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1.69MB ,
资源ID:212078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120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又是一年三月三》:壮族文化符号的主旋律呈现_黄新宇.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又是一年三月三》:壮族文化符号的主旋律呈现_黄新宇.pdf

1、 76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2 月 25 日出版 2022 年第 6 期又是一年三月三:壮族文化符号的主旋律呈现黄新宇(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摘 要:电影又是一年三月三作为 2018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的献礼片,主要讲述黄永华时隔 39 年重回南山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故事。影片以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为背景,通过壮族民族服饰、特色饮食、诗性思维、干栏建筑、壮乡铜鼓等,将文化符号进行声光影呈现,展现浓厚的壮乡文化与边疆民族的家国情怀,弘扬壮族的民族团结精神,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时代内涵,不愧为一部成功的主旋律庆典献

2、礼片。关键词:又是一年三月三;壮族文化;文化符号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891(2022)06-0076-05电影又是一年三月三讲述黄永华在临近退休之时,主动请缨来到 39 年前自己曾经作为插队知青下乡的中越边境南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当地群众在严重缺水的村里开山凿洞开通引水渠,从而了却多年夙愿的故事。影片聚焦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呈现广西脱贫攻坚和追求中国梦的现实生活,致敬为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奋进的时代英雄1。本部影片为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而特别制作,除了展示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还以壮族特有的传统服饰、饮食文化、铜鼓器乐、丧

3、葬习俗、节日活动等,呈现华南地区壮族人民的民族文化、诗性思维和性格特点等。该片获得了第 26 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少数民族电影工程优秀剧本奖以及 2018年中国国际青年电影展“组委会特别推荐奖”和“最佳女主角奖”等奖项,并入选“中国民族电影七十年回顾展”百部优秀影片、第九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等。影片将秀美的边境风光嵌入到浓郁的民族文化之中,不断呈现壮族文化符号元素,以壮族服饰、丧葬习俗等展示南疆边境独特的民族风情,不失为近年来一部不可多得的少数民族题材主旋律电影1。一、盛世三月三:壮族节日的宏大呈现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广西的一个重要民族传统节日,身在异乡的壮族民众在这一天都要赶回乡里团聚、祭祖,

4、各家各户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同时还举办各种盛大的庆典活动,青年男女聚集到田间地头、江边河畔进行山歌对唱,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收稿日期:2022-10-22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越边境乡村 共建共治共享 治理机制研究”专项课题(18XMZ053);崇左市民宗委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中越跨境文化研究”课题(LHKT202201)。作者简介:黄新宇(1976),男,壮族,广西凤山人,硕士,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华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语言与艺术 第 3 9卷 第 6期2 0 2 2年 1 2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V o l.3 9

5、N o 6D e c.2 0 2 2DOI:10.19488/ki.45-1378/g4.2022.06.012 77 第 39 卷 (总第 145 期)祈盼。经过千百年的延传播布,广西“三月三”已具有稳固的地方民族文化符号、象征符号及特定的文化价值表征,强化民族归属感与认同感,延续、传承壮族文化精神,成为一种集体意识的文化心理积淀与身份显现。在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卷十中就有关于青年男女抛绣球择偶求欢的记述,“上巳日,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飞駞。男女目成,则女受駞而男婚已定”2。说明宋代期间华南西部青年男女以歌代言、以歌传情已成为一种交流交往方式,通过节日对歌而自由婚恋已成

6、为一种习俗。明朝的邝露在赤雅里也记载了壮族“三月三”歌圩对唱的热闹场面,“春歌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中秋节。三月歌曰浪花歌”3,由此可见,华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农历三月初三对歌的习俗。影片开头呈现壮族民众在节日期间穿着盛装载歌载舞,无论是敲击铜鼓的男子,还是手捧绣球的少女,都展现了节日期间的“歌”“舞”习俗。片尾呼应片头,以民众在山野里擂铜鼓加一首壮族山歌三月三作为收尾,展示了三月三的民族节日氛围和习俗,文化韵味浓厚而独特。影片选取民族重要节日“三月三”以及壮族文化符号,将其作为民族核心文化元素进行时空叙述及声光影呈现。作为展现民族团结进步、不畏艰难险阻的主旋律庆典献礼电影,影片讲述广西民族团

