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2.92KB ,
资源ID:2212397      下载积分:9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2123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在“奖学金”仪式上的讲话.docx)为本站会员(sc****y)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在“奖学金”仪式上的讲话.docx

1、在“奖学金”仪式上的讲话在“奖学金”仪式上的讲话 *大学*学科创建于1952年,今年将迎来70华诞。70年来,*学人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科技报国使命,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其中,两院院士27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00多人。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我们特别怀念那些厚植*根基的先贤们。他们爱国奉献,教书育人,用无形的精神创造了有形的奇迹。此时恢复“*、*奖学金”,目的就是要鼓励更多*学子继承先辈的精神,开拓和重塑*的未来。 我最早见到*老师和*老师是在四十年前。1982年我考入*,开学典礼在鸣放宫举行。适逢*学科创立三十周年,在我们的开学典礼上隆重表彰了四位*系的奠基人:蔡镏生、

2、唐敖庆、*和*。主持人一一介绍每一位老师的成就和贡献,并赠送牌匾。*老师的牌匾上写道“功高振铎”。*老师的牌匾上写道“春风桃李”。我尤为记得的是,主持人介绍*老师时,提到了她学习、生活和工作过多个国家,包括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和瑞士,精通日语、英语,德语水平也很高,还自学了俄语,学生们的掌声最为热烈,仰慕她学贯中西。 我们经常说,*老师和*老师分别是*无机*和生物*学科的奠基人。实际上,1952年*系创立时,蔡镏生老师是系主任,*老师是无机*教研室主任,*老师是有机*教研室主任,唐敖庆老师是物理*教研室主任,伊葆芳老师是分析*教研室主任。1960年,陶老师很敏锐地提出,*

3、要与生物相结合,成立生物*教研室,*老师是生物*教研室第一任主任,带头开展蛋白质*研究。后来在生物*教研室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生物系。此外,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高分子*在我国尚属新兴学科,*老师以她的远见卓识在*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分子*专业,并亲自讲授高分子*课程。这可能与*老师早年的学习和工作有关,1931年*老师于日本京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学位论文题目是“米淀粉的生物*研究”,淀粉是一类典型的天然高分子,是高分子科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因此,*老师是*无机*学科的奠基人,*老师是*有机*、高分子*和生物*三个学科的奠基人。 无机*学科创建伊始,*老师是普通*主讲教师,并负责筹备无机*实验教学。

4、关老师不仅自己承担主讲任务,还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希望尽快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关老师有句名言:台上无人,台下有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诫青年教师,上台讲课时,不要害怕,不论谁来听课都看作是自己的学生;下课后要广泛地征求意见,提高教学效果。相对于理论课,关老师在实验课方面花了很大的力量。没有实验桌,就在两条凳子上架上木板;没有酒精灯,就用墨水瓶改装;没有上下水管道,他们就在实验台的两端引进一根水管,装上一个水龙头代替上水,在水龙头的下面放一只水桶代替下水。关老师带领几位年轻的老师,始终以乐观的心态克服了许多困难,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就安排了无机*实验课,让学生们能够动手操作,让*系培养的人才既有很强的理

5、论基础,又有很好的实践能力。 *老师和*老师相识在日本京都大学,同为博士研究生,两人一见钟情,结为伉俪。他们五十余年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尽管关老师在无机*教学和研究方面也成就斐然,但他生前多次表示自己不如陶老师。他谦虚地说:主持理化楼的设计还像个工作,对得起*的学生。实际上,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设计理化楼*系这部分时,时任系主任蔡镏生老师认为关老师在上海担任过大同大学的教务长,有这方面的经验,专门邀请关老师担任设计总负责人。在*楼的设计中,关老师花了很大的心血,特别是注重通风设备和管道设计,否则会造成污染,影响师生健康。*楼这部分1956年建成,之后在1965年建成西侧物理系部分。理化楼是*标

6、志性的建筑,是许多校友曾经学习和工作的地方,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值得好好珍惜。 改革开放之初,再次打开国门之后,顿觉科学研究差距之大。一方面,陶老师利用她的国际学术影响,邀请了日本著名的生命科学专家矢岛治明教授多次访问吉林大学,并同沈家骢老师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另一方面,她还把自己的“开山弟子”李惟老师引荐给矢岛治明教授,安排他到日本留学研修。在矢岛治明教授的指导下,李惟老师获得了京都大学博士学位。在陶老师过世之后,沈家骢、李惟和矢岛治明三位老师继续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科研合作,从教授之间的合作,拓展至校际交流,乃至中日多肽与蛋白质*界的交流与合作。沈家骢、矢岛治明和我的德国导师林斯托夫教授一起

7、,于1993年8月在桂林召开过一次国际多肽与蛋白质*的国际会议,我也应邀参会并作蛋白质有序组装的报告,得到一次向前辈们学习的机会。 关老师和陶老师生活简朴,但朋友、同志和学生有困难时,他们经常慷慨解囊相助,事例甚多,令人感动。在*老师逝世后,*老师按照陶老师的遗愿,在1983年将她生前积蓄的一万元连同自己积蓄的一万四千元交给了*系,共二万四千元作为*系学生的奖学金。在“*、*奖学金”的支持和鼓励下,一些优秀的学生延续着他们开创的*事业,昔日的获奖者于吉红院士就是杰出代表之一。 *老师和*老师都是坚定的爱国主义实践者。陶老师曾担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吉林省政协副主席等,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之外,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老师在1986年90岁高龄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位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知识分子,为其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政治信仰找到了“身份”归宿。 在*学科创立70周年之际,在校友们的慷慨捐赠下,我们得以恢复“*、*奖学金”。在此,我要特别感谢陈学思学长,他一次性向“*、*奖学金”捐赠200万元,以表达对两位老师的敬意和对母校的深情。希望广大师生校友能积极贡献力量,共同传承*和*两位先贤教书育人、科技报国、爱国奉献的精神,接续奋斗,再创辉煌。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