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 ,大小:1.63MB ,
资源ID:2253404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2534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学生中华经典诵读教学研究_李红霞.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学生中华经典诵读教学研究_李红霞.pdf

1、大学语文建设902023 年第 2 期(总第 326 期)【提 要】中华经典诵读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和方式,也是提升国际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素养、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途径。针对国际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应注重思想性、情感性、开放性、适度性和个体差异性,选取适切的诵读文本内容,注重情感的化育,创新诵读教学形式,加大体验式教学的力度,藉此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关键词】国际学生 中华经典 诵读教学 体验式教学 中国故事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深厚积淀中产生的典范之作,它承载并持续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同时也是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借助国际学生经典诵读讲好中国故事并进

2、行汉语的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国务院办公厅(2020)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加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研究阐释、教育传承、资源建设及创新传播”“大力提升中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推动中华经典诵读海外传播”。诵读中华经典能激发国际学生对中华经典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和审美素养,加深其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使其潜移默化地汲取中华经典的营养,在感受汉语声韵意境艺术张力的同时,理解中华文化并实现知识内化,最终达到中华文化输出之目的。当前,国际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热潮方兴未艾,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实施“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专设留

3、学生组别,倡导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积极开展中华经典的普及,借助经典诵读的语言之桥传递好中国声音、传播好中国文化、阐释好中国思想、展示好中国形象,实现吟诵之美的跨文化交融。然而,国际学生在中华经典诵读教学中如何协调课内与课外、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还存在认知尚浅、重视力度不够,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层级化的诵读文本,诵读整体水平与成效有待提高等问题,呈现出诵读内容碎片化、诵读活动形式化、诵读课程单一化的现象。鉴于此,有必要对国际学生的中华经典诵读教学进行学理探讨与实践路径的创新探索。一、注重国际学生经典诵读的思想性:以序为先,选取适切的诵读文本国际学生诵读中华经典是以讲好中国故

4、事为鹄的,以语言教学带动思想文化的渗透与传播,在提升国际学生诵读技能的同时,将思想性和人文性贯穿其中,使其在诵读文本中提升文化素养,体现出国际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民族性。经典为内容,诵读为形式,要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国际学生诵读教学缺乏适切的文本,不仅少于量,而且短于质,现有选本多是中国大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内容的变相翻版,在广度、难度、深度上并不适合国际学生的水平。因此,为国际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中华经典诵读教育的文本资源、编选适切的经典选本尤显必要而紧迫。当前专门针对国际学生经典诵读的教材与读物屈指可数,且存在内容艰深、难易失序的问题,而过于繁难的诵读文本易于让国际学生心生倦怠,从而导致诵

5、读上的畏难情绪与受挫感。考虑到国际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生活阅历,且对中华经典有学习探究的好奇心,同时其经典阅读量有限、对经典文本意蕴理解存在疏隔和偏差等特点,因而在选择经典诵读文本时要尽力避免晦涩难懂的文字,选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艺术性高的作品;教师应集聚主题,整合并丰富诵读内容,选取传唱度广、思想性深刻,且能反映中国人价值取向的儒家、道家等诸子经典、基 于 讲 好 中国故事的国际学生中 华 经 典 诵读教学研究*李红霞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2 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国际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策略与实施路径研究”(编号:22LH0203)、深圳大学教研课

6、题“融传统文化于国际汉语特色课程中的文化体验式教学与实践研究”(编号:JG2021012)的研究成果。DOI:10.14014/11-2597/g2.2023.02.043大学语文建设912023年第2期(总第326期)诗文经典、蒙学经典等内容;教师所选取的诵读文本要长度适宜,注重思想导向性、审美代表性与接受者的层次性,诵读数量力求做到精、少、用,满足国际学生学习之需,便于他们在文化与情感上理解;要注重精读文本与泛读文本的相辅相成,力图达到文以载道、诵以传道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教师应针对国际学生汉语水平的不同层级来选定诗词文本内容,调动多种手段,按照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开展有

7、梯度的诵读教学。二、注重国际学生经典诵读的情感性:以情动人,营造创设形象可感的诵读情境中华经典是中华璀璨文明中的瑰宝,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与价值观念,其中蕴含真、善、美这些人类共通的永恒价值,它超越时空、地域、国别的限制,能常读常新,实现中外文化的共情与互通。诵读文本内容是国际学生感兴趣且感到陌生的,会因不求甚解而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国际学生中华经典诵读又因文化的隔膜与教师注入式教学的惯常做法而为人诟病,单纯诵读易使国际学生感到枯燥无趣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因此,教师对经典文本进行诵读时应注重精神与情感的浸润,倡导以情动人,在共情感受中领悟经典内涵,提倡借助优美动听的音乐、直观形象的图片、精彩纷呈的

8、视频等多媒体视听手段,为国际学生营造愉悦的意境与氛围,使其以轻松的心态进行逼真的模拟训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文本内涵,在经典字里行间的吟诵中去理解经典所要传达的情感意蕴。只有这样,国际学生中华经典诵读才可以提高沉浸词章的乐趣,让文学与教育互动,使诵读文本与诵读主体互动、教师与学生间互动、国际学生之间互动,让文本与生命对话,借助声、画、乐的完美整合,促进国际学生领略并理解经典的内涵,努力发掘文学经典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在创造的情境中达到理解吸收、融会贯通的效果,实现古与今、中与外的多元艺术形式的文化品味,改变单向灌输注入式教学,以情动人进行启发式教学,使用沉浸体验的教学方式,实现课堂翻转与情感体验的

