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2.19MB ,
资源ID:2260795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2607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家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追求与实现方式_刘霞.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家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追求与实现方式_刘霞.pdf

1、 年 月第 卷 第 期阴 山 学 刊 家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追求与实现方式刘 霞(南京晓庄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这对家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了明确的指引。家庭在私德教育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但在公德教育方面存在局限。家庭生活的私人性决定了家庭教育主要是家庭美德教育和个人美德教育。家庭教育未必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它是一种生活化的教育,是家风熏陶的潜移默化影响、家长的言传身教、家规家训的约束教育。打造有道德的家庭生活,加强家风建设,提高家长素质,成为家庭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关键词:家庭教育;立德树人;育人机制中

2、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也是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家庭是青少年生活学习的地方,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育场所,家庭教育也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但现实中,家庭教育重智轻德,没有认识到家庭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认识家庭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探索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家庭教育的本质意蕴立德树人是教育的

3、根本任务,但不只是学校教育的任务,而是一个全局性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发挥主导作用,家庭和社会一方面要配合学校教育,当好学校教育的配角,保持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统一;另一方面,要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当好自己的主角,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弹好教育“合奏曲”。家庭与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学校出现之前,家庭是主要的教育场域。一个人可能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但不可能没有接受过家庭教育。父母与孩子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教育关系,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父母天然地成为他们的老师,开始书写家庭教育的历史。学

4、校教育出现后,家庭教育的地位开始下降。家庭教育“在儿童入学前主要是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为接受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在儿童入学后,主要是配合学校教育使其品德、智力和健康得到正常发展,将来能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可以说,随着学校教育的出现和发展,家庭教育失去了其独有的价值,在教育中逐渐成为配角。家庭和学校不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不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老师,父母是无法选择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小学生态道德培育机制研究”()。作者简介:刘霞(),女,江苏南通人,博士,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师德教育研究基地主任,主要从事道德教育、教师教育研究。DO

5、I:10.13388/ki.ysaj.2023.01.014的,家庭教育也是无法选择的,但学校可以选择,教师也可以选择。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终生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时的。家庭的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私人关系,学校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公共关系、职业关系。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学生施加社会影响,但父母是基于家庭关系对孩子提出要求。学校是为学生设置的专门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专门的教育活动,但家庭教育未必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更不是专门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与其说它是教育,毋宁说是一种社会化更为贴切”。孩子在与父母的相处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潜移

6、默化的社会影响。学校教育有专门的内容与课程,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家庭教育虽然也可以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在品德教育和如何做人的教育方面,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第一,家庭教育是基于情感的教育,有利于对孩子进行德育。家庭关系是一种私人关系,以情感为中心,父母对子女有着较多的关怀、爱护和责任。学校教育是讲理的教育,虽然认知是道德的基础,但道德教育发于情,更是情感的教育。家庭教育在做人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着直接的影响,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化的教育,更容易为孩子所接受。学

7、校教育是一种公共教育,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同一要求,是一种无差别的同一性教育。家庭教育是个别化教育,也是个性化的教育,体现着不同家庭对孩子的不同期望。第三,家庭是德育的起点和基础。家庭是初级的社会群体,也就是最初的社会群体,每个人都是从家庭走向学校,走向社会。所以,家庭的社会化,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在学校、在社会中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起点和基础。家庭教育在品德教育、人格教育方面也有不足。这种不足既有家庭教育本身的问题,也有社会发展为家庭教育带来的问题。就家庭教育自身而言,家庭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是通过家庭生活进行的做人和品德方面的教育。家庭是一个私人领域,家庭关系是

8、基于亲缘、血缘的私人关系,因此,家庭是亲密群体。家庭靠的是亲情,不讲严格的教育权利和义务。家庭道德是私人道德,非公共道德。因此,家庭进行的是私人道德教育,是对家庭成员的道德教育。这既是家庭教育的独特优势,也是家庭教育的缺陷。因为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陌生人社会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方向。家庭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家庭的私人关系是熟人关系。但有学者认为,把私人性作为家庭的唯一基本属性,是有偏差的。因为家庭是一个公共空间,家庭成员要顾及与其他成员的共在关系,对其他成员负有直接的责任,这是家庭不同于单独一人的方面。但学者所说的公共性是隶属于家庭内部,它固然超越了单独的个人,但把个人局限

