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大众文艺舞蹈研究一直以来,舞蹈均被归纳在“艺术之母”的范畴,涉及动作元素、表情元素与构图元素等,本质上传递着表演者的内在情感,凸显着社会生活状态的表现形式。可是基于本质,舞蹈艺术是人体艺术,呈现出人体的动作美。舞蹈艺术蕴含着中华美学精神,中华美学精神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和中华思想一样存有博大精深的特点,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向往与追求。每一名舞蹈艺术工作者都应该研究如何在舞蹈艺术中体现出中华美学精神,创造文学艺术的精品。一、舞蹈艺术的审美特点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其基础目的便是让观众充分感受和认知舞蹈艺术的呈现是人们生成某种意识的流程。人们在赏析舞蹈作品时,对舞蹈艺术内在的生活场景和思维情感
2、密切关联,综合观众的具体生活,促进精神情感的升华,赋予了舞蹈艺术一定的审美印记。人们鉴赏舞蹈作品,即进行针对性的审美活动,因此舞蹈艺术的展现要从审美特点出发1。首先是情感美,舞蹈艺术的中华美学精神,有着情感美的组成元素。舞蹈美学创作,强调舞蹈者传递情感的过程。大多舞蹈艺术都来源于创意,以人类的情感作为主线进行设计,舞蹈美学也如此。舞蹈艺术发展为创意层面,情感展现也和创意密切联系,表演者要全方位地反馈与传递情感,促使众在欣赏舞蹈时得到情感抚慰,因此舞蹈艺术的情感美便是融入了创作者的真切情感,表达了表演者的态度。其次是形象美,舞蹈艺术作品的设计,按照某种形体动作加以展示。形象美作为舞蹈作品的精髓,
3、更是艺术的形体展现的美感。舞蹈创作中离不开艺术形象,如雀之灵运用了流畅舞步以及动作,让舞蹈存在着灵动的特征,让观众了解到孔雀的形象,由此利用舞蹈的形象美传递表演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态度,与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滋养观众的身心2。再次是意境美,其属于中华美学精神的一个组成体系,是意与境的互相结合,换言之是情境交融。舞蹈艺术的美学体现是借助肢体语言对虚拟化的内容进行表现,在音乐或者道具等配合下引发观众共鸣,促进三维空间的动静结合,搭建和谐化整体。因此美学精神的意境美和舞蹈艺术是互相依存的,两者不能割舍。最后是韵律美,其作为舞蹈美学的显著特征,在艺术表现的意蕴以及规律中得以彰显,通过舞蹈韵律与节奏的适应
4、凸显韵律的特点。表演者应重视形态以及情感的统一化,提高表现张力效果。另外舞蹈艺术还涉及美学的音响成效、力量动态与和谐场景,各要素环环相扣,舞蹈艺术更加具有审美性。二、在舞蹈艺术中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意义研究美是艺术特征的重要形式,更是舞蹈艺术的精髓。舞蹈艺术作品以表现与传达创造者的思维为主,带给欣赏者一种美的体验,若与美学思维偏离,即使是完整的“回”“流”“境”论中华美学精神在舞蹈艺术中的体现万星妤(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摘要:舞蹈艺术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影响力,如何在舞蹈艺术中实现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值得所有舞蹈艺术工作者们重点关注。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
5、话精神,中华美学精神主张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言简意赅、凝练节制,形神兼备、意境深远,以知、情、意、行的互相结合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因此文章通过研究中华美学精神在舞蹈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阐述如何在舞蹈艺术中体现中华美学精神,尝试通过舞蹈艺术的创新,推进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继承,更好地给舞蹈艺术发展提供空间。关键词:中华美学精神;舞蹈艺术;体现形式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3)05-0110-03111大众文艺舞蹈,也会匮乏一定品格与艺术元素3。通过研究舞蹈在最近几年的变化情况,笔者发现其基础特征便是创作者更多关注了美学和表现过程,尤其是多维度延伸。许多舞
