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三化与形式“三化 内容“三化与形式“三化2023年度,河南省电视纪录片创作百花争艳,形势喜人,这从2023年度电视优秀节目评选可见一斑。本次评选,全省共有28部纪录片参评,内容五彩缤纷,形式多种多样。但披沙拣金,我们还是能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一、内容的“三化 1主流化。近几年来,我国的纪录片创作有一种倾向愈演愈烈,这就是所谓的“非主流化。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电视纪录片一窝蜂地去寻找所谓的“边缘题材、“边缘人物,深山老林、大漠孤岛,麻木或半麻木的人物,落后而愚昧的习俗,成为记录的主要内容;编导们远离社会、远离炽热的时代,津津乐道于所谓的“生活原生态,猎奇、展览丑陋阴暗的一面,以此去博
2、得国外评委的喝彩而谋求冲击“国际大奖。这其实是对电视纪录片概念的一种以偏概全的理解,也是一种有害的趋向误导。而在2023年度河南省电视优秀作品评选中,我们欣喜地看到,纪录片送评作品呈现出一种强有力的“主流化倾向。 这里,有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高度赞扬的人民的好卫士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有被毛泽东、朱德称之为“共产党人好典范、“中华民族英雄的新四军著名将领彭雪枫,有202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致力于艾滋病防治、关爱艾滋孤儿的退休老教授高耀洁,也有一些奋战在基层第一线的工人农民。笔者统计了一下,28篇参评作品中,称得上“边缘题材的只有两篇,93的作品都是“主流题材。这反映了河南省电
3、视纪录片作者的一种集体自觉。2平民化。所谓的“平民化也就是一种平民意识、平民视角。你关注普通百姓,创作者真正把自己的心态融人普通百姓当中,和他们同呼吸、共悲喜,就能使自己的作品自觉不自觉地呈现出一种喜人的“平民化。嵩山丰碑中许许多多老百姓对任长霞的评价、追忆、感念,缝山人中铁路职工的喜怒哀乐,王嫂的2023中王嫂的追求与困难,绿树黄花掩映的农民中朱树东的发财与失落,李老汉的一天中李老汉的执著与困惑,都使我们感觉到作品中弥漫着的土地芳香般的平民气息。那是百姓的怒哀乐,那是百姓的希冀和难题。只有以此为自己的使命,喜其喜而忧其忧,才能真正称得上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才能真正地“代表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
4、益。3生活化。作品是从“概念出发还是从“生活出发,就使作品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概念化或“生活化面貌。“概念化的作品空洞无力,令人生厌;“生活化的作品生气盎然,令人可喜。生活化首先表现在人物的选择上。本次参评作品的主人公绝大局部都是生活中鲜活的人物,从生活中来,在生活的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出出生龙活虎的活剧。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安阳台选送的王嫂的2023中的王嫂。王嫂是滑县的一位普通农民,她生性爽快,敢作敢当,作品一开始,是王嫂正因外出承包土地的事跟丈夫怄气:“你叫我去我也得去,你不叫我去我也得去,我想包我就包,挣了钱你不能花。不让包,我偏包!生活化的对话,声情并茂的纪实化拍摄,使王嫂倔强、爽直的性格
5、跃然于荧屏之上。其次,生活化表现在细节的描写上。请看缝山人:此片描写的是一群铁路工人在深山里寻找险情处并攀岩为之挂防护网,锁定松动岩石不使其坠下,保护铁路运输安全的故事。片中不仅有工人们攀登绝壁的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有一些很生活化的细节描述,如工人们收工后在夜幕下休息时孤寂地吹唢呐、欢乐的“天体浴以及“捉蝎子玩等细节都极其生动地表现出“缝山人生活的单调和寂寥。二、形式的“三化 1纪实化。电视之长处就在于声画同步,可以最大限度地表现生活的原貌,而纪录片,正是将电视的这一长处发挥到了极致的一种题材形式。生命的接力讲述的是安阳一位志愿者王艳玲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四川一位素昧平生的白血病患者的故事,片子一
6、开始作了极其简短的背景介绍,而后用纪录的手法,展现这一事件的关键性阶段: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往四川成都传送往患者体内输送移植。此过程从2023年10月17日16时开始,至次日的22时40分王艳玲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为止,片子采用时空同步、纪录性拍摄的方法,生动而准确地表现了事件的进程,令观者似亲眼目睹一般。2多样化。一花独放不是春,姹紫嫣红春满园。综观2023年河南省电视纪录片创作,我们欣喜地看到,纪录片的形式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仅从参评的作品看,有纯纪实和与时空同步的生命的接力、李老汉的一天,有纪实和解说并重的嵩山丰碑、缝山人、王嫂的2023,有厚重的历史文献纪录片彭雪枫,也有轻灵
7、飘逸的散文式的生活纪录片想上岸的船摇曳多姿,煞是好看。世界是多彩的世界,生活是多彩的生活,自然,我们的表现形式也应该是多彩多姿的。3情感化。电视纪录作品的非情感化曾经是前几年一个颇为时髦的口号,甚至直至今日,依然是一些纪录片创作者不肯放手的一面张扬的旗帜。本次河南省2023年度优秀电视作品评选参评的纪录片,大多数作品都倾注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明朗而浓烈的有嵩山丰碑、彭雪枫,欢快而幽默的有吕老汉赶会,紧张而急促的有生命的接力,舒缓而悠远的有缝山人,它们或直接或间接,或炽热或含蓄,各有千秋,不一而足。有些电视工作者以为前几年那些不动声色“非情感化拍摄或者叫“零度拍摄的纪录片,才是电视人追求的目标,殊不知,当你扛起摄像机去拍摄时,你已经作出了“选择:你选择拍摄A而不是B,选择拍摄A的这一件事而不是那一件事,选择拍摄他性格的此一面而不是彼一面,甚至于一个镜头的处理,你用仰拍而不是俯拍,用平光而不是高光等等,都隐含着说明着拍摄者的态度,都透露着创作者的好恶。对于人物纪录片来说,纯自然的“纪录性拍摄是没有的。所以,我们用不着避讳,用不着羞羞答答,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用我们的镜头,记录炽热的生活,表现心中的英雄。“文学是人学,我们镜头前的主角永远应该是倾注了创作者情感的各式各样的生动鲜活的人物。(作者为商丘电视台副台长,2023年度河南省电视优秀节目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