9、于家庭成员,而非社会的公共成员。家庭成员是熟人,而社会成员是陌生人。熟人与陌生人的为人处世规则不同,私人道德与公共道德不同。私人道德的对象是具有亲缘、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遵循差序格局的特殊性规则;公共道德是公民在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道德规范,公共道德的对象是陌生人,遵循团体格局的普遍性原则。私人道德领域不同于公共道德领域,在私人领域的家庭生活中不利于开展公共道德教育。尽管家长也可以开展公共道德教育,但家庭中的公共道德教育,缺少生活根基,是外在于家庭生活的道德教育。社会是一个公共场域,社会生活是一种公共生活,公共道德在公共社会中生长,也更适合在公共生活中进行。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家庭本身的结构

10、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其中之一就是直系家庭变为核心家庭。直系家庭中,祖辈养育过子女,具有家庭教育的经验,转变为核心家庭后,年轻一代父母缺少家庭教育经验,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真空”。况且在核心家庭中年轻一代父母外出工作,客观上缺少教育子女的时间。这种由家庭结构变迁、家庭职能变化所造成的家庭教育的“真空”,只好由学校教育来填补。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把教育的权利和责任全部交给学校,家长所做的事情是挣钱养家,为孩子上学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持,这在寄宿制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现在寄宿学校的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小,说明家庭的教育职能越来越早地让位给学校。家庭教育让位给学校,学校不仅行使教育的职能,还代替家庭行使照料孩子

11、的职能,学校照料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小,越来越早,以至于有大量的托儿所出现。现实中,家庭和学校职能错位,一方面是学校的家庭化,学校代替了家庭的职能;另一方面是家庭的学校化,家庭承担了学校应该承担的职能,父母成了教师的替代品,帮助老师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如辅导课业、批改作业、去学校做某项活动的志愿者。家庭教育承担了很多本该由学校完成的任务,以学校教育的补充之名挤占了家庭教育,使家长更多地关注子女的学业成绩,忽视做人的品格养成。“双减”就是要矫正学校教育的家庭化,为家庭教育腾出时间,使学生有机会在家庭生活中接受家庭教育,回归家庭教育的本真。二、家庭育德的价值追求古代社会,家庭教育是一枝独秀。现代社会中

1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驾齐驱,共同完成教育任务。虽然三者都有独特性,但它们不是孤立的,在育人目标上是统一的。新时代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完成这一任务。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与自然、自发的家庭教育不同,它是在立德树人引导下的家庭教育,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对家庭教育进行有目的地设计和建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新时代家庭教育首先需要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立德与树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决定。作为人,要具有人性,人性是区别于动物性的、人之共同的本质特征,因此,人必须具有作为人的道德,如孟子提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

13、是非之心”。其次,作为社会人,是社会对人的要求,是这个时代人之共同的特征。如英格尔斯提出的“人的现代化”,就是时代人的刻画。再次,作为公民,是国家对其成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教育首先要发展人性,完善人的社会性,最后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在立什么德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大德是国家之德、民族之德,如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

14、主义。公德是公共领域、公共生活之德,作为一个社会人、一个公共人,在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私德是私人领域、个人生活之德,是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私德修身、齐家,公德为公,大德治国、平天下。“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新时代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家庭是私人生活领域,家庭道德是私人道德。费孝通指出,家庭关系是一种以我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就像丢在水面上的一块石头泛起的波纹,一圈一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道德上,“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私人道德的出发点是自我,由自我向外推,先是父母和兄弟,相配的道德是孝和悌

15、,“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其次是朋友,与之相配的道德是忠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中国传统社会的小农经济,孕育的是熟人社会。家庭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表征和最基本形态。熟人关系主要是私人生活领域的社会关系,其相应的道德规范要求应限定在私人生活交往的范围之内。“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都是家庭、家族中私人关系的道德规范,其中,最基本的是父子关系和兄弟关系,君臣关系是父子关系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映的也是儒家伦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秉持的私人关系。私人关系对待不同的人是分远近薄厚的,对待家

16、人、朋友是一回事,对待外人、陌生人又是另一回事。“一个人可能对家人与朋友有很好的感情,而对陌生人没有起码的尊重。许多人可能是一个好父亲 母亲或好朋友 同事等等,而不是一个好公民或好公职人员”。“在公共生活中,典型的交往关系是一个人同陌生人的关系”,陌生人之间是一视同仁、无差别的平等。家庭生活是私人生活,家庭生活中生成的是私人道德,对家庭成员的爱与责任,难以扩大到陌生人的公共生活中。家庭虽是私人生活的场所,但受到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虽然家庭形态各异,但家庭美德是具有普遍性的,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庭为核心、由家庭道德关系构成的伦理社会,因此,中国有着丰富的优秀传统家教文化、家庭美德故事,如孟母三迁、画荻教子、子路负米、黄香温席等。当然,有的美德故事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我们要立足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家教文化,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家庭虽然是私人生活的场所,但在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家国是一体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华民族向来以家国情怀为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