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制内,做不到这点,难成事,更难成人体制内,做不到这点,难成事,更难成人 工作上遇到难题了,我们最正常不过的思路就是,迎难而上,埋头苦干,解决问题。 可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实际工作中的时候,在问题出现,与开展具体行动解决问题之间,有没有忘掉了点什么东西? 问题出现了,马上采取行动,迅速分析原因,一步步去解决,这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正常反应。 这样的工作思路,在人数不多,科室不多,职责分工没有那么细致的时候,确实没有问题。 但,随着人数的增加,科室的增加,分工更加细致,运转思路就会出现很大的不同。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分工更加细致、责任更加明确。 每个人都是整个单位运转的一环,就像是自行车链条,一
2、环扣一环,然后循环往复,最终推动自行车轮转动,向前行驶。 在集体很小的时候,因为人数少,分工没有那么细致明确,这就有点一大家人过日子一样了,互相之间并没有那么多的划分的边界。 有事一块上,有活一块干,是谁的不是谁的,分的没有那么清楚。 而大机关就像是一个精密的仪器,环与环之间都是按照规章制度来衔接的。 为了保证精密机器的正常运转,每一环要做的,就是根据规定,干好自己的一摊事。 不需要你去动多少脑筋去创造,只需要你根据要求落实到位。 也就是听指挥,做到令行禁止,不能擅作主张。 那么,当问题来临的时候,我们也就找到了最先要考虑的事情: 要弄明白,这项工作,应该属于谁的职责范围。 每个人,每一个环节
3、,都有自己常年负责的工作。 对于分内的常年从事的工作,那必然是熟悉来龙去脉,对工作本质问题的把握比其他人要更加的深刻。 当在这件事情上出现问题的时候,最有效的、最迅速的解决问题的力量,肯定是当事人、负责人,而不是不相关的其他人。 越界工作,事倍功半。 对于不熟悉的领域,如果贸然踏入,在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他人指导的情况下,能够干及格已经是很好了。 一个新手,进入别人干了多年的领域,怎么可能比老师傅干的漂亮。 高效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首先要明确,这个问题出在哪里,该由谁来负责。 解决问题,要交给最熟悉这个问题环节的人。 遇到问题,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任务,不管是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不管自己是不是最适合
4、解决问题的那个人。 那些不管不顾往上冲的人,名义上看起来,好像是在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主动担责,主动出击。 可是,这种没有基于调查研究,基于人岗相适的“头脑发热”,不就是一场“外行领导内行”的冒险吗? 不做事前调查研究,就跟那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干好了那是碰巧,干不好,那才是正常。 而我们身边,这样的人,没有那么少见。 好大喜功,看到问题出现了,就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 不管是不是自己擅长的事情,不管自己能不能干好,不管不顾的往上冲,把加班、熬夜、吃苦当做是一种向领导炫耀的资本,一种自我感动,一种表现自己的手段。 会不会,正是因为这种无知的无畏,导致本来的具体负责人只能靠边站。 从而,错
5、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的人选,也可能导致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个人的表现,与,集体的利益,孰轻孰重? 当我们是具体办事人员的时候 该出头的时候,要争取出头,但是要量力而行,不能让集体的利益,来为自己好大喜功,为自己的冒进而买单。 不仅会导致集体的损失,也会导致个人形象的受损。 当我们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之后,这种根据个人特点进行工作分配的事情,会是工作的重点。 问题来临的时候,做不到人岗相适,胡乱安排一通,会计去了门岗,保安去了技术室,技术员干起了厨师 这早就给撸了帽子了。 谁家的孩子哭,谁的父母自己抱。 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才能更好地调动个人积极性。 一锅粥一样的大杂烩,吃起大锅饭,谁还有那干活的积极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