7、结好故事,诠释边疆地区壮族民众的民族文化与家国情怀,彰显国家意识形态与民族情感4。影片紧紧围绕三月三传统节庆时间节点,以脱贫攻坚事业为主轴,一方面呈现新时代民族和谐发展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呈现地方民族文化的节日符号,“这部电影在细节上则处处展现着壮乡的风土,服务着自治区献礼片的需要”“影片名字直接将壮乡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呈现出来”5,影片用极具壮族文化标志意义的标语“又是一年三月三”作为题名,意在展现特定的民族节庆氛围,突出壮民族文化意蕴,寄托地方民众对社会精神生活的坚守,讴歌南山村世世代代的乡土情怀与家国情怀。二、传统服饰:以黑为美的服饰观念千百年来,壮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8、在湿润温热的喀斯特地貌环境里形成了以黑为美的民族服饰审美意识。至今,在中越边境壮族群众聚集区以及传统壮族村落,多数中老年村民在节日期间还戴上自制土布黑色头巾,身穿自织的黑色棉布上衣、长裙或长袍,脚穿自纳自绣的黑色布鞋,其传统服饰审美习俗多以黑蓝色为基调。影片中南山村群众上衣衣角衣摆处、袖口边,大多都缝纫镶嵌有一条白色或蓝白相间的甘蓝饰边小布条,黑色上衣衣襟边也有蓝白甘蓝镶边。无论是以卢爷爷、莫大山为代表的老年人,还是像农香竹、农金秀以及村里外出到城市务工的中青年男子,抑或是晓丽等少年儿童,日常也都是身穿黑衣或黑底蓝衣。影片中所呈现的壮族传统裤子基本都是黑色缅裆裤,裤管宽大、透风。影片开头,载歌

9、载舞的青年少女服饰也带有红色布料和绸缎,部分黑色衣裤在袖口边镶嵌一条红色花边,代表着喜庆色彩,分明是受到汉文化的色调影响,从中可窥见壮族文化及民族文化性格中具有较为强烈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吸纳性,能够包容、吸收、接纳来自外地的不同文化,并融合衍生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影片以当地老、中、少三代人的壮族特色服饰来呈现民族外显符号和民族文化,展示诚朴纯真的地方文化风采和边疆民族风情,从侧面代表他们其实也在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与魂魄,展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至今,部分壮族村民还在山地种植棉花,并自行用棉花纺线织纱,浆洗、蒸煮、染色,做成黑色布匹,再缝纫成各式服饰6。壮族民众通过黑色服饰展现出个人、民族

10、的文化心态、审美旨趣以及价值观念,将长期历史积淀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心理、文化习俗、服饰观念呈现在以黑蓝色为主调的穿着打扮上,并在一定程度上定格成为壮黄新宇又是一年三月三:壮族文化符号的主旋律呈现 78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2 月 25 日出版 2022 年第 6 期族区别于当地其他民族的身份特征和符号之一,也成为壮族文化血脉流淌传播的一种外在展演,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识而延绵不绝6。影片中以农香竹、农金秀等为代表的壮家女性大都是身穿斜襟右衽女式黑色或蓝黑色土布短袖上衣,裤子是自织黑色土布甘蓝花边七分裤,头戴黑色嵌红白条纹甘蓝刺绣头巾;卢爷爷、农大安、卢有望以及一众铜鼓擂鼓手等男性也是身穿黑色

11、或蓝黑色对襟土布上衣。当地民众上衣纽扣都是用土布条揉拧而成的布纽扣,脚上穿的农家布鞋也一律是土布黑色鞋帮和鞋带,即便是作为壮族定情物、友谊象征物的绣球,以及作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也大多以黑色为基调,就连农香竹闺房的门帘也是一匹黑色的土布垂帘,可见以黑为美的服饰文化观念深入民心,已成为民众日常服饰的审美色调。影片中黑色服饰等一系列具有浓厚壮族文化的符号随处可见,它们作为壮族民族文化心理、文化审美的外在物进行多场景多景别的视觉呈现,契合了壮族自治区献礼片的文化元素赋能及主题要求,不愧是一部成功的民族叙事电影。三、饮食习俗:五色糯米饭的民族意涵五色糯米饭是壮族群众在三月三期间必备的特色美食,主要

