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父当学梁启超为父当学梁启超 张圣荣/责任编辑 笔者参观梁启超故居,对梁启超教育子女的印象犹深。梁启超九个子女人人学有所长,“一家出了仨院士,九个儿女九栋梁”,个个忠心报国。梁志超的育子之道,在今天仍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借鉴。为父尽责 现在的父亲往往为了事业、生计到处奔波,忽略了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梁启超既是学者,又是政治家,工作繁忙,却不忘对孩子的关心与教育。为了提高、充实孩子们的国学、史学基本知识,梁启超请了他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谢国桢先生来做家庭教师,在家里举办高水平、有实效的家庭培训班。梁启超还经常为子女购买图书和各种学习用品,在其书信中有相当的篇幅是讲购书的。另外,他根据
2、自己的学习经验,直接教给孩子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多方面地开展书信往来,勤于饭桌上的亲子沟通。在培养儿女的问题上,梁启超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充分发挥了父亲应有的作用。言传身教 家庭教育中最有效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梁启超十分注重通过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道德培养,尤其在爱国思想方面。梁启超爱国之心永不变,40 年脑中未忘一个“国”字,为子女们树立了榜样,使得孩子在为祖国奉献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在日本时,梁启超每天晚上让孩子们围坐在小桌旁,一边怡然自得地喝着酒,一边绘声绘色地讲中外历史上爱国英雄的故事。孩子们长大进学校后,梁启超对留学国外的孩子学成回国做什么,都有细致的考虑。他要思成
3、在美国学习结束后,再到欧洲学一年回国,还建议回国后的思成到东北大学工作。他同意思永的要求:在美学习考古期间,回国实践一年再出国继续学,以便将国外新考古方法运用到中国。他要思庄学生物学和图书馆学,回国后和思永一起当他的助手。他要思忠在美国陆军学校读完后,回国入黄埔军校。梁启超不断启发孩子根据祖国的需要,学好自己的本领,并且用自己的所长最终为祖国效力。发现优点 几个孩子在不同的岗位上才能都得到发挥,这与梁启超了解孩子、发现孩子优点及时点拨培养密不可分。梁启超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的长处与弱点。比如在 1927 年 8 月 29 日,他在给思成的信中说:“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
4、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多用点功夫。”梁启超还在给思庄的信中写道:“庄:在专门学科之外,还要选取一两种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据你三哥说,你近来看文学书不少,甚好,甚好。你本来有些音乐天才,能够用点功,叫它发扬滋长最好。”梁启超努力创造必备条件,培育、发挥孩子的长处。为使二儿子梁思永在考古学研究上有所进步,梁启超亲自为他联系自费参加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在山西的考古发掘,甚至还和瑞典考古学家斯文赫定联系,让梁思永自费参加其在西北的考古活动。为了让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建筑学上大展宏图,他特意花巨资安排他们到欧洲度蜜月,细心考察欧洲的建筑艺术。这次欧洲之行为
5、思成夫妇此后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建国之初梁思成、林徽音就成为清华大学的一级教授,在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中国建筑史等方面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深沉的爱 爱是最伟大的教育。梁启超对儿女充满着深沉而强烈的父爱。他九个子女先后有七个到国外读书或工作,尤其在晚年,他有五个子女求学海外。他非常想念他们,时常给他们写信,称他们是“大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那两个不甚宝贝的好乖乖”、“对岸一大群孩子们”、“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从这些称呼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是多么喜欢、疼爱自己的孩子们。两代人以书信倾诉着彼此的苦和乐、悲和欢,他们互相惦念着、鼓励着。父亲对子女没有任何说教和指责,只有循循善诱,每封信中都充满了真挚的爱,这爱变成一种力量,注入了孩子们的生命。比如在给思庄的信中说,“你想家极了,这本难怪.但日子过得极快,你看你三哥转眼已经回来了。再过三年你便成为一个学者回来,帮着爹爹工作,多快活呀!”书信,传递了两代人之间的情谊。除了倾诉亲情以外,他们还谈论国家大事、讨论人生哲学。所以说,梁启超对待孩子既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而又十分理智。作为一位近代教育家,梁启超在子女教育上确实下了极大的功夫,对育子之道作出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