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8 ,大小:1.80MB ,
资源ID:226928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269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然状态”及其终结——《狂人日记》重释_范阳阳.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然状态”及其终结——《狂人日记》重释_范阳阳.pdf

1、2023年2月第36卷 第1期Feb.2023Vol.36 No.1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自然状态”及其终结狂人日记 重释范阳阳(河南大学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1)摘 要:以霍布斯所描述的“自然状态”重释 狂人日记,有助于构建阐释该小说思想内涵的新视角,更为深入地揭示鲁迅启蒙思想的内在理路。“自然状态”下的人因缺乏安全感,而互相怀疑和敌视。在 狂人日记 中,“怕”是贯穿小说始终的氛围和情境,狂人由自身的恐惧感,认识到其普

2、遍性。他更进而发现,“吃/被吃”已成为固化的结构;“吃人者”与“被吃者”分享着同样的价值观,二者共同造成了“从来如此”的局面。狂人因确立了历史不断进步的观念,劝说周围人担负起对于他人、历史的责任;但因意识到自己无法成为“真的人”,其呼告最终落实为“救救孩子”。鲁迅在“五四”后仍坚持了精神革新的思路。关键词:霍布斯;“自然状态”;终结;狂人日记;“吃/被吃”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23)01001908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斯宾诺莎、洛克、伏尔泰、卢梭、黑格尔、尼采等人都论述过“自然状态”,然而对其内涵,则言人人殊,未可一概而论。托马斯霍布斯(Th

3、omas Hobbes)有感于当时英国国内动荡的局势,在 利维坦 一书中提出“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说。它描绘了在国家成立之前人类社会的状态,这并非实存意义上的历史时段,而是为申说其国家学说所做的理论预设与假说,其目的是为了“让欧洲摆脱野蛮的战争状态,重新规定国家的性质”。其中最引人瞩目、且被后世学者所广泛阐释的,是他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述:因为缺少“主权者”的约束和威慑,人们为了利益而处于彼此争斗的战争状态,即“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war of all against all)。身处“自然状态”下的人们,因无法确保自身的生命安全,而处于恐惧的心理状态之中。这种基于

4、人性恶的理论设定对人类社会所做的负面描述,虽在其身后受到洛克、卢梭等人的反驳和修正,却成为汉娜阿伦特反思极权政治的重要思想资源。同时,秉持古典保守主义政治学理念的列奥施特劳斯也对其颇感兴趣,并著有研究专著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福山则称霍布斯为“现代自由主义兴起的源头”。能引起观点主张各异的思想家们之关注,且在当下日益成为研究者不断征引的思想资源和讨论的对象,并进而产生了超出其本身学术领域的影响力,这些都说明了霍布斯“自然状态”说等政治哲学理论的重要性和启示意义。鲁迅在小说中对人物心理层面的恐惧感多有揭示,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互害关系多有描述,如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鲁迅

5、主体性 思想研究”(18YJC751012);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鲁迅 主体性 意识之生成与发展研究”(2018BWX024)。收稿日期:2022-08-18作者简介:范阳阳(1983),男,河南驻马店人,文学博士(后),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讲师,主要从事鲁迅与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思想史研究。刘小枫:历史哲学与中国文明的思想负担,江西社会科学 2017年第8期。英 罗宾 邦斯:托马斯 霍布斯:国家与自由,江威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168页。即以文学领域为例,运用其理论学说解读文学作品者,吴飞 生命的深度:三体 的哲学解读

6、(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版)已着先鞭。Doi:10.16061/46-1076/c.2023.01.00319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36 卷第 1 期2023 年狂人日记 中狂人始终处于“被吃”的恐惧心境,药 中茶客们在谈笑中对“人血馒头”的“赏玩”,阿Q正传 中阿Q赴刑场时看到众人如狼一样的眼神“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等。这一情节结构早已为研究者所关注并多有论述,但若细究这些作品中人物感受到的恐惧感、彼此间的戒备和伤害,以及作品所营造的情境和氛围,不难发现与霍布斯所描述的“自然状态”不乏相似性,甚或可说鲁迅小说对它进行了文学性的形象化呈现(且多以第一人称形式展开叙述

