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 ,大小:1.34MB ,
资源ID:2277497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22774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跨生态体系协作__促监管科技有效运转_尹振涛.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跨生态体系协作__促监管科技有效运转_尹振涛.pdf

1、26 Cover Feature封面专题202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在指导金融科技产业和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加快监管科技的全方位应用,强化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对金融科技创新实施穿透式监管,筑牢金融与科技的风险防火墙”。监管科技成为金融监管部门应对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及构建监管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生态体系:监管科技的产生与应用场景相较于众所周知的金融科技,监管科技仍属于一个发展中的新概念。从理论层面而言,2015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指出,监管科技属于金融科技的一个子集,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更加有效地促进监管要求的落实,这是国际上首个官方层面对

2、于监管科技的定义。从实践层面而言,监管科技来源于英国首推的“监管沙箱”。监管科技生态体系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跨生态系统协作是其有效运转的关键。监管科技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为驱动,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监管科技公司等主体共同参与。其中,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作为监管科技的需求端,通过向监管科技的供给端(监管科技公司)技术外包以获取相关技术支撑,从而有利于监管机构更好地制定监管规则并提高监管效率,也有利于金融机构降低合规成本并实现合规经营。对于监管机构而言,依托监管科技生态体系的主要益处在于实时观察和追踪金融机构合规情况,识别和预警金融风险聚合状况,发现和

3、避免监管真空与监管套利问题。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监管科技有助于其提升外部监管识别与内部风险管控水平,降低违规概率和合规成本。具体而言,监管科技有以下几类应用场景。一是监管数据的报送。利用监管科技将监管部门的管控系统直连每个金融机构的数据系统,实时获取数据,再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完成监管报告、建模与合规审查等工作。二是内部风险管控。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管控中对各类风险指标的预测,均需依赖建模、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等手段实现。监管科技可以提供更为智能化、自动化的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解决方案,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三是用户身份的识别。监管科技能够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虹

4、膜识别、声音识别等,在开展客户审查和尽调管理方面发挥效用。审查能力的强化,可有效防范腐败、洗钱等领域的金融犯罪。四是批量自动化监测。监管科技提供的智能化、自动化检测解决方案可提供更高效的监测,发现更多犯罪线索,从而有效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脉络梳理:我国监管科技的历史与现状我国监管科技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兴的阶段。在监管科技的萌芽期,原银监会适时推出跨生态体系协作 促监管科技有效运转我国监管科技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兴的阶段,形成了一批有益经验和模式。未来应坚持顶层设计与应用实践并举,搭建协同机制,完善应用场景,促进监管科技有效运转尹振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P012

5、-035-ZGNCJR1-1-C8.indd 26P012-035-ZGNCJR1-1-C8.indd 262022/11/24 下午8:342022/11/24 下午8:3427 Cover Feature封面专题检查分析系统(EAST),这是技术应用监管工作的重要起步,至今已经更新迭代了5个版本。2017年,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正式提出强化监管科技的应用实践。在监管科技的确立期,证监会于2018年8月正式发布实施监管科技总体建设方案。同年,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加强监管科技应用,建立健全数字化监管规则库,研究制定风险管理模型

6、,完善监管数据采集机制,通过系统嵌入、API等手段,实时获取风险信息、自动抓取业务特征数据,保证监管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2019年12月,人民银行在北京启动首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此即为中国版“监管沙盒”。在监管科技的发展期,2020年1月,证监会对外正式宣布成立科技监管局。2021年底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0-2025年),再次强调加快监管科技的全方位应用,详细列出了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在监管科技方面的应用场景,并要求进一步深化监管科技在货币政策、支付结算、反洗钱、征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的应用,积极将数字合规工具无缝嵌入交易行为监测、业务数据报送、风险事件报告等场

7、景,提升金融监管效能,降低合规成本。同年,人民银行科技工作电视会议表态要加强监管体系标准化建设,推动监管科技良性健康发展。发展建议:顶层设计与应用实践并举从顶层设计视角制定监管科技发展长期规划。首先,建立健全整体性的发展纲要、明确总体发展框架、分行业出台监管科技发展规划;其次,监管部门应根据自身的监管需求,通过各种渠道和机制寻求各类技术支持;最后,鼓励市场主体从事监管科技行业,鼓励成熟的技术提供商或者头部科技公司为监管机构提供技术服务或监管科技系统外包。健全监管科技政策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监管科技作为新型监管手段和传统金融监管方式的有益补充,目前尚未确定立法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应加快出台监

8、管科技管理办法,为数据安全、采集、报送和风险智能评估等方面提供法律保障,做好监管科技新规和传统金融监管政策的有效衔接和有益融合。积极健全监管科技技术标准体系,推进监管规则数字化共性标准和统一数据元,使监管数据的采集、分析、交互、报送、自动化处理等流程变得更加畅通,具备先进性和可操作性。搭建监管科技各方参与主体的协同合作机制。其一,监管机构应加强与新科技企业的合作,对于技术问题,可在考虑监管工作长效性和动态调整等特点的基础上选择第三方外包,做好后续服务的迭代和运维工作。其二,监管机构应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合作更好发掘监管科技的应用场景、解决运营落地问题。监管机构可与金融机构一起组建监管科技公

9、司,将科技投入成本外部化,优化金融机构的监管科技生态。其三,打通监管机构及其他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有效监管数据的共享,同时加强数据披露及与研究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第三方参与监管科技工作。进一步扩大创新试点的区域范围和应用场景。当前我国“监管沙盒”的准入主体是持牌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主要领域也是银行业。而随着监管科技和合规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监管部门可适当放宽准入条件,给非持牌金融科技企业提供更多机会,并加大金融科技在保险、证券、期货、资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拓展监管科技与合规科技的准入范围和应用场景。另外,加强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监管机构之间以及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金融科

10、技企业之间的开源数据信息交流合作,提高跨行业监管合作以及信息透明度,促进监管科技和合规科技高效、健康发展。加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方面的监管科技创新。金融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如何有效保护信息隐私、防止隐私数据泄露愈发受到关注。我国数据安全风险主要源于两方面:网络数据获取、复制成本较低和信息安全防护手段欠缺。因此可从以上两方面入手,保障数据的安全应用。针对网络信息获取成本较低,可通过建立隐私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隐私信息的保护和监管,提高违法成本,促使金融机构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针对信息安全防护手段欠缺,可加快同态加密、多方安全计算等数据保护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实践应用,鼓励监管科技在数据安全方面发展创新。P012-035-ZGNCJR1-1-C8.indd 27P012-035-ZGNCJR1-1-C8.indd 272022/11/24 下午8:342022/11/24 下午8:34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