12、用于祭祀先祖及馈赠亲友。节日期间,壮族民众用枫树叶及其嫩茎浸泡制作而成黑色汁液,从黄花、黄栀子、黄姜等植物的花朵、果实、块茎当中提取黄汁,用红蓝草、紫蓝草等经水煮熬制而成红色、紫色汁液,将糯米分别浸泡到四种不同颜色的汁液里数小时,之后再加上白色糯米一起放到蒸笼里进行蒸煮,就成了香甜可口的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在壮族民众当中寓意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也代表壮族民众的自然崇拜、祖先信仰以及文化审美,契合“五行”学说的思维,也就是“木、火、土、金、水”所对应的“绿、赤、黄、白、黑”五种自然颜色。千百年来,三月三期间,壮族民众家家户户蒸煮五色糯米饭,用来馈赠亲友,共同祭祀先祖,并聚族分享,已是一种民间特

13、定的习俗,并成为一种集体文化意识。在岭表纪蛮里,就有记载古代华南地区民众在三月三吃食五色糯米饭并进行祭祖拜坟的习俗。“三月三日,以枫叶染糯米,曰乌饭,一曰青精饭,或染五色饭,以祀祖先,男女咸出拜墓。”7这说明五色糯米饭成为壮族传统美食和三月三祭祖供品由来已久,早就成为民族特色文化标识并被广泛认同、传播。三月三作为壮族传统盛大节日,将特有的文化符号体系进行主动的世代传承,把“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之中,使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成为对人生的知识及生命的态度”8。影片结尾以特写镜头呈现杜鹃提前迁坟的感人场景,因农大安一家“舍小家为大家”“逝者为生者让路”的宽广胸怀与淳朴民风,卢爷爷双

14、手捧着一碗糯米饭上来,“杜鹃不到二次葬的时间又要启程,这在我们南山可是件大事啊大伙都来送送她”,全村人手捧五色糯米饭在坟墓四周围了三圈,以最高的礼节最隆重的地方习俗表达对逝者的无限敬意。影片以俯拍、仰拍、平视等多种视角,将五色糯米饭所表征的壮族人民情感、民间信仰、道德习俗以及文化审美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呈现,将其所蕴含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民族审美等文化意识进行象征性与隐喻式呈现,通过镜头将民族文化符号的深刻内涵外化为视觉表达,以视觉语言传达无限的文化意涵及民族文化心理。四、文化心理表达:诗性思维的歌唱千百年来,壮族人民世代生活在祖国华南边陲,在北回归线附近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喀斯特地貌环境里日

15、出而作日落而息,常年伴随着溪河、山峦、树林、幽谷、台地、梯田以及各种飞禽走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孕育、习得了“以歌代言”的诗性思维和诗性智慧,养成了“山歌 79 第 39 卷 (总第 145 期)黄新宇又是一年三月三:壮族文化符号的主旋律呈现本自心中来”的民族语言表达方式、文化思维方式、交流交往方式,民众以诗性思维传达着对生活的体验,并延续至今。长期以来,壮族地区到处是“歌山歌海”,民众一直浸润其中,用山歌来代替直白简单的语言进行心声表达,已成为生活交往中的一种习俗,特别是在酒席上的酬唱应和,在歌圩场上的自由对唱,壮族民众常常用腰脚韵的壮语山歌(壮话山歌每一句多为单数字的五言或七言,在两句一联

16、里,上一句最后一个字作为“脚”,和下一句中间一个字作为“腰”,该两字壮话语音务必要押韵)来表达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思想情感,并通过山歌传达民众道德审美、思想观念、生活习俗以及人生百态,记录并讲述日常生活,抒发心声与情怀,传情达意。时至今日,在壮族聚居区的田间地头、幽谷山林、河溪湖畔,还常常能听到悠扬婉转的脚腰韵原生态壮歌,“以歌代言,出口成章”的“歌化生活、诗化生活”习俗正是诗性思维的具体外化。壮族民众在长期的文化流变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山歌代言传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诗性思维表达模式,熏沐成一种具有人类文明史意义的心灵习性、讲唱习俗。正如有学者所言,“从神性思维、诗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演化序列中,壮族民歌传统和诗性思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重要的文化史意义”9。纵观壮族发展史,其传统文化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及审美意识,并深深植根于华南地区广大喀斯特山乡丛林乡野民众群体的土壤之中,反映出壮族群体的诗化、歌化文化特征与交流表达习俗,折射出地方群体的独特性格与民族审美意识、文化心理及服饰观念,维系着民族群体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在千百年不断的积淀过程中,通过山歌唱和与以歌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