9、深入,进而提高国际学生对中华经典的认知能力。三、注重国际学生经典诵读的开放性:以用为要,创新立体鲜活的诵读形式国际学生诵读教学是一项弘扬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大教育工程。要扎实有效地推进此项工程,应注重构建由高校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机制,建构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教育格局,既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同时也要发挥课外文化体验的重要作用,开展系列经典诵读的文化体验活动,它既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同时也对后者起着反哺作用。国际学生中华经典诵读应结合国际学生的学情优化教学设计,灵活采取多元有效的教学形式。教学不应固守常式与定法,也不应限于固定地点,更不应拘泥于某种特定形式,而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一方面

1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传统诵读法值得借鉴。从周礼春官宗伯下的“讽诵”到论语子路篇的“诵诗三百”,诵读早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后相沿不绝,成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读书法。朱熹更是推尊其为读书六法的第一要诀,讲求做到心到、眼到、口到的“三到”。传统诵读是对经典文本由眼观口诵、耳听心惟的过程,它不仅是讲究韵律、节奏、语气声调的读法,更是以声传情的表现方式。它既能在阅读层面有助于国际学生理解、品味文本,也能在写作层面潜移默化地加强其汉语语感的生成与写作体式技法的习得化用,促进其知、情、意的发展,实现信息共享、认知共识和愉悦共鸣。另一方面,结合吟唱、表演的体验式研习实践也值得大力提倡。这一教育方式突出实

11、践,注重培养国际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设计体验的驱动任务,校内外协同并进,打造互动开放、学以致用的立体课堂,激发国际学生学习汉语、探究文化的积极主动性,引领其打通所学知识,构建其对主题目标的多元认知,以切身体验的直观方式将知识与意义内化,学生“在做中学”,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学习方式由单一转向多元,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都显著提升。教师应为国际学生主动搭建展示中华才艺和中华经典诵读的舞台,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国际学生通过服饰、道具、音乐、画面,声情并茂地朗诵,或诵诗成曲传唱经典,或品茶论道吟唱经典,或泼墨挥毫书写经典,通过诵、写、画、

12、唱、演等方式,为中华经典诵读插上艺术的翅膀。国际学生借助视频展演、朗诵比赛、舞台剧表演等沉浸式体验参与,围绕亲情、节俗、思乡、送别等诵读主题,在吟、诵、唱、赛、演的文化体验中,改变单调乏味的诵读知识传授为生动有趣的文化体验,改变诵读知识的宣讲为情感的化育浸润,并将经典诵读的教学内容汲取内化,提升国际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其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大学语文建设922023 年第 2 期(总第 326 期)这一体验式的经典诵读充分调动国际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国际学生诵读教学中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以“讲授接受”教学模式为主的单向知识传授,注重并凸显国际学生的主体定位与教师的主

13、导作用,让国际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中华经典,建构并提升国际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培养并发挥国际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情感性,增添诵读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四、注重国际学生经典诵读的适度性:以文化输出为旨的互动教学中华经典浩如烟海,灿若星辰,语言优美,意蕴深厚,其承载的丰富文化信息,生动地彰显出汉语之美。中华经典诵读教学旨在通过经典艺术之美的学习与体验实现文化走出去的目标,因而教学中不能急功近利,避免站在己方视角下将中华民族的精华无选择、无重点地全盘输出,要遵循适度原则,以“他者”视角,按国际学生诵读的能力水平与兴趣爱好,选其所爱,诵其所好,激发其诵读经典的兴趣,

14、培养其诵读经典的能力。在诵读内容上既要不拘一格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名篇佳作,同时也要注意考虑国际学生的文化背景和汉语水平,诵读富有现实性、贴合社会生活、富含哲理、契合其人生经历和心理的作品。这些作品艺术性高、传唱度广,符合国际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因而诵读效果往往事半功倍。此外,在诵读教学的设计上也应秉持适度原则。国际学生排斥机械背诵的应试性学习,崇尚以趣味为导向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在进行诵读教学设计时要协调好讲授与操练、解读与讨论、接受与感悟的关系。既要在讲解文本时引导国际学生明其义、通其情,同时也要激励他们的自主学习,强化其思辨能力,按照“经典诵读渐进思考与强化师生课内外互动课后自主拓展

15、”的教学环节,通过讨论与探究的双向沟通、课内与课外的互动沟通,使其对中华经典进行多元解读与阐释,拓展其艺术思维能力,提升其鉴赏水平。五、注重国际学生经典诵读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的针对性教学中华经典诵读教学还应注重国际学生在文化背景、体验需求等的个性差异。国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国际学生在汉语水平、认知理解与接受能力上有高下之分,教师要充分尊重国际学生的个性需求,既要做到诵读教学对象的广泛覆盖,同时还要做到因材施教,通过看、讲、范、练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寓教于乐的差异化教学,解读经典内容,阐释经典内涵,并采用一对一帮扶分类指导以及引导中外学生结对子等方式,教授他们发音方法、断句、停顿

16、、重音、节奏、语气抑扬顿挫等诵读技能的训练。根据国际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引导国际学生,提倡兼容差别的和而不同,根据他们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汉语水平等调整诵读教学设计。通过开展眼前有景、口中有声、心中有情的诵读活动,不同水平的国际学生均能实现从表层字义到深层情感的全面感知,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思想上的涵育。针对国际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并归纳共性的问题,注意对学生分层次提出要求,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基本任务,给自主学习优秀的学生提出进一步学习的标准和要求,保证不同水平的国际学生均能从诵读教学中有所获益,促进中华经典诵读在国际学生群体的广泛参与,从而大大增强诵读教学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综上所述,国际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以经典文本为媒介,提升其文化素养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促进其汲取中国人文精神,在语言表达和思想交流中增进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推动中华文化在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并助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通,扩大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因此,国际学生诵读教学中应注重思想性、情感性、开放性、适度性和个体差异性,通过中华经典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