7、),这一点在 狂人日记 中表现得尤为充分、明显。已有研究者注意到这二者的内在关联性,有论者认为,小说中描述的狼子村村民“吃人”场景,“很像是对霍布斯 自然状态 的滑稽模仿”。还有论者更进一步指出,与霍布斯所说的“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的战争”相对应,狂人日记 中的“吃人同样是潜藏在表面的日常性秩序之下的,但鲁迅的揭示却不是通过理性的途径而是通过非理性的方式(迫害狂病症)来达成”。可见借用霍布斯所提出的“自然状态”“利维坦”等概念,有助于构建阐释 狂人日记 思想内涵的新视角,发现单纯依靠内部视角不易察觉或遮蔽的思想主旨,从而更为深入地揭示鲁迅启蒙思想的内在理路。一、“我怕得有理”:“自然状态”的情境

8、鲁迅虽不了解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但其诸多基于现实体验之上的思考却与霍布斯的观点不谋而合。霍布斯认为,处在“自然状态”下的人都享有自由且处于平等的地位,但由于缺乏通过契约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约束力量,个体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这种安全感的匮乏导致人和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感,从而处于互相怀疑、敌视的状态,即“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之下”。进一步发展下去,人们会为了争夺各种资源、利益,而陷入“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war of all against all)的局面。“凡阻碍达到其目的者,他都可以视之为他的敌人。”因此,可以说,置身于“自然状态”下的人们,除了

9、要直面“对死亡的畏惧”外,更不得不时时处于“互相畏惧”的状态之下。可作为类比的是,鲁迅在写于1925年的一篇文章中说:“请先生不要用普通的眼光看中国。我的一个朋友从印度回来,说,那地方真古怪,每当自己走过恒河边,就觉得还要防被捉去杀掉而祭天。我在中国也时时起这一类的恐惧”。鲁迅并非政治哲学家,但他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了霍布斯政治学说的核心概念“恐惧”(“畏惧”)。二人采用不同的方式对这种感受进行了描述,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而“恐惧”,恰是解读 狂人日记 的一个关键词,也是狂人形象的基础性心理特征如果说狂人形象是一个“精神结构”,那么“恐惧”层面的心理活动就是它的底色。在小说中,狂人在醒悟

10、到自身真实处境后的第一反应便是“怕”,并告诫自己“须十分小心”。研究者大都注意到这一点并详加论述,认为这是对启蒙者所处困境和真实心态的描画。“醒是怕的开始,怕是醒的表现。也正是这种既醒且怕、越理智就越惊惶的状态,构成了常人眼中的 狂。”狂人的恐惧感,首先来自周围人对他的敌视态度。狂人虽对此感到困惑,但仍基于“理性人”的预设,运用理性思维来进行判断。在这种认知中,周围人的行为或许怪异,但仍是有迹可循、乃至有情可原的。他先是用因果逻辑关系,将周围人的态度归因于自己的行为(踹翻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又认为孩子们的仇视“是他们娘老子教的!”但狂人朱羽:革命、寓言和历史意识论作为现代文学“起源”的

11、狂人日记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钟诚:文学实感与政治现代性:关于“政治鲁迅”的一点思考,名作欣赏 2020年第9期。英 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94页。英 霍布斯:利维坦,第94页。荷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213页。英 霍布斯:利维坦,第96页。英 霍布斯:利维坦,第153页。鲁迅:忽然想到(七至九),鲁迅全集 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67页。张洁宇:鲁迅那代人的醒和怕重读 狂人日记 ,文艺争鸣 2018年第7期。鲁迅:狂人日记,鲁迅全集 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

