将 例 患者按照“”项中的 型糖尿病肾病疾病进展分组标准分组后,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及炎症因子浓度水平进行组间对比,了解各组基线情况并获得与 型糖尿病肾病疾病进展相关的差异表达的炎症因子。将 例 患者按照“”项中的不同中医证候分组标准重新分组后,先对非湿证组与湿证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及炎症因子浓度水平进行组间比较,了
10、解两组基线情况并获得与 型糖尿病肾病湿证相关的差异炎症因子;再对湿证不同亚组与非湿证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行组间比较,了解各组基线情况并获得与 型糖尿病肾病湿证不同亚型相关的差异表达的炎症因子;将疾病进展组间比较与不同中医证候组间比较中的差异表达炎症因子进行交集,获得共同的差异炎症因子,并将其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排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影响 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与湿证密切相关的炎症因子。观观察察指指标标 以下血清标本均在受试者空腹 小时后次日晨采肘静脉血;尿液标本均为受试者于早晨第一次主动排尿后,所排尿液收集于干净容器中混匀取样送检。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体重指数()、收
11、缩压()、舒张压();实验室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白蛋白()、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随机尿白蛋白 肌酐比值()、尿白蛋白排泄率();炎症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微量炎症指标,包括 、。中医证候资料:症状、舌象、脉象等。统统计计学学方方法法 采用 进行数据分析,使用 作图。计数资料采用频率表示,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时采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呈非正态分布时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首先利用 或 进行正态性检验,若数据呈正态分布,则使用 检验方差齐性;若数据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则采用两独立样本 检验,若数据不符合正态
12、分布,或不符合方差齐性,则采用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中,若变量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 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时采用 检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人人口口学学资资料料描描述述性性分分析析 本研究共纳入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 例,健康志愿者 例,共 例。其中男性 例,女性 例,平均年龄()岁。疾病进展分组中,早期组 例,中期组 例,晚期组 例;各组中、较健康组均呈增高趋势,随疾病进展呈下降趋势,其中、在两两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组间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不同中医证候组中,非湿证组 例,湿证组 例;湿证组中、均较健康组及非湿证组高,则较两组降低;其中、在组间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
13、意义();而、在组间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证不同证候组中,湿浊证组 例,水湿证组 例,湿热证组 例;三组、均较非湿证组升高,则较非湿证组降低。其中 在非湿证组与水湿证组、湿浊证组与水湿证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非湿证组与水湿证组、水湿证组与湿热证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组间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表 健康组、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一般资料对比(?)项目年龄(岁)()()()()健康组()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项目()()()()()健康组()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项目()()()()健康组()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体重指数()、收缩压(
14、)、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白蛋白()、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血肌酐()、尿蛋白肌酐比()、尿蛋白排泄率(),与健康组相比,早期组中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健康组相比,中期组中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健康组相比,晚期组中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 早期组比,临床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 早期组相比,晚期组中、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与 中期组比,晚期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珍国医国药 年第 卷第 期 表 患者非湿证组、湿浊证组、水湿证组及湿热证组一般资料比较(?)项目年龄(岁)()()()()非湿证组()湿浊证组()水湿证组(
15、)湿热证组()项目()()()()()非湿证组()湿浊证组()水湿证组()湿热证组()项目()()()非湿证组()湿浊证组()水湿证组()湿热证组(),与非湿证组相比,水湿证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湿浊证组相比,水湿证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水湿证组相比,湿热证组中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炎炎症症因因子子比比较较结结果果 型型糖糖尿尿病病肾肾病病疾疾病病进进展展不不同同分分组组炎炎症症因因子子比比较较 促炎因子中,、随着疾病的进展呈上升趋势,在晚期组中水平最高;、则呈下降趋势,在晚期组水平最低。其中 、在早期组与中期组、早期组与晚期组的对比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早期组与
16、晚期组、中期组与晚期组的对比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健康组与中期组、健康组与晚期组、早期组与晚期组的对比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早期组与中期组、早期组与晚期组的对比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健康组与中期组、健康组与晚期组、早期组与中期组、早期组与晚期组的对比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促炎因子两两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抑炎因子中,、随疾病的进展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 则呈现下降趋势,但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余抑炎因子两两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见表。表 健康组、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促炎因子 健康组()(,)(,)(,)(,。)(,)(,)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促炎因子 健康组()(,)(,)(,)(,)(,)(,)(,)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抑炎因子 健康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