6、蹈作品,如水月中国妈妈等,其内涵的震撼力是比较强的,目的是确保欣赏者可以在满足感觉器官需求的基础上挖掘深厚的意蕴,追求自然之美。例如林怀民创作的舞蹈作品水月,舞者的身体律动是连续不断的,凸显了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色调。明镜以及水资源完美倒映着表演者的身影及其呼吸吐纳,促进肢体协调运作。在一些人把目光放在西方舞蹈上时,林怀民便重点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了解舞蹈动作的来源,通过自由化的思路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美学元素,诠释了虚实结合的韵味4。然而一些舞蹈作品是把“艳”或者“俗”作为基本点引起他人的重视,并且在短频快的环境中,舞蹈作品数量迅速增加。因此许多舞蹈作品没有充分体现出中华美学精神,反之盲目地创新和
7、设计让舞蹈作品缺少审美的文化内涵,不能对人们完美渗透美学元素。在我国的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优秀的舞蹈作品应凭借生动性和形象性打造舞蹈世界,对实际的生活进行反映,传递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韵味,把时代变化和历史创新互相结合起来,鼓励人民积极创新5。本土元素也是舞蹈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即细致钻研和融合美好事物,打造存在特殊民族风格的艺术体系。如今,和艺术作品存在关联的表述比较多,特别是“有筋骨”与“有温度”,促进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实现我国人们追求审美过程中遵循的艺术特征和观赏特征统一化发展。由此中国美学精神在舞蹈艺术中可以被理解为最高的情感境界。不管是创造者还是表演者,均需要树立弘扬美学精神
8、的意识,舞蹈表现不是许诺,而是深化人们的情感,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幸福。基于此,舞蹈艺术的表现中,应涉及中国美学精神元素,投入充分的精力认真研究,开发舞蹈作品,促进中华美学精神蕴含在舞蹈艺术中的各个角落,最终落实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三、中华美学精神在舞蹈艺术中的具体表现舞蹈创作的思维存在于素材选取、立意和形象刻画等多个层面,中华美学精神神体现在舞蹈艺术中,一方面应通过创作者高超的编排能力加以实现,另一方面要展现文化涵养。(一)起承转合“回”之动势“体如游龙”“转似回波”,中国舞蹈总体上呈现出回旋的动势状态,这与中华美学精神中的和谐、温润等内涵相一致。明代朱载堉提出了“学舞,转之一字,众妙之
9、门”的理论,点明了中国舞蹈“起承转合”这一动势特征。其在中国古典舞中有体现,中国古典舞的运动路线讲求“拧、倾、圆、曲”,水月作品的分析,首先是水中之月代表着空灵美感,利用巴赫无伴奏组曲自然化表演舞蹈,在动作和语言上对舞蹈设置基调,表演者通过自我的力量对外部空间进行感受与体验,把感知直接传递在观众的身体,落实身心合一的诠释。舞台的全部动作都跟随音乐而变动,突出佛教文化,有着沉静和空灵之感6;其次是太极之势代表着圆融,此舞蹈创作巧妙地结合了太极这项运动,借助舞蹈动作挖掘运动的气息特点,缓慢调节舞蹈的表演节奏,展现了终点到起点的美学精神。舞台调度的体现上,凸显“回”的动势。动作语言的创设,有男演员以
10、及女演员交织的画面,打造刚柔结合与虚实结合的境界,犹如男女表演者共同存在于空间,互相对抗与牵引,凝练了美学精神的和谐韵味。(二)气韵生动“流”之过程中国舞蹈行云流水般的流动过程,凸显了人体在时空中的流连与绵延。形体运动与舞台调度体现出了“流”的过程。在舞蹈作品小溪江河大海中,编导结合中国古典舞中的“圆场步”并给予创造性的加工,充分利用女子群舞在动作连接过程中的优美变化使“流”的意象更加鲜明,营造出了小溪、江河、大海不停流动向前的幻象。此外,“流”的过程中,气韵生动这一中华美学精神内涵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扇舞丹青的舞者以扇为笔,以呼吸表现动作的轻重缓急,并运用古典舞身韵的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轨
11、迹,以行云流水般的舞姿流韵彰显“气韵生动”的美学精神,营造了一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由“流”之过程引出“气韵生动”之特征,体现中华美学精神。(三)虚实相生“境”之内核如果说“回”之动势、“流”之过程是中国舞蹈的外在表现,那么“意境”就是其内核与精髓。“虚实相生”即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其既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之一,也是意象营造过程中的一个具体原则。舞蹈飞天之所以能为观众带来沁人心脾的视觉感受,离不开其中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舞台后部的LED大屏幕呈现佛光普照、敦煌壁画等背景,营造了唯美的虚拟空间,同时,在飞天的高潮部分情绪升华时,云雾升腾的氛围与五颜六色灯光营造的景象,此为“虚”。这一系列景