12、出版社,2005年,第445页。文中所引 狂人日记 皆出于此版本,引用处标注页码,不再另注。20范阳阳:“自然状态”及其终结继而发现周围人、家人对他的“脸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这已部分地推翻了他的推测,“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第446页)。直到联系起狼子村村民怎样处决“大恶人”,狂人才意识到自己有“被吃”的危险。周围人的形象,由此在他眼中发生了质变,现实世界也随之变得不可预知。“怕”也由此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和情绪体验上升为生存体验,这是其恐惧感的第一次升华、飞跃。但狂人此时还以为周围人的敌视态度都仅是针对自己,并未意识到恐惧感的普遍性,实则“怕”是作品中人物身上普遍持有的心态。狂人经

13、由自己的观察,多次敏感地注意到周围人的“怕”:赵贵翁、小孩子都“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第445页)。霍布斯认为:“当人们具有对象将造成伤害的看法时,嫌恶就称为恐惧”,他进而指出:为了保护生命安全,人们会“先发制人”,“用武力或机诈来控制一切他所能控制的人,直到他看到没有其他力量足以危害他为止”。狂人在周围人眼里是“特出”人物、“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因此,他们在面对狂人时首先担心的是生命安全。他们既然知道“吃人”现象的存在,而且自己怀着“吃人”的心思,便“推己及人”地将狂人也视为“吃人者”,担心自己有被他“吃”掉的危险。对此,他们的应对方式是“大家联络,布满了罗网,逼我自戕”。而当

14、狂人意识到大哥也是“吃人者”之后,又注意到周围人的“怕”不仅针对自己,也并非针对某个固定的“被吃者”,而是互相将除自己以外的人都视为敌人,即他对大哥说的:“他们会吃我,也会吃你,一伙里面,也会自吃。”他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提防、戒备,“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或像鲁迅在另一篇文章中所说的:“大家互相注目,互相害怕,互相猜疑了”。这一发现表明狂人对恐惧感的认知进一步深化,是其认识的第二次升华。这一情形,也正契合霍布斯所描述的“自然状态”下人们的心理状态:“任何两个人如果想取得同一东西而又不能同时享用时,彼此就会成为仇敌”,他进而指出:“他们的目的主要是自我保全,有时则只是为了自己的欢乐”

15、,也即霍布斯一再强调的“欲望”。鲁迅则将“吃人者”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一种是知道不该吃,可是仍然要吃”(第452页)。当狂人进一步意识到自己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时,更发现自己也曾“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恐惧感进一步加深,并由此实现了认识的第三次飞跃“吃/被吃”主体的转换。“吃”的行为主体并非固定的,每个人都有“吃人”的可能,也有“被吃”的可能,“被吃的也曾吃人,正吃的也会被吃。”这都要视双方地位、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鲁迅后来概括道:“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人们不断根据彼此力量、地位等多重因素的变化而调整彼此间

16、的关系。但即使是“吃人者”,也并不能免于恐惧,“即使 得势 于 一时,仍然 惶惶不可终日,感到 众人 都在 或明或暗 地 反对 他”。他们也害怕“被吃者”终有一日看穿他们的把戏,而以同样方式对待自己。鲁迅后来便多次提到“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I1,“民众的罚恶之心,并不下于学者和军阀”?I2。因此,这是“一个可怕的 人人不得安宁 的 恐怖世界”?I3。可以说,“怕”是贯穿 狂人日记 始终的氛围和情境。小说所营造的恐惧感,是无边无形的,这种深入骨髓的恐惧感紧紧攥住每个人。鲁迅对此所做的揭示,已由现实体验上升为生存论意义上的畏惧。竹内好指出:“有的章节甚至可以看出他自身有种异常心理(一种恐怖感)。”?I4这一点,同样符合霍布斯的描述:“自然状态中的恐惧 英 霍布斯:利维坦,第93页。英 霍布斯:利维坦,第93页。鲁迅:徐懋庸作 打杂集 序,鲁迅全集 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99页。鲁迅:这个与那个,鲁迅全集 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50页。鲁迅:艺术论 译本序,鲁迅全集 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63页。英 霍布斯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