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1.83KB ,
资源ID:2146640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1466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巧用三个借助培养数学“量感”.docx)为本站会员(la****1)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巧用三个借助培养数学“量感”.docx

1、巧用三个借助培养数学“量感摘 要:文章以培养小学生的“量感为前提,针对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的教学,分别从借助生活实际培养“量感、借助数学活动培养“量感、借助整合拓展培养“量感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明确“量感的培养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思维拓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制订更为完善的数学教学方案,以期能够为今后的数学教学和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关键词:小学;数学;“量感;实物比照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2-10-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2)09-0072-02小学中的“量与计量是数学学科中的重难点内容,一些高年级学生在求解问题时无法保证准确性,

2、主要原因在于“量感的缺失。新课改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点。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量,到达培养“量感的目的。但是,“量感这一概念本身具有非标准性,教学中有时会缺少对它的关注,这就需要从课堂教学着手,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一、借助生活实际培养“量感(一)在课堂上展开实物比照“量是长度、体积等单位在生活中的真实表达,与实物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对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来说,实物比照是一种对培养学生的“量感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认知毫升一课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课的知识,事先準备了吸管、量杯等工具,让学生使用吸管吸取杯中的水,要求为1

3、毫升,吸取的过程中将水柱大小、高度记录在纸上。这一操作完成后,学生将吸取的1毫升水分别滴在手心与纸面上,并观察水滴的变化。观察中学生发现,1毫升的水可以分为18次滴落在纸上,其滴在手心上的大小和硬币相似。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构建“1毫升的表象概念,形成“量感。因为该实验操作与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知识时借助实物比照,使教材中抽象化的知识得以直观地表达,从而在大脑中形成了“1毫升的“量感。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标准量表象,其间可以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真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便可以构建对“量感的认知,提高

4、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为例。课堂上,教师应用假设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体作为教学工具,并让学生观察这些正方体,使其对“1平方厘米这个概念有切实的体会。随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想象,总结生活中的“1平方厘米的物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的指甲外表、橡皮外表都是1平方厘米,形成了的“量感理念与认知。(二)在课堂上开展实物测量小学生“量感的培养,可以通过实物测量的方式来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组织学生测量身边的一些实物,其间便可以形成“量感。以北师大版五年级“比较图形的面积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图形面积以及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知“

5、图形面积的概念表象,随后选择身边的任意物品来计算面积。有学生用了长度为1厘米的小棒作为长度计量工具,测量对象选择了文具盒与书桌等。在面积计算的过程中,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面积“量感。假设今后在生活中遇到需要测量面积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在脑海中构建概念表象,对不同的面积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大概了解了书桌、文具盒等物体的面积,如1个书桌约与16个文具盒的面积相同;面对数学问题时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加以解决,这使得脑海中的数学知识更加具象化,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总之,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物测量感知来培养“量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二、借助数学活动培养“量感数学学科中的“量

6、感属于感知概念,其本身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动和思维。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量感,教师可以从教学活动入手,立足数学思想,使用多元化手段,丰富数学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助其在大脑中建立“量感表象。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构建实物模型。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这些新奇的教学工具有极大的兴趣。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认知一些小的单位,通过根底知识的引导与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量感。如果涉及较大单位的教学,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已经形成的“量感加以估量,完善其“量感体系。以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吨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比照、推理等两种数学思想教学“吨这一计量单位,让学生

7、在大脑中形成标准量,构建“吨的相对“量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单位,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计算一名男生的重量,得到50千克的数据,这对小学生而言已经非常重了。教师再向学生介绍,20名体重为50千克的学生一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只有介绍大量物品才会用到“吨这一单位,从而形成“吨的“量感。这样,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过想象、比照之后,更加具体地感知了“1吨的重量,也了解吨、克、千克三种单位之间的联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根底;同时能弱化数学知识的抽象化特征,在大脑中形成“量感。三、借助整合拓展培养“量感在对小学“量与计量相关知识进行

8、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形成“量感,教师需要将所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且搜集一些课外知识,通过数学知识的拓展来完善教学方案,使形成的“量感更加深入。为了到达这一目的,建议分别从数学知识的整合与拓展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具体如下:(一)数学知识的整合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培养“量感的过程中,除了加强教学外,还要帮助学生及时消化知识,尊重学生个性化特征,制订分层教学的方案。课堂上,教师对计量单位进行指导之前,需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还存在问题,便要结合之前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理解,梳理各个单位的联系,在大脑中建立清晰的数学计量逻辑关系,从而形成“量感。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这种结

9、构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计量单位的关系,形成发散性思维,有效提高估测水平,加强对量与计量相关知识的认知。学生如果已经建立完善的关系结构图,便可以建立规模更大的概念域与概念系。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为例。因为学生已经了解了面积的有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利用这一点深入展开体积单位教学。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面积计算方法,整合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延伸到三角形面积计算这一方面。学生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引导其将三角形转换为其他形状,将其他相关知识加以整合,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等各个形状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来整合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面积计算单

10、位的认知,进而形成“量感。(二)数学知识的拓展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场所,也可以脱离课堂的限制,拓展到课外。“量感的培养也是如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计量单位,要尽可能地拓展教材中的知识。学生掌握量与计量的知识越多,对“量感的敏感度也就越高,在今后数学学习中便会产生自觉意识,防止出现乱用单位的现象。此外,教师也可以将量与计量和其他数学内容加以整合,幫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以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认识多位数人口普查一课为例,这一课涉及量与计量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指导教材中的内容外,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一些其他的数字,并设疑:“2022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数约

11、为1 295 330 000人,其中北京市约有13 820 190人。同学们能够准确读出这些数字吗?该问题中同时涉及量与计量、多位数等知识,学生在读出这些数据的过程中就很好地锻炼了“量感。再以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一亿有多大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悟“1亿这一概念并且形成“量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如“1亿瓶矿泉水有多重“1亿根筷子有多长等,通过这种具象物体的比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亿这个单位,加深对这一课知识的理解。另外,在课堂上,教师渗透了数与代数、几何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的知识点,通过组织拓展实践的方式,将不同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拓展数学课堂。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

12、解能力有差异,在“量感的培养方面也难免会表达出随机性的特点,所以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入手,形成量的观念,在日常学习中自觉培养“量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根底。四、结语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学生开展的有效教学手段。“量感的培养作为小学数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小学生处于大脑开展的关键时期,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提高估测能力、拓宽创新思维。那么,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期间,便要抓住这一点将教材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地呈现,降低难度,引导学生掌握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了解量与计量各个单位之间的联系,通

13、过思考、实践等方式积累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改革的实施奠定根底。参考文献:1赵佳人.经历多维体验 促进量感培养以“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为例J.小学数学教育,2022(11):10-11,41.2朱洁芬.由图形认识走向“量感建立“认识角教学新探J.小学数学教育,2022(Z4):11-13.3杨冬菊.学生量感培养的教学策略以小学“计量单位教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2,31(4):76-78.4缪海琴.量感:儿童应当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教学通讯,2022(7):9-10.5梁培斌.数学实验赋予儿童“量感以生长的力量J.江苏教育研究,2022(Z4):99-103.6张 芹.“量感不应成为数学教学的盲点以低年级“计量单位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22(9):31-33,37.作者简介:胡跃攀(1978),男,浙江金华人,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