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9 ,大小:323.57KB ,
资源ID:210776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107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阿Q正传》三次全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考释_温立三.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阿Q正传》三次全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考释_温立三.pdf

1、教学研究鲁迅研究月刊 2023 年第 1 期阿 Q 正传 三次全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考释温立三内容提要阿 Q 正传 是百年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却多以节选的形式出现,全文入选仅有三次。1932 年高语罕编国文评选 和 1960 年九年一贯制语文试用课本的两次入选,因课本使用面小和使用期短而未能产生影响,20 世纪末的第三次全文入选高中语文课本使这部作品得到广泛传播,世纪之交数亿高中生经教师指导阅读过这部经典名著。前两次入选有意淡化文学本体价值,强调社会人生导引和思想政治教育,第三次入选努力“回归鲁迅”“回归文学”“回归语文”,凸显文学和语文本体特性。阿 Q 正传 三次全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探索是新世

2、纪“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改革的“先声”,给当下语文教育改革以启示。关键词阿 Q 正传 ;国文评选;鲁迅;王灵皋;中学语文课本鲁迅作品于 1923 年进入语文课本,至今已整一个世纪,百年间多达 160 篇鲁迅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值得注意的是,孔乙己 风波 故乡 药 等问世不久即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而在当时刮起文坛风暴并给鲁迅带来巨大声誉的中篇小说阿 Q正传,却是发表长达 11 年之后才在语文课本中“亮相”。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单就其长达两万多字的篇幅就让教科书编撰者望而止步。民国时期虽有学者如刘半农、朱自清等提及选文的节选问题,如刘半农谓“凡长篇文字,仅选一节者,即以此节为主,其余为附”,朱

3、自清主张“关于别国文学思潮,则用代表作的译本 短篇选全篇,长篇节选”,当时的国文课程标准中亦规定可以“节选整部的名著”以供学生略读,但课文选编实践中鲜有实行节选方式,选编者普遍希望给师生呈现整篇作品全貌。20 世纪 40年代解放区语文课本开启阿 Q 正传 节选模式,如胶东新华书店 1946 年版初中国语 选“优胜纪略”一章,东北书店 1949 年版高中临时教材国文 选“优胜纪略”“续优胜纪略”两章,这种做法,在1949 年后为中学语文课本编制者所普遍采用。据考,民国以来阿 Q 正传 曾入选 16 个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其中仅 3 次为全文编录。一、1932:国文评选(一)“校罢简篇心欲碎”国文

4、评选 编者署名王灵皋,即中共早期党员高语罕(18881948)的笔名。高语罕,安徽寿县人,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新青年 撰稿人,陈独秀的忠实追随者,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和德国哥廷根大学,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参与策划八一南昌起义,1930 年后,与陈独秀一起闲居上海。高语罕拥有革命家和教育家的两重身份,他深度参与革命,保持书生本色,有人评价他“很直爽很诚恳而带点鲁莽”,“心直口直,想到就说”。高语罕曾经夫子自道:“老夫别85DOI:10.15945/11-2722/i.2023.01.008无所长,所有者唯一只臭嘴巴,一支烂笔头而已。”“一二八”战事爆发后,高语罕吟道:“苍茫倚剑独哀吟,

5、偶泻天灵自吐吞。眼底战场应有我,哪堪憔悴作诗人。”这是国家内忧外患之时高语罕避居上海期间郁郁寡欢、悲愤难抑的真切写照。国文评选 这套课本正是高语罕“以文字自遣”的产物,这在“书后”有所流露:“校罢简篇心欲碎!/欲哭不哭,欲泪无泪,/哭是弱者的无聊,/泪是懦夫的稚气。/向敌人哭,是自己宣布死刑,/向他流泪,更是表示自己无力!”不少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身兼革命者和学者双重身份,高语罕即为近现代中国教育革新的先驱,他既有传统旧根基,又曾留学日本、德国,对西方教育有深入了解。在教育实践上,高语罕自称“当过五年的小学教员,五年的中学教员,我自己都是教国文”。他使用自编教材,所编辑的白话书信 虽遭查禁却再版

