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 ,大小:1.41MB ,
资源ID:2255799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2557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构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五个着力点_靳凤林.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构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五个着力点_靳凤林.pdf

1、建构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五个着力点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李桂梅,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授)(责任编辑:李建磊)建构中华伦理建构中华伦理文文明新形态的五个着力点明新形态的五个着力点靳凤林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一种已然存在的文明新形态,也是一种处于持续建构之中的文明先进形态。而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重要内容和伦理内核的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它既是中国创造的具有实然性的伦理文明新形态,也是处于动态建构之中、具有应然性的伦理文明

2、先进形态。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建构涉面极广。它不仅要求当代中华民族具有卓越的实践智慧和能力,而且要求当代中华民族具有心系人类、放眼世界的广阔视野和高远境界;既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积累精神文明、道德建设和伦理治理的智慧和经验,也要在中国特色伦理学理论创新中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着力点。一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明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明观是建构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认识前提和观念基础,既是推动传统伦理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促进世界伦理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进全球治理变革的要求。“伦理文明观”是“对待文明”的伦理理念,

3、即以伦理对待文明。“观”既是“看待”也是“对待”,是观念也是态度,其要义是伦理道德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文明史的同一性,它是把握文明、对待文明的一种理念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明观,从本质属性看,具有多样性、平等性、和谐性;从交往关系看,主张对话交流、互鉴包容、平等共存;从思想阐释看,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务实笃行的实践性、思维模式的科学性。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明观,要在坚持“五位一体”的现代伦理文明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创造创新、开放交流,实现中华传统伦理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坚持互尊互鉴、兼收并蓄,汲取优秀世界伦理文明成果;从制度标准、生产力标准、社会风尚

4、标准等三个维度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文明观的成效评价标准。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伦理选择。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伦理选择的结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伦理选择也是建构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题中之义。一个国家、民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内蕴代表谁的利益、满足谁的需要、实现谁的幸福等方面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和价值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道路选择也是一种伦理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种伦理选择,其生成和发展、根本原则、本质特征、发展方式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伦理精神,具有历史、理论和实践诸方面的伦理合理性。当前,一些新伦理思潮如“普世价值”、道德相对主义、道德虚无

5、主义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质疑和批判;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新形势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客观上也面临诸多新 33DOI:10.15995/ki.llxyj.2023.01.020伦理学研究2023年第1期问题和新挑战。如何从伦理学角度予以回应,提出应对各种新问题和新挑战的伦理思路和伦理方案,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构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不容回避的问题。三是推进中国伦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要求;从伦理学角度研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建构的重要

6、内容。不同于为人们所熟知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伦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新概念;在现代国家治理中,伦理也未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但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和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的基本宗旨是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提出要“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这表明伦理治理应该在包括科技治理在内的国家治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现代化视域下,中

7、国伦理治理有自身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式。推进中国伦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治理理念层面,要重视发挥伦理对治理理念的价值引领作用;在治理制度层面,要探索将伦理纳入具体制度或政策的制定、决策与评估之中的有效途径;在治理行动层面,要加强伦理对治理行为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在治理监督层面,要利用新技术、新理念发挥伦理对治理活动的监督作用。四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代表着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由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和道德追求,内蕴同舟共济的生存意识、同甘共苦的忧乐意识、同心同德的团结意识、同生共荣的荣辱意识、同进

8、同退的合作意识等国际伦理意识,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共同体。作为一种伦理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和实践的构建,既有来自自然界、经济全球化、新媒介、现代交通工具等诸多客观力量的推动,亦有当代日益增强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等主观动力的推动。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具体表现为经济、政治、军事、生态等方面,从伦理学角度看,深层根源在于价值层面的伦理冲突和伦理困境。在伦理学视域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休戚与共的共在原则、平等相待的共商原则、权责并重的共担原则、义重于利的共建原则以及和而不同的共享原则,从国内责任与国际责任、角色责任与共同责任等维度落实国际组织、国家、政府、

9、企业乃至个人等多元主体的伦理责任,正视并有力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五是建构中国特色伦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以中国自主的伦理学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伦理学“三大体系”是建构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支撑。中国特色伦理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内在统一体。中国特色伦理学学科体系是中国特色伦理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基础;中国特色伦理学学术体系是“三大体系”的中间环节;中国特色伦理学话语体系是中国伦理学学术前沿活力的呈现。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伦理学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但是,我国伦理学“三大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科体系方面存在的基础学科不够扎实、重点学科优势不够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的问题;学术体系方面存在的伦理学学术理论的针对性和创新性不强,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当代中国实践、聚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伦理学研究方面仍比较薄弱;话语体系方面缺乏以当代中国实践为基础、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的概念运动,伦理学国际话语权“西强我弱”的格局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建构中国特色伦理学“三大体系”重在凸显中国特色。(靳凤林,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责任编辑:李建磊)34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