12、象、氛围唤醒了观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与追求,使观众不知不觉地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从而引起无限的联想与想象。舞蹈中演员行云流水般的舞蹈动作为“实”,带给观众直观的审美体验。虚与实之结合,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呈现层次,更使作品闪烁着中华美学精神的光芒。舞蹈研究112大众文艺由此在舞蹈艺术的展现方面,创作者应强调中华美学精神的表达,领悟舞蹈编创的关键点,融入自身的道德涵养以及文化底蕴。当下的许多舞蹈作品都含有中华美学精神元素,舞蹈工作者更应该细致地对其进行挖掘与创新,突出中华美学精神的历史地位,创造出具备生命力与活力的舞蹈作品。四、在舞蹈艺术中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思考传承美学精神,感知传统文化内涵,作为美学
13、自信以及坚定信念的基础保障,研究舞蹈史的历程,对舞蹈特色与美学特色加以全方位凝练,设计适应观众身心需求的舞蹈艺术作品,这是新时期青年要重点实现的目标,也是传统文化求垂不朽的必要条件。(一)跟随时代的发展创新当下,舞蹈工作者中华美学精神应被视作核心点,对舞蹈的发展历史进行整理,形成和社会创新相互匹配的舞蹈思想,肯定舞蹈美学精神价值。舞蹈饱含美学思想与情怀,通过摄取美学元素,可以赋予舞蹈艺术作品一定的特色,描绘写意特色性的同时发展舞蹈美学史观。在美学史的归纳方面,参照中国舞蹈美学的内容,对应著作潜在的美学精髓与哲学思想,前人的付出赋予了舞蹈美学发展更多的支持条件,因此现在的舞蹈作品也应为传承于弘扬
14、民族精神做出努力。舞蹈工作者在创作舞蹈期间应关注、发扬美学精神,立足于全球化的发展视角,围绕本土文化打造蕴含民族特色的舞蹈艺术作品。基于此,舞蹈创作中应关注时代的变化趋势,将美学精神与哲学精华密切融合,依据博大精深、韵味丰富的哲学思想,创新舞蹈的表现形式。(二)关注舞蹈创作理论挖掘在舞蹈艺术中体现中华美学精神,舞蹈工作者要及时摒弃虚无主义的思想,对西方国家现代舞体系内的逆向思维进行辩证推荐,展现舞蹈创作的美学精神,让舞蹈本体存有美学精髓,转变文化激进主义的虚言7。中国文化存在于文明古国的视域,在一些时期之中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例如戏剧、丝绸等,因此不管是君王还是百姓,均对中国风格的产品产生了如
15、痴如狂的状态。在近代,出现了爵士舞、芭蕾舞等舞蹈形式,人民对新型舞蹈形式盲目追求,导致了对本土舞蹈的内涵挖掘面临困境。本质上,西方区域的舞蹈设计以及中国区域的舞蹈设计,都要强调文化自信,都要对本民族的文化大力宣传。传递中华美学精神,基础目标为对西方区域的舞蹈观念进行转变,在舞蹈理论中融入美学精神,辩证化了解舞蹈创作,彰显美学原则,从而推动我国舞蹈艺术创作与理论互相适应。(三)渗透审美情思的色彩舞蹈艺术中体现中华美学精神,应渗透美学情思,创设和时代变化相符合的主题,贯彻传统美学精髓以及现代化美学精髓的一体性,加快舞蹈创作的进程。如今舞蹈创作处于高产量阶段,风格类型及素材多样化,创作和设计上给传统
16、文化和现代化美学色彩的融合带来较多条件,但想要真正地进行舞蹈创新,还是应该打造传统文化精髓,处理传统文化以及审美意识之间的矛盾,构建包含美学精神的舞蹈艺术8。因中华文化的结构体系,其中有较多内容并未被舞蹈设计者和表演者所发现,特别是代表民族智慧的符号和文字,因此新时期的舞蹈工作者都需要按照人民的审美惯例渗透美学情思,赋予舞蹈艺术别致色彩,不可以盲目地创新,致力于带给舞蹈艺术更多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综上所述,如今的文明历史演进,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应贯彻中华美学精神,对传统文化进行大力弘扬和发展,保障舞蹈作品的质量,指引着青少年积极前行。“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舞蹈作品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及中国人的审美追求,要创作出符合这种标准的舞蹈作品,需要舞蹈工作者们立足传统、守正创新。参考文献:1胡雅琴.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舞蹈编导创作思维中的体现J.艺术评鉴,2021,(14):183-185.2张爽.网络信息时代舞蹈艺术语言的表现研究评中国舞蹈美学J.人民长江,2021,52(07):237.3谭玉龙.尚情、崇德与超越中华舞蹈美学精神探赜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