6、39 次,当时一度与独秀文存 尝试集 并称三大畅销书。还创办商业夜校、平民夜校和工读学校。因此,高语罕是一位既有理论修养又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家,他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国文作法 文章及其作法 文章评选 语体文作法 作文与人生 等学术著作,使其跻身现代语文教育家行列而毫不逊色,而凭其深厚学养和教育经验编撰 国文评选 更属情理之中。(二)“适合现代青年的需要”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教育方面继续采用北洋政府的教科书“审定”制度,即编撰权下放民间,“中央政府”只负责教科书审定和颁行,这就给民间编写出版教科书以较大空间。国文评选 正是当时民间编制出版的众多国文教材之一种。在这套读本的序言中,高语

7、罕对本书编辑动机有明确表述:“书肆中出版的国文教本,真没有一部比较完善的教材”,因而“发愿给青年学生编两部研究国文的读本(一部初中的,一部高中的)”?11。在高语罕看来,“完善的教材”就是“适合现代青年的需要”?12,这与当时颁行的初级中学国文暂行课程标准(1929)中的选材标准相符,如“合于现实生活”,“含有改进社会现状的意味”,“能使学生对于思想之启发,获得理论的指示和实际的自得”?13,这几条标准明显有利于新文学作品的入选,阿 Q 正传 则是最理想的入选篇目之一。高语罕对青年可谓情有独钟,他始终关注青年的培养与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即发表 青年之敌 青年的病根 青年与国家之前途 等多篇

8、短论,他认为,在中国社会内忧外患之时,“求于此十年之内,能以卓自树立,奋发为雄,内以刷新政治,巩固邦基,外以雪耻御侮,振威邻国,则舍我青年谁属?盖民为国之根本,而青年又民之中坚也”,为此,应“导正其志趣”“培养其道德”“发扬其精神”?14。20 世纪 30 年代初,五四“新青年”的时代渐行渐远,但高语罕的心中未曾放下中国的青年们,这时,他在上海石库门的暗夜中,坐在书桌前,就着微弱的灯光,选评了这套他认定“现代青年”所需要的 国文评选。(三)“现在或将来都还是光景常新的”进入 20 世纪 30 年代,故乡 孔乙己风波 药 等多篇鲁迅小说已经成为各套中学国文教科书中的“保留篇目”,为什么高语罕无视

9、这些名篇而单单看中阿 Q 正传呢?高语罕认为,以鲁迅为代表的许多中外文学大家,他们的作品“描述技术和它们代表时代之丰富的精神与内容以及它们之中所显露的现代社会之阶级的矛盾与斗争,实在足以给现代青年以极大的指导与兴奋”?15,从思想内容到表达形式及其所反映的“阶级的矛盾与斗争”,阿 Q 正传 都是鲁迅的代表作。从中看出高语罕独特的眼光。然而下面这个因素同样重要:即该书“序言”中所说,这套读本不是“完全精密地按照学校课程的时间,分配教材的量,而是注重初中的青年的国文程度及其生活所需要的教材”?16,国文评选 不是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册的教95科书,而是供自主阅读的课外读本,选文长短便不受约束。这套 国

10、文评选 共 3 集,采用文言与白话混合编排的方式,85%为白话文,15%是“极其近于白话文”的文言文,而白话文又以文学作品占绝对多数,这也正是高语罕主张的要以白话文学作为课外阅读的主要材料。20 世纪 30 年代的国文课本编写已告别 20年代单一选文的编法,新增助读文字以助师生“教”与“学”。本套国文评选 正是如此,有“选”有“评”,即对所选作品既分析结构又点评内容,尤其对作品内容,“对于它的好处,丝毫不敢埋没,然而对于它的缺点,也一点不肯放过”。在高语罕看来,任何作者都不能不受时代、环境和其他社会关系的制约,作品因而不可能完美无疵。高语罕认为,这样做是为了给青年“即我们将来社会的柱石,筑下一

11、个坚固伟大的基础”,使他们“两眼洗得晶明,并且要把头脑养得冷静,胸中养得雪亮,不但不要受古人欺,也不要受今人欺,不但不要受中国人欺,也不要受外国人欺”?17。正因如此,这套课本的名称中一个“评”字非常显眼,这正是这套课本与同时代其他国文课本相比最突出的地方。对 阿 Q 正传 的“评”,高语罕首先罗列当时评论界对鲁迅作品的“批评”:几年以来,中国的新文坛上对于鲁迅的作品很有一些激切的批评,最重要的议论大致如下:(1)鲁迅的文学是小资产阶级的作品。(2)鲁迅的代表作品阿 Q 正传 的时代已经死去,就是说,鲁迅落在时代的后面,又不追逐时代。(3)鲁迅“完全变成一个落伍者,没有阶级的认识,也没有革命的

