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2.14MB ,
资源ID:226756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267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西泠四家”技法传承与风格差异_任林川.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西泠四家”技法传承与风格差异_任林川.pdf

1、652022 年第 12 期印学论坛“西泠四家”技法传承与风格差异摘要:丁敬作为“西泠四家”之首,以“思离群”的艺术思想、高超的学识修养、高古清刚的篆刻风格引领着浙派印坛。蒋仁、黄易、奚冈以丁敬为宗师,取其一翼,各得其妙。虽然技法师承丁敬,但是他们在共性中又凸显个性。如蒋仁以古秀胜、奚冈以淡雅胜、黄易以遒劲胜,正是因为他们各异的艺术风格,极大地丰富了浙派篆刻。关键词:西泠四家,技法传承,风格差异在美丽的西子湖畔,西泠印社的亭台花木中掩映着一位仙风道骨、拄拐而坐的老者塑像。他安详地放眼湖光山色,似有所思,他就是“西泠四家”之首的丁敬。“西泠四家”是清代中期以杭州为中心的篆刻流派,成员为丁敬、蒋仁

2、、黄易、奚冈。“西泠四家”也任林川是在丁敬已故后被提出的,但是他们开启了清代篆刻新的艺术风格,浙派也成为篆刻星空中最为璀璨的星球之一。鲁迅说:“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突然发生的,总承受着先前的遗产。”1笔者通过他们四人篆刻取法、师承等关系,对“西泠四家”技法传承进行“共性”归纳,再从风格差异进行“个性”分析,争取对“西泠四家”艺术风格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一、“西泠四家”技法传承关系篆刻艺术在秦汉两朝达到巅峰之后,唐宋元以降,篆刻艺术开始日渐衰弱。虽然这期间有米芾、赵孟、吾衍等人力振篆刻艺术,带动了文人治印的风潮,但只是学得秦汉印之“形”,没有得其“神”。到明代,伴随着文彭等对篆刻的发

3、掘,篆刻艺术就开始往上走。4 俞安期.梁千秋印隽序 C 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 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448.5 周应愿.印说拟议 C 黄惇.中国印论类编 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9:868.6 陈国成.中国印学理论体系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12:74.7 朱简.印品发凡 C 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 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454.8 李流芳.题菌阁藏印 C 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 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495.9 陈国成.中国印学理论体系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12:7.10 董洵.多野斋印说 C 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 M

4、.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304.66 2022 年第 12 期印学论坛接,同样以切刀刻之,此类印和祝允明用印“吴下阿明”类似。据上,早期五类印章风格中,除了宗法汉印之外,更多的是近取元明时期印风。中期指 17471760 年这 13 年时间。此时期丁敬传世印作较多,其风格也是丰富多彩。第一类如 1758年所刻“南叙子”一印,此类印章皆取法于古玺,由于丁敬精通金石文字,丁敬所刻古玺在字法、章法等方面表达出了自己的篆刻思想,这一点和三晋系的“”印作对比就可证实;第二类如 1758 年所刻“徐观海印”一印,此印丁敬改变自己经常使用的切刀法,更多的是以冲刀为主,冲切结合,用刀爽朗猛利,字法收

5、放关系明显,线条粗细变化丰富,由此可见此类而何震、苏宣、汪关、朱简、程邃等人的篆刻风格突显,令明末清初篆刻史异彩纷呈。但明末清初,宗秦崇汉的复古时尚观念仅仅一句宣传口号,二三流仿品创新不足,印坛一度沉静。蒋仁、黄易、奚冈继承丁的思想与篆刻手法,夯实了浙派篆刻的位置。1.丁敬技法传承梳理清罗榘在西泠八家印选序中曰:丁龙泓出,集秦汉之精华,变文、何之蹊径,雄健高古,上掩古人。2此句虽然笼统,但是也说出了丁敬的创新之处。观丁敬篆刻生涯,他的篆刻技法取法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即分别为“近取元明印风时期”(1747以前)、“多元化融合时期”(17471760)和“回归秦汉传统时期”(1760176

6、5)。早期主要指 1747 年以前。丁敬篆刻初学何震,心追手摹,颇得何震精髓,运用他独特的“短刀碎切”法,在初期篆刻中构成了与众不同的篆刻风格。第一类如 1740 年所刻的“玉几翁”一印,此印印文笔画厚重,用刀虽不及何震“猛利”,但是运用“短刀碎切”法,用刀颇显老辣,笔画方起方收,字法结构左右对称,在字法章法空间上和沈周“白石翁”类同;第二类如1744 年所刻“天赐长年”一印,此印字法较为独特,印文竖画收笔处往往作垂露状并出尖,犹如毛笔书写中的提按变化,极具书写性,但是由于方寸之间缺少“排叠”关系,块面感显得凌乱,这种印风也是丁敬的尝试,没有成为浙派的代表篆刻风格,这种独特的字法处理,多见于元