12、情绪”。(4)鲁迅“没有政治思想!有的不过是惨败不全的模糊的反抗封建,军阀,官僚的片段的思想,此外什么也没有”。?18以上是 20 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创造社批评家批判与否定鲁迅及其作品的代表性言论。如创造社核心成员钱杏邨(阿英)在太阳月刊 1928 年 3 月号上发表死去了的阿Q 时代,宣布“阿 Q 时代已经死去”,鲁迅“落在时代的后面”“变成时代的落伍者”。当时,一部分创造社成员自以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对鲁迅展开了激烈的“围剿”。身为“五四”之子而深知鲁迅精神价值的高语罕,对上述“激切的批评”展开了反批评。他当然不认为“阿 Q 时代已经死去”,他坚信鲁迅并未“过时”:他用了两千多字的

13、篇幅进行了有力的反击,最后说:鲁迅的 阿 Q 正传,正是代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小资产阶级这一社会运动的动荡中的主要思潮,不仅是叙述辛亥革命中的农村社会之阶级变化与社会的关系,并且暗示着第一次大革命中必然经过的历史现象,即在现在或将来都还是光景常新的。?19这是鲁迅研究史上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的批评方法,对 阿 Q 正传 这部文学杰作的价值做出的评价,“现在或将来都还是光景常新的”预言这部作品之不朽。因此,从表层看,阿 Q 正传 选入国文评选 是对创造社批评家否定鲁迅的一种回应,反击“鲁迅的文学是小资产阶级的作品”“鲁迅的时代已经过去”的观点,从而肯定鲁迅的历史地位和 阿 Q 正传 的不朽价

14、值,这是对鲁迅的“力挺”。从深层次看,高语罕选评 阿 Q 正传 全文并推荐给中学生,主要目的在于训练他们的思想和眼光。二、1960: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语文(一)“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提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求中小学教育缩短学制、提高程度、突出政治。1958 年 8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事业管理权下06放问题的规定,指出今后教育部的任务之一是“组织编写通用的基本教材、教科书”,“各地方根据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可以对教育部和中央主管部门颁发的各级各类学校指导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通用的教材、教科书,领导学校进行修订和补充,也可以自编教材和

15、教科书”?20。同年9 月,教育部发出通知,各地可自编教材,教育部不再颁发教学用书表。通知掀起了 1949 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第一次自编教科书的热潮。据统计,全国有北京、上海等 18 个省市和师范院校自编九年制和十年制中小学新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即为其中之一。北师大专门成立普通教育改革小组,提出九年一贯制改革方案并编写出版各科教科书。北师大的表现得到中央领导的表扬,时任中宣部部长的陆定一说:“北京师范大学成为教育革命的大学,这是很好的现象。我们希望一切高等师范学校,都成为教育革命的学校。”?21编有阿 Q 正传 全文的 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0 年版)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产生

16、的。这套教科书的第 18 册的“说明”中有这样一段话:“全日制九年一贯制的九年级课本”,是“依据适当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 的原则,本着彻底革命,大胆实验的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师生三结合编写成的。”?22这里说的是九年级课本的指导思想,其实也是这套课本问世的大背景。这套课本虽由新中国唯一的中小学教科书专业出版机构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但使用面小,中国教育年鉴 显示“各省市、自治区去年有一些学校试用北京师范大学编的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新课本”?23,但除了“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小学进行试验”?24,不清楚还有哪些学校用过这套昙花一现的课本。(二)“培养阅读和分析专门著作的能力”20 世纪 40 年代解放区曾有多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入选 阿 Q 正传 部分章节,然而1949 年之后,阿 Q 正传 又一次被搁置 11年之久,才由北京师范大学普通教育改革小组将之编入语文课本。这部文学杰作被长期拒之于新中国语文教科书“大门”之外,与阿Q 这一“落后的农民形象”有关。然而,为何这部作品于 1960 年突然选入教科书呢?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第一,正如前面所述,阿 Q 正传 入选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