7、末明初文人用印,如徐有贞“染翰余闲”一印;第三类如 1745 年所刻“明中之印”一印,此印字法以平正为主,印文线条饱满,刀法凝重,是以碎刀切刻的刀法取法汉凿印,此类印章取法于汉印,风格明确,此处不再举例;第四类如 1747 年所刻“西湖禅和”一印,字法规整匀称,线条凝练遒劲,用刀生辣活泼,印文没有接边,可见此类朱文印取法史鉴“西邨逸史”一类印;第五类如 1747 年所刻“明中大恒”一印,印文结体方圆并用,笔画方中寓圆,印文与边框有所衔玉几翁天赐长年西湖禅和南叙子吴下阿明锡祉堂两湖三竺卐壑千岩寓意于物白石翁明中之印明中大恒徐观海印白石翁染翰余闲西村逸史图 1图 2图 3672022 年第 12

8、期印学论坛印章取法汉凿印一类;第三类如 1750 年所刻“两湖三竺卍壑千岩”、1759 年所刻“锡祉堂”印为例,此类作品刀法内敛含蓄,笔画厚实,结字端庄典雅,由此可见此类印章丁敬取法源于汉铸印;第四类如 1755 年所刻“寓意于物”一印,此印作笔画秀挺,金石味极强,虽然为仿玉印印作,但是其线条质感要比玉印灵活多变,从中可见丁敬对线条质感的掌控能力;第五类如1757 年所刻“徐堂印信”一印,此印字法秀美规整,以切刀为主,但是不露刀痕,显得典雅端庄,笔画虚实变化和边框显得和谐统一,此类印取法于六朝朱文铸印,如“梁秉印信”;第六类如 1754 年所刻“洗句亭”一印,其字法排叠匀称,线条凝练,很明显取

9、法于元朱文印,和赵孟用印“松雪斋”作对比便可知;第七类如 1754 年所刻“梁启心印”、1759 年所刻“汪彭寿印”、1760 年所刻“何琪东父”等印,结字方正,布局匀称,笔画较粗,以切刀着重表现其汉铸印浑厚的线条,当然还有 1759 年所刻的“卢文弨印”,这类白文印融合汉凿印及汉玉印风而成,也是丁敬白文印的代表印风。“周骏法印”以切刀为主,但是收笔处多为圆收,“砚林丙后之作”则方圆兼备,也是丁敬通过起收笔的变化寻找不同印风的尝试,这三种朱文印后来成为“浙派”的主流印风。据上,丁敬对多种印风皆进行了尝试与深入研究,是丁敬的“多元化融合时期”。3晚期其篆刻技法和印学思想走向成熟,所刻汉印风格印作

10、可与汉印相媲美。如 1763 年所刻“陈鸿宝印”“陈氏可仪”等印为代表,印文结字方正,结构严谨且典雅,用刀虽以切刀为主,但其用刀更显沉着稳重;另一类如 1764 年所刻“烟云供养”“赵氏岳均”等朱文印,显然是丁敬“回归秦汉传统时期”。我们对丁敬早、中、晚三个阶段的印作取法进行了一个简单梳理,这里还有两点需要补充说明。第一就是丁敬所擅长的“短刀碎切”法,在诸多论文期刊中都写到是从朱简那里得来。罗叔子在西泠印社成立六十周年纪念会学术报告之试论“西泠四家”的篆刻艺术 一文中认为丁敬碎刀是借鉴 苏氏印略中若干小型白文印,这些小型白文印也是用切刀冲刻而成。笔者在网上查阅苏氏印略书影后,认为罗叔子所述有一

11、定道理,丁敬“短刀碎切”是不是取法于朱简印章,这个有待再考。第二个就是丁敬“金石学”是受到吴焯(16741733)的影响。丁敬将金石学运用到书法、篆刻、绘画之中,这里所指的“金石学”不仅仅是三代以下青铜器和石刻文字之学,实则包括古代器物的大部,类别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度量衡器、杂器、钱币、钱范、玺印、泥封、兵符等吉金诸器物以及刻石、碑碣、墓志、塔铭、浮图、造像、石阙、摩崖等石刻文字或图像,兼及玉器、瓦尊、甲骨、简牍、陶器、明器等4。笔者观丁敬细白文印和细朱文印,其线条质感和新莽嘉量铭文极为相似,所以笔者认为,丁敬除了上面所取法的诸多古代印章之外,还取法于“金石学”。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丁敬篆

12、刻艺术的三大源头:第一就是对秦汉印的取法和借鉴;第二是对宋元明书画家鉴赏印印作的取法和借鉴;第三就是对“金石学”的取法和借鉴。2.蒋仁技法传承梳理蒋仁,工书法,彭绍升称其为“当代第一手”。陈鸿宝印烟云供养赵氏岳均图 5梁启心印卢文弨印砚林丙后之作何琪东父周骏发印汪彭寿印丁敬身印图 468 2022 年第 12 期画擅山水,有幽逸趣。诗格清雅拔俗。前期所刻朱文“昌化胡栗”印、“小蓬莱”印,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带有丁敬风格的宋元朱文印的特征,与丁敬“烟云供养”一印作比较便可知;第二类如1799 年所刻“云林堂”,与丁敬所刻“接山堂”“白云峰主”作对比,可以看出“云林堂”一印的“云”和“堂”两字的字法就

13、取于丁敬所刻印章,只不过“堂”字稍微作了拉长处理,刀法也是以切刀为主,线条厚重内敛,显得典雅;第三类如蒋仁所刻“应如是住”一印,虽然早期蒋仁以模仿和借鉴丁敬印作为主,但是也不缺乏精品。后期指 17821795 年,这时的蒋仁属于成熟定型期,用刀稳准狠,冲切结合,心手相应。代表作如蒋仁所刻“扬州顾廉”一印,这方印是浙派短刀碎切的典型代表作。追其渊源,我们也可以在丁敬所刻印章中找见,如丁敬“扬州罗聘”印与蒋仁“扬州顾廉”作一对比便可知。但是这两方印不管从结字,还是线条、章法,如出一辙,可见此时蒋仁之功力。还有一类如蒋仁所刻“真水无香”一印,此印也是蒋仁的代表作。此印在刀法上还是以短刀碎切为主,字法

14、结体规整;从章法来看,左边“水无”二字以横向排叠为主,右边“真香”二字以纵向排叠为主,里面线条凝练,有“提按”,有疏密,意趣横生。印学论坛云林堂白云峰主接山堂应如是住昌化胡栗小蓬莱烟云供养图 7图 6综上所述,可见蒋仁篆刻技法主要还是继承了丁敬,蒋仁对丁敬篆刻推崇备至,并对其印作模仿借鉴。但他不仅仅只是复制,更多的是领略到了丁敬篆刻的艺术精神所在。蒋仁之所以能成为“西泠四家”之一,就是得力于他把丁敬篆刻思想和篆刻技法纯粹化,并注入了醇古朴素的元素,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3.黄易技法传承梳理黄易,丁敬入室弟子,“西泠四家”之一。黄易约十九岁师从丁敬,清阮元在小沧浪笔谈中曰:小松为丁敬先生

15、高弟,篆隶铁笔实有过蓝之誉。尝谓刻印之法当以汉人为宗,萃金石刻之精华以佐其结构,不求生动而自然生动矣。又谓“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二语,可为刻印三昧。5丁敬非常器重黄易,黄易当然不负师望,终有所成。我们看黄易早期十九岁所刻朱文“筱”和二十岁所刻白文“师主斋印”,这时候的用刀虽然还不太成熟,笔力微弱,但是在结字处理、章法安排上都显示出他过人的篆刻天赋。其字法醇厚渊雅,于恬静中见秀润,结体舒展生动,率真自然,印章之中有种浓浓的“金石气”,直逼秦汉之源。4.奚冈技法传承梳理奚冈,九岁能作隶书,笔意超逸,楷书从褚遂良出。善画,山水得董其昌法,列清代画史乾嘉四家之一,有冬花庵烬余稿 蒙泉外史印谱行世。奚冈

16、篆刻与其说取法秦汉印章,不如更直接地说他取法于丁敬,甚至同辈好友黄易对他也有影响。其实作为“西泠四家”之一,后三家临摹丁敬印作其实就是必修课。也正是奚冈看见了丁敬篆刻的神采之处,自己的篆刻才能有方向,为他后期冲淡清和的篆刻风格打下坚实的基础。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奚冈篆刻技法不仅师从丁敬,也受到黄易的影响。所以他的篆刻风格更为稳定,作为浙派篆刻承上启下的重要衔接人物。二、“西泠四家”风格差异“西泠四家”前期风格都属于摹刻古代印章和借鉴同时期印人较多的时期,同时也在逐渐地完善自己的篆刻风格。他们四家因为用刀风格相同,所以出来的线条质感也类同。但是究其本质,随着他们的风格趋于成熟,受个人以及其他因素影响,又展现出了他692022 年第 12 期印学论坛两般秋雨庵凤雏山民图 8们自己独特的篆刻风格。所以这里我们选择“西泠四家”成熟期的代表作来看他们之间的风格差异。1.丁敬之高古在清代篆刻史上,丁敬走自己尊重传统、更追求发展变化的艺术道路。他在前期为篆刻开拓出了广阔的天地,但是到后期还是回归秦汉传统,使他的印作展现出高古清刚的艺术特色。2.蒋仁之古秀四家印风,蒋仁是与丁敬距离最近的一位